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电视台如何打造优质时政短视频
王小燕
【摘? ? 要】短视频是继微博、微信后兴起的一种新型传播载体,当下炙手可热。央视、新华社、人民日報等已投身于时政短视频制作中,并积累了许多经验,而地方电视台时政短视频则相形见绌,在制作中凸显出许多问题,表现在题材的地域限制,制作水平低等方面,地方电视台要坚守导向,精选内容,改善运营模式,促进时政短视频的发展。
【关键词】地方台;时政新闻;短视频
一、短视频媒体使用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手段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网络已经成为人与人之间交流往来不可缺席的链条,它将天各一方的亲朋好友通过朋友圈、快手短视频、抖音APP等社交软件连接成一体,即使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彼此的温度。每个人都是新闻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他们通过图片、短视频等方式,分享所见所闻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在这样的情况下,新闻媒体发现这些社交软件上有大批黏性很强的使用者。2020年4月底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7.73亿,占网民整体的85.6%;相比第44次《报告》数据,实现了1.25亿用户量的增长,目前数字还在不断攀升。[1]如何抢占这庞大的消费市场,从国家级媒体到地方媒体,纷纷试水新闻短视频。 如央视与“秒拍”合作进行全国“两会”报道,新华社“15秒”客户端,浙报集团的“浙视频”等,都获得了较大的成功,特别是《主播说联播》等时政短视频的推出,一改主流媒体中规中矩的传播方式,通过流行的话语、有趣的剪辑,获得了极高的赞誉,同时吸引了许多愿意与之互动的粉丝,使得时政新闻不再枯燥,人民群众也更乐于关心。如央视2018年3月10日推出的《习近平:我们的工作必须夯实基层》短视频,仅在央视网和央视新闻客户端的总阅读量就突破500万人次。
二、地方台时政新闻存在的弊端
(一)选材缺少新意
地方台的时政新闻在选材上缺少新意,通常报道的内容都是领导活动或会议新闻,无法走进群众的心里。推出的“新春走基层”“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等栏目,也难以引起受众的观看兴趣。久而久之,收视率下滑。
地方台相较于央视等媒体,其人力物力等资源较为短缺且收视率低,也难以吸收新鲜血液,人才补充不足。
(二)缺乏表现力
地方台对时政新闻的处理方式大同小异,表现形式单一,一般都沿用央视“新闻联播”的播报方式,即采取主持人演播室内用导语串联有关新闻,形成一档时政新闻节目。由于受众数量有限,对于时政新闻题材的选择面也有限,同时由于制作成本相对较高,视频质量也有待提高。少数工作人员缺乏积极性,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度低,在策划新闻内容的过程中通常难以摆脱惯性思维的桎梏,工作人员形成了自己工作的固定模式,使得时政新闻的表现力大大减弱。[2]
三、地方台时政短视频制作中凸显的问题
为了拥抱新媒体,近年来地方媒体接二连三地开设短视频官方账号。但在短视频的制作方面举步维艰,仍存在一系列问题,阻碍了地方时政新闻的传播与发展。
(一)抓不住亮点、重复率高、缺乏吸引力
相比于央视媒体的权威以及其自媒体的制作精良和贴近生活,地方台制作的短视频,亮点不多,表达方式严肃,没有抓住时政新闻中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在信息碎片化获取的当代社会,缺少吸引力对于媒体的发展是致命打击。在当前信息传播迅速的网络社会,一个新的热点出现通常会伴随着一系列媒体和个人用户的蜂拥而入,而一些同样具有现实意义的要闻会因为缺乏吸引力的制作被埋藏在重复率高的一两个新闻主题之中。
(二)制作粗制滥造、缺乏深度和温度
在制作短视频时,不少地方台仍停留在将节目整体上传网络平台或者简单地切割分条,转移的只是播放平台。短视频的制作是为了使用户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社会上所发生的事情,而不是浪费宝贵时间去看一个个流水账似的新闻播报。相对于想通过网络平台提高曝光度的各类品牌商家,地方台对短视频的发力显然还不够——既不能通过视频本身吸引人的眼球,又缺乏内容的深度和广度。[3]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表达方式平铺直叙,甚至出现逻辑不清晰的现象;二是难以很好地把控叙事节奏,将要闻精简到一个短视频中有时很难兼顾节奏和美感。一个好的时政短视频,不仅要宣传好党的方针政策,还要让老百姓喜闻乐见,寻找共鸣点是关键。
