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体制改革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探究

    冯华伟

    摘要:加强财税体制改革有助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主要论述了财税体制改革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不利影响,同时提出了能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建议。

    关键词:财税体制改革;经济发展方式;影响;建议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首要条件就是规避一切对发展方式转变造成影响的体制性因素,构建并落实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的体制机制。财税体制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步入新常态,尤其在不断变化的国际金融危机经济环境影响下,国家当前使用的财税体制还达不到现代社会的要求,部分财税体制对不合理的经济结构进行了优化,以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为主,这不仅阻碍了经济结构的进一步升级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且还不利于民生改善,当前运行的财税体制无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因此加大财税体制的改革力度,建立完善的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的财税体制机制,成为了首要任务。

    1.财税体制改革的紧迫性

    当前,我国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国家财政实力逐步提高,财政支出结构得到优化,财政管理质量稳固提升,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帮助。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家大力推广财政政策及相应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体现了财政职能,有效避免了经济增速下滑问题。不过,我国现行的财税体制也有一些问题需要尽快解决,比如财力与事权不匹配、缺乏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的税收体制等。所以加强财税体制改革已经成为了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

    2.现行财税体制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不利影响

    (1)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干预太多

    由于我国企业投资自主权落实不到位,政府投资决策机制不完善,政府投资职能机构提供的决策不正确,决策人员对决策结果补承担任何责任,如此一来,就出现了政府为了一定的政绩和忙于招商引资情况,注重短期效益的投资,更有甚者涵盖了因环境引起的污染项目。而需要政府真正去关心的医疗、农业等环节,常常投入力度不够。造成我国投资一直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还带来了投资结构方面的问题,最终影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2)现行制度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利

    我国当前实施的分税制由于将本地财政收入纳入重点考虑范围,使得地方政府对污染的项目提高了支持力度,比如当钢铁产能已经达到两亿吨时,只有压缩才会过剩,但压缩会影响政府的业绩,影响财政收入,所以虽然全面掌握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但实践操作却十分的艰难。

    (3)缺乏完善的生产要素市场

    当前,我国还没有构建起完善的生产要素市场,市场机制的功能作用也未得到全面发挥,最关键的是土地、能源、资本等要素不够成熟,行政对价格形成机制进行了干预,比如土地这一极为关键的生产要素,基本上都被政府紧紧抓牢。现行的政绩考核与征地制度,使得土地成为了政府实现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渠道及招商引资的最佳途径。有的地方将招商引资的指标进行了分配,不涉及经济工作的部分部门分到了指标。通过这样鼓励和支持企业拓展规模,不但降低了土地的有效利用,而且还出现了严重的浪费情况。

    3.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财税体制改革建议

    (一)完善促进财力与事权相适应的财税体制

    加大财税体制的改革,确保地方财力与事权的相匹配,这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很大帮助。现阶段,在财税体制改革中,急需要完成的任务是构建一套完善的能够促进中央财力与地方事权有机结合的财税体制,调动地方政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公共服务的积极主动性。

    (1)清晰划分各级政府应承担的财政支出责任;我国财政层级应向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的职能和事权上转变,并且科学合理划分具体的事权。当前,我国地方已经落实了“省直管县”、“乡财县管”的政策,不仅缩短了政府财政层级,而且使各级政府尤其省级政府清晰掌握了自身所要担负的公共产品服务责任。同时结合各地实况,逐步落实该政策,并基于此加快行政层级的改革力度。

    我国要想真正解决事权划分的问题,就必须致力于法制化建设。以清晰划分各级政府事权为基础,通过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各级政府的事权及支出责任。现阶段,可在国务院行政法规的基础上准确划分各级政府应当担负的职责义务。我国应充分借鉴和吸收西方国家的成功做法,有针对性的设置法律,适当整改宪法条款,从而使各级政府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形成具有法制化特点的事权划分责任制。

    (2)加大营业税、资源税、物业税的改革力度;由于我国地方政府没有稳固的核心税种,这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极为不利。因此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地方核心税种体系,同样是财税体制改革中不容忽视的内容。

