公安警务保障的成本收益分析
徐波
中图分类号:D631.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20)02-123-02
摘 要 公安警務保障,是指围绕着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所进行的一系列经费、装备、基础设施以及后勤服务保障。“兵马未动,保障先行”。强有力的警务保障是公安工作正常开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也是公安机关依法履行职责使命、圆满完成各项公安保卫任务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诸多不稳定因素导致社会风险加大,刑事犯罪、治安违法行为、群体性事件居高不下,公安机关应对处置各类案事件的压力,直接表现为警务保障需求的持续攀升。尤其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地方财政收支矛盾较大的背景下,警务保障需求的无限性与投入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学是研究具有不同用途的稀缺资源使用的学问。将经济学的成本收益理论引入警务保障领域,有助于在现有条件下提升警务保障效益,推动公安投入与产出更加“经济”。
关键词 公安 警务保障 成本 收益
一、成本收益理论
成本收益分析最初用于评价私人部门项目的可行性,其基本原理是用最小的成本去获得最大的收益,即少投入多产出、少花钱多办事。这种方法是将一定时期内项目的总成本与总收益进行对比分析,一般更多地用在公共支出决策程序中。在测度警务保障的各种成本和评价项目收益的时候,一般而言,成本是即时的、客观存在的,也是可以用货币估算的,但收益的测量则比较复杂,尤其是与公安工作相关信息的价值收益往往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虽然在测定警务保障成本与收益时会遇到一些困难,但经济学成本收益分析的许多假设和比较方法,却是可以从各种可能的分析与比较中权衡警务保障收益大小的。
二、警务保障成本
企业的生产成本通常被看成是企业对所购买的生产要素的货币支出。结合公安工作的特殊性,笔者认为,警务保障成本是指实施警务保障活动所支出的全部费用,也就是公安机关在提供警务产品过程中所消耗的财力、物力资源。
1.警务保障平均成本、边际成本。平均成本(AC)是指实施一个单位的警务保障活动所支付的成本,用经济学公示可以表示为:
边际成本(MC)是指实施最后一个单位的警务保障活动所支付的成本。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指出:在短期生产中,边际产量的递增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减阶段,边际产量的递减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增阶段,与边际产量的最大值相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最小值。正因为如此,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下的边际成本MC曲线表现出先降后升的U形特征。如下图所示,短期内,警务保障平均成本、边际成本曲线随着警务保障投入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且平均成本高于边际成本。当边际成本高于平均成本时,平均成本将开始上升。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A点时,达到边际成本递减的终点,位于A点的成本投入能够获得警务保障收益最大化,若继续投入,将导致边际成本递增。
研究警务保障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不仅有助于论证警务保障投入规模的合理性,而且有助于我们转变警务保障观念,认识到对某一项工作的投入不是“越多越快越好”,而应该是“适时适地适量”。例如,在短期内,增加警车数量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升接处警速度,有效增加街面见警率,而且警务保障边际成本会随着警车数量的增加而降低,直到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曲线相交时为止,此时的投入规模将实现收益最大化。但从长期来看,由于警务保障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曲线相交后,边际成本将产生递增的趋势,同时边际收益呈现相反的递减趋势,每增加一辆警车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微乎其微,但配套的警力投入和车辆燃油、维修成本却在大幅攀升,从而造成不经济现象。可见,增加警务保障投入与提升公安工作能力和水平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具体增加到何种限度最为适宜,应该立足实际情况、结合经济规律进行科学论证。
2.警务保障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高收入。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是研究一个经济社会如何对稀缺的经济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问题。由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当一个社会或企业使用一定的经济资源生产某种产品时,这些经济资源就不可能同时被使用在其他的生产用途上。也就是说,对该产品的生产,是以放弃生产其他产品时所能获得的收入为代价的。这个代价的大小必须按使用同样的经济资源在其他各种生产用途上所能获得的最高收入来衡量。具体到警务保障工作中,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某个刑警队同时面临11起案件需要侦破,其中1起是命案、10起是盗窃电瓶车案件,但现有的办案经费要么刚好能够侦破1起命案,要么刚好能够侦破10起盗窃电瓶车案件,若是选择侦破命案,那么必然是以放弃侦破10起盗窃电瓶车案件为代价的,也就是说,侦破10起盗窃电瓶车案件是侦破这起命案的警务保障机会成本。现实工作中,刑警队肯定会优先侦破命案。这也正是在我国命案破案率极高(总体已达95%以上,很多省市达到现行命案全破),但侦办难度相对较低的普通盗窃案件的破案率反而差强人意,成为引起群众不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警务保障中引入机会成本概念,通过对相同的保障资源在不同的用途上所得到的不同收益的比较,将促进保障资源从所得收益相对较低的用途上,转移到所得收益相对较高的用途上;否则,便是一种浪费。
