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儒孝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模式
关键词 儒孝文化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岳晓洁,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图分类号:G64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1.206
百善孝为先,孝的伦理观念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不仅对于维护家庭和谐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当代大学生对儒孝文化的内涵不求甚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新时代的大学生进行儒孝文化的传授与教导,以改变大学生孝道观念缺失的现状。一、 基本概念概述
(一)儒孝文化的内涵
“孝”的观念源远流长,其汉字构成,上为“老”下为“子”,具有传承的意思,承的是先辈的人生经验,传的是后辈的幸福人生。传统孝文化是指孝道以及与此相关的子女对父母、晚辈对长辈的家庭伦理关系的问题,而儒孝文化是指儒家文化中关于孝的理念、规约和行为方式的总称。儒“孝”文化博大精深,本文将从下列三个方面进行阐释。
孝是最基本的赡养,子女的首要任务就是奉养父母。《论语·学而篇》有云,“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其中便谈到了对父母的侍奉必当竭尽全力。《孟子·梁惠王上》中,孟子谈到“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强调青壮年要接受孝悌忠信的道德教育。
孝是发自内心的敬爱和尊重。《论语·为政篇》中,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孔子以为,孝的关键在于子女要对父母心存敬重。《孟子·离娄上》中,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强调了敬爱长辈的重要性。
孝是对祖辈礼仪秩序的继承。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作为子女,要继承父志,恪守本分,认真做人,踏实做事。《中庸》第十九章有言,“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这便是孝的最高境界了。
(二)儒孝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对大学生进行道德观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而家庭美德教育首先要引导大学生树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观念,根本在于引导大学生树立孝道观念,传统儒孝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源泉与给养,高校思政工作要在传统儒孝文化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进行道德观教育;而传统儒孝文化借助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授形式更有益于大学生接受与理解儒孝文化的内涵,也更有利于新时代的大学生用时代的语言对儒孝文化加以诠释,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二、儒孝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一)儒孝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当今社会面临一些问题
在经济市场化、联系虚拟化的当今社会,部分大学生缺乏孝道观念,不能体谅父母的辛苦,花钱大手大脚,只顾满足自己的欲望,对待父母不够尊重,一不顺心就会肆无忌惮地对父母发脾气,与父母交流甚少;部分高校思政工作者由于能力不足而不能正确把握传统儒孝文化的内涵,少数教师不是真正热爱教育事业,单纯追求科研成果,只是例行公事地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流于形式,缺乏创新;网络化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常态,人人都可以借助新媒体发布信息,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大学生借助互联网可以获取各种鱼龙混杂的信息,对主旋律教育构成挑战。
2.儒孝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儒孝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不仅能够深刻学习儒孝文化,继承传统儒孝文化的精华,而且能够以新时代的思维方式解读和创新儒孝文化,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儒孝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孝道观念,培育新时代青年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作为民族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的青年学习儒孝文化,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构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二)儒孝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全面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为儒孝文化融入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现实的物质基础;大众传播媒介和网络媒体凭借其覆盖面广、时效性强、生动、直观的特点能够更广泛、形象地将儒孝文化展现在大学生面前,从而为儒孝文化融入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科技支撑;习总书记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家风,老一辈的人更注重“孝”的践行,新时代的人也愈来愈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儒孝文化融入高校思政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2014年,习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上强调“要科学对待文化传统”,2017年1月25日,中央出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强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贯穿国民教育的始终,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全面部署和战略规划,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兴文化,这些充分证明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也为发展儒孝文化提供了政策保障。
三、儒孝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模式
(一)儒孝文化融入高校校园生活
高校可开设儒孝文化的公选课,利用一些影视资料、典型案例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引发大学生对于儒孝文化的共鸣;组织学生开展有关儒孝文化的讲课比赛,由教师总结比赛经验,对成绩优异者给予肯定,从而引发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孝文化的关注。
高校要大力倡导学校党委、学生会或社团组织开展关于儒孝文化的校园活动并给予经费支持,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以儒孝文化为主题的文艺晚会、辩论赛、演讲比赛等,让大学生在活动中全方位地理解儒孝文化,从而使儒孝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
高校要善于引导大学生加强自我教育,引导大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儒孝文化传授与践行的各个环节,主动反思自己在生活中的不当行为,自觉践行孝文化的理念,探究我国传统儒孝文化在新时代的价值与意义。
(二)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榜样示范作用
首先,父母要具有正确的孝道观念,孝老爱亲,以身作则,做子女身边的榜样;父母对子女的学习情况、性格特点等都比较了解,对其价值观的判定也比他人更准确,对子女进行儒孝文化的教育更容易为其所接受,效果也会更明显;父母要及时与高校思政工作者取得联系,加强与学校之间的交流,以更好地帮助新时代的大学生继承传统儒孝文化。
高校教师要对传统儒孝文化有一个深刻且全面的认识,充分了解儒孝文化的内涵及价值,尊重并认同儒孝文化的价值观念,自愿对大学生进行儒孝文化的传授与讲解;另外教师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时刻奉行儒孝文化的价值准则,敬老爱亲,发挥好人格示范作用,做学生身边的好榜样。
传统儒孝文化要想有效融入高校思政工作中,不能只靠教师的口口相传,而必须利用多种现代化方式,营造浓厚的学习儒孝文化的社会氛围;高校可以请一些社会楷模到校作关于孝文化的专题讲座,用其亲身事例现身说法,与大学生进行现场交流,从而使榜样示范产生更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提升榜样示范的效果。
(三)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发挥正能量
高校要积极构建校园网络平台,除校报、社团刊物、广播站等传统的传媒手段外,要充分发挥学校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型传媒的作用,发布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孝文化知识、经典文化小问答、成语故事小常识等,普及儒孝文化,鼓励大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意见,引导大学生彼此交流对于弘扬儒孝文化的意见与建议,从而形成蝴蝶效应。
高校要积极组织学生参观大型文化艺术展览,如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亚洲“数字艺术展”等。通过一种数字艺术的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全新的解讀和演绎,有利于大学生“读懂”传统文化,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及孝文化的理念也会随着其参观过程潜移默化地入脑、入心。
习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新闻媒体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宣传社会中孝老爱亲的优良事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儒家孝文化,激发广大人民尤其是新时代青年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孝的伦理观念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承担起对大学生传授儒家孝文化的任务责无旁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机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时代使命,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被放弃,而是要适应新环境,实现新发展。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自觉且积极地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传统儒孝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注释:
张燕婴译注.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6.
孙建军主编.孟子[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6.
朱熹注,乔俊辰,林玉珠译注.大学 中庸 孝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4(10):4-7.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J].党建,2018(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