四、改善地方台时政短视频质量的方式
面对短视频生产中的泥沙俱下现象,传统电视媒体要依靠拥有的视频基因优势,传承多年积累形成的视频生产风骨,在守正创新中,打造更多有温度有深度的时政短视频。如此,才能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一)坚守“导向金不换”
地方台已经形成了严谨的导向意识, “导向金不换”、“政治家办台”已深入到新闻采编的每个环节。时政短视频要坚守阵地,党性责任不能丢,要弘扬真善美,品质为王的初心不能变。传播实践证明,生产优质内容是短视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习近平讲故事》《国家相册》等主流短视频成为现象级产品。观察那些走红的“爆款”,不难发现它们的共通点:以正能量吸引高流量。与社交媒体 “负面内容更吸睛”不同,主流媒体短视频更看重“记录美好生活”。点赞风雨中坚守岗位的交警,记录医护人员“逆行”的背影,歌唱普通人的努力与奋进……这类紧扣“美好”二字的短视频,为纷繁芜杂的网络空间注入的是汩汩清流,也收获了网友们的一致点赞。这也启示我们,只有高品质正能量的短视频,才能焕发生机,赢得未来。
(二)内容选择能引发受众情绪
推广短视频时,除了基本的新闻性和真实性,能否让受众瞬间接受,一目了然,并能产生共情,关键在于能否引发受众的情绪。对时政新闻来说,一是让领导讲“普通话”,比如调研走访、会议报道中,少用“领导强调”、“领导指出”等话语,而多用“领导认为”、“领导觉得”等平易近人的话语。二是反映民生问题不要局限于鸡毛蒜皮类的小事,而应将镜头更多地聚焦安全生产、修路搭桥等民生大事,找到受众最关心的民生热点,以平民化的角度切入,报道就会生动而立体。
(三)用创意凝聚起短视频的灵魂
短视频制作涉及视频、解说、文字、音乐等元素,各元素的选择,都应当注重当下流行文化元素的运用。新华社就常以动漫等形式包装重大时政新闻,使严肃的时政新闻变得更生动。2015年9月新华社在习近平总书记出访美国期间发布四条“动新闻”,使用3D动画形式还原出访细节,脚本语言诙谐幽默,配以愉悦、欢快、富有时代气息的背景音乐,短视频内容生动、易懂,为互联网时政短视频创作带来了很多启迪和思考。在视频中还可以选择一些稍有争议的观点,以激发观众互动的兴趣,久而久之可以形成用户粘性。另一方面提升视频本身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通过结合当下观众关注的热点对时政新闻进行分析。[4]
(四)用活主持人这块“招牌”
任何一家电视台,主持人都是形象担当,对于优秀的主持人来说,更是如此。在带有互动参与性质的短视频平台,地方台更要注重打造自己的“时政网红”,这样不仅能加速移动端的传播,还可以为传统的电视媒体引流。比如,2019年央视推出的《主播说联播》栏目,主持人用轻松的状态、口语化的表达,评论民生焦点、时事热点,一改平时正襟危坐的形象,反差就成了关注点,火了新闻联播的主持人,也实现了时政类新闻的真正“落地”。
(五)运用大数据云平台等进行个性化推送
在当前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期,网络平台订阅消息大多由大数据进行实时收集分析而推送的。在微博、快手、抖音上刷视频时,系统会根据我们点赞的内容推送相关资讯。地方台制作时政短视频时要有明确的主题,拥有一定的内涵和情节,并熟练掌握关键词的筛选以及话题的运用技巧。为增加用户观看量,在制作中还可以采用云计算分析用户喜好,改善短视频的运营模式,只有对线上短视频运作方式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在短视频云集的各种平台上脱颖而出,抓住受众的眼球。
结语
时政短视频的制作,需要懂政策、守导向,也需要业务技能精湛,是一門需要技术支撑与灵感滋养的学问。全媒体时代,地方台时政短视频要在市场上拥有一席之地, 最根本的还是要脚踏实地从内容做起,改变运营模式,提高短视频的吸引力。时政短视频从内容制作到发布推广,需要凝聚起很多人的热情和劳动,只有勇往直前,我们才能在短视频浪潮中乘风破浪,抵达梦想的彼岸。
注释:
[1]李智,李贝多.地方电视台短视频传播策略探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08):24-27.
[2]成竹.地方台新闻短视频创新谈[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11):27-29.
[3]吴立博.移动短视频对城市“地方感”的建构[D].成都理工大学,2019.
[4]李丹.地方媒体发力短视频的着力点与补短板之策[J].中国记者,2017(05):71-73.
(作者单位:湘潭市广播电视台)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