三、警务保障收益
警务保障的作用是为公安工作提供经费保障和物质支撑,其经济收益和社会收益应该通过公安机关警务活动取得的成效来体现。警务保障的经济收益可以理解为,通过投入财力、物力成本保障警务活动顺利开展,从而为社会和民众挽回的经济损失、物质损失。警务保障的社会收益,是指在财力、物力保障下,公安机关在控制犯罪中所得收入的最佳估值,即在没有犯罪的情况下人们创造的价值及没有遭到犯罪破坏的财产的价值,再加上人们由此获得的安全感。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总体上表现为社会治安秩序的好转;在社会生活方面表现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提高;在社会生产方面表现为良好的生产秩序和经济秩序的维护等。相对于有形的、可以进行货币衡量的经济收益而言,警务保障更为关注的是人们难以直接体认的、无法量化的社会收益。没有良好的安全环境就难以开展经济建设,也难以实现经济发展。如果一个国家政局动荡不安、社会冲突频发、公共安全失控,那么这个国家将根本无法有效组织经济建设。如果一个地区社会治安状况堪忧,犯罪率居高不下,投资风险自然会增大,投资成本也会增加,投资者的热情会相应降低,社会经济发展必然受到负面影响。因此,核算GDP时不能忘记平安的价值,也不应该忽略警务保障的社会收益。
四、警务保障成本收益分析
普通商品的营利主要是通过成本与收益的差额计算得出,通常可以使用“成本—收益”、“投入—产出”的方法定量分析。但作为提供纯公共产品的警务活动和警务保障是不以营利为目标的,其追求的终极目标只能是社会收益最大化,而非经济收益最大化。加之社会效益的无法量化,对警务保障支出的效益评价往往只能采用最低成本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即不用货币单位计量备选项目的社会效益,只计算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作为择优的标准。但投入终究是有限的,而需求则是无限的,从资源稀缺性角度出发,在警务保障工作中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对于优化警务保障资源配置,实现经济收益与社会收益相结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弹性系数分析。经济学常用弹性概念来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反应敏感程度。我们可以通过弹性系数,分析警务保障收益变动对于警务保障成本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一项警务活动的经费投入的规模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项警务活动的成效变化的百分比。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弹性系数越大,表示特定的警务保障投入所产生的收益越多;弹性系数越小,则表示产生的收益越少。显然,经费、装备、基础设施等保障资源应该投入到成本收益弹性系数相对较大的工作中,才能获得更大的警务保障收益。
2.投资乘数分析。宏观经济学中,投资乘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我们可以理解为,当警务保障投入增加时,警务保障收益的增量将是投入增量的数倍,这个倍数就是警务保障的投资乘数。例如,在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上投入一定量的经费,方案一是通过招警增加交警数量,方案二是建设智能交通系统,综合考虑短期和长期效益,方案二的投资乘数要明显大于方案一。
3.回归分析。计量经济学中,回归分析是确定两种或两种以上变量间相互依赖的定量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我们可以在一系列警务活动的变量中只挑选出两个与警务保障相关的变量,而将其他变量进行固定,然后通过改变这两个变量中的一个变量来观察另一个变量是如何变化的,目的是通过变量间的变化关系找出其相互间的关联性,为分析警务保障成本收益提供依据。例如,在其他变量固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经费投入的规模来观察辖区破案率的升降变化,也可以通过改变“天网”工程视频监控探头的数量来观察辖区发案率的升降变化。
五、思考与建议
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供给都是成本最大的经济活动之一。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和财政增长很难满足包括公安工作在内诸多事业快速发展需要,警务保障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必将长期存在,缓解矛盾的有效途径是坚持量力而为与尽力而为相结合。所谓量力而为,是指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从财政实际状况出发,充分考虑财力可能,去办那些经过努力可以办到的事。所谓尽力而为,是指在财力允许的范围内,对各项警务保障工作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深入分析,努力挖掘潜力,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最大效益,把那些能够办到的事情办得更实、办得更好,全面提升警务保障成效和公安工作成效。
参考文献:
[1]高鴻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3]刘明望.警务保障创新与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4.
[4]张兆端.公安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8.
[5]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