    从相关税收角度上看,应拓展地方税核心税种的税基范围、收入应趋于稳定状态、税负不会转移到其他地方,本地税负由本地居民承担。当前,我国地方税的核心税种共涉及到三个方面,一是营业税,在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下,第三产业在我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这使得营业税进一步增加。营业税直接关乎到了地方经济、地方政府的业绩,能提供良好的税源,对经济进行了有效调节。二是物业税,对民众之间的收入差距予以调节,确保地方政府有较高的财政收入。在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中,将物业税纳入了地方政府核心税种范畴。未来中,当房地产税、土地税统一纳入到物业税范畴中时,随着税率、课税领域等相继发生变化,在财产税中占据核心地位的物业税其收入会得到大幅提高,并且进一步促进了分配体制的改革进程。三是加大资源税的改革,确保资源的合理节约及维护自然环境,为一些资源短缺与经济水平低下的区域加强税收收入,以推动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向前迈进。针对统一的税收政策,给予地方相应的税收政策管理权和某一类型的税种设置权,从而为地方政府发展地方经济提供保障,奠定地方坚实的财政收入基础。

    (二)建立有利于科技发展与创新的财税体制

    (1)加大消费型增值税的推广宣传力度;由于科技发展与创新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前期投入,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看到效益,所以国家应从财税政策角度给予相应的支持。随着我国实施了消费型增值税,使得研发与使用高科技的企业税负大幅降低。消费型增值税在优化升级传统产业技术的同时,还大力支持了一些前沿技术的运行。站在国际经济环境角度上看,消费型增值税和国际上普遍使用的增值税制度十分相似,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向国际市场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依据。所以消费型增值税更优于生产型增值税,缩短了非抵扣项目数量,无论是增值税的征收还是缴纳,都十分的方便,合理节约了税收管理成本,征管效率得到提高。

    消费型增值税的实施,调动了企业的投资积极性,使企业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时“临危不惧”,加快了经济增长。不过,对于科技进步与创新以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消费型增值税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现阶段,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高新技术目前处于艰难的发展时期,生产规模有待进一步拓展,增值税抵扣领域中很少涉及生产设备品类,所以并没有得到比传统产业更多的税收优惠。在制定消费型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过程中,要根据使用高新技术的企业生产实况,对实际需要抵扣的生产设备品类进行分类,适当的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保证企业一直处于市场最前沿。

    (2)注重培养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为中小企业提供充足的创新基金,不断完善管理,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将资金运用到科技发展与创新中:通过财政拨款等渠道加大对科技实验室、中试基地等资金投入力度:优化调整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并以政府采购等政策为基础,建设专门的高新技术与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市场,推动先进技术的高效应用。

    (三)构建适应于社会公共需求的社会体制

    公共产品在我国处于短缺状态,这就要求社会体制改革中应注重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导致城乡差距大的原因就是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存在差别性。因此应加快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减小城乡差距。增强国内消费需求,尤其要强化居民的消费需求,通过消费拉动经济,改善国民收入经济体制,提高居民尤其是收入目前处于低水平民众的消费能力,不断扩大就业规模,带动社会公众自主创业。在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时,单凭国有经济远远不够,还需要全民共同参与。通过实现城乡基本服务均等化发展农村市场,加强结构性改革,实施政策、体制的创新,大力发展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

    (四)创新税收制度,保证经济结构的优化

    对财税制度的创新能够很好的推动经济发展,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资源课税应涉及土地、水、森林等领域,并制定新的计税依据,以从价计征为主,关于资源的消耗、回收率等指标,要和资源税额密切挂钩。其次,环境税强调对引起污染的单位或个人追究其责任,因此开发人员将环境纳入到了生产成本范畴进行计算,环境税收涉及了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方面。随着国际环境的日益良好,我国经济也因此得到了稳定有序发展,基于此,应落实环境税。此外,结构性减税应密切联系资源税费。当税负趋于稳定状态下,在税制改革时应紧密联系结构性减税,资源税费与其他税负之间要保持一定的平衡,如果资源税费增加,那么就要减轻其他税负。资源税费改革中,应促进营业税向增值税方向快速转变,对车购税、出口退税等进行优化整改,从而使各类税收制度进入改革正轨。

    (五)向低碳经济发展方向改革

    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方式有效转变,优化经济结构的必然选择。由于低碳经济覆盖于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领域,同时还关乎到社会公众的生活方式、思想、消费方式方面的转变。因此政府发展低碳经济时应尽快转变职能,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4.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我国财税体制改革过程中,应注重分析其他核心领域及环节的改革,制定一系列完善协调的改革措施,通过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行政与财税这两方面的层级紧密联系起来进行改革,突出社会税收和社会改革的匹配性,将资源税费和资源价格有机结合,只有做好这些,才能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强有力保障,使经济发展目标落实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