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故事 理线索 猜发展 写后续
【摘要】本文在语篇阅读的基础上,利用story mountain引导学生整理记叙文的故事线索,根据故事情节推测后续情节,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通过读、说、写的手段发展学生的综合英语实践能力。
【关键词】文本阅读;线索梳理;情节推测;续写
【作者简介】单红燕,杭州市萧山区第二高级中学。
一、课例背景
本课题是新高考背景下的校际间交流活动中的一节读后续写课,执教时长40分钟,在课例展示中得到了浙江师范大学的教授专家的指导与肯定,对高考新题型——读后续写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本次授课材料选自网络短篇小说A love story of a butterfly,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小镇上发生的爱情故事。本篇文章题材为记叙文,篇幅不长,语言在适当删减后简单易懂,适合高中学生进行快速阅读和想象模仿。故事内容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情节紧凑,所给材料中的后续段落内容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另外,文中所画出的十个关键词及所给出的两个后续段落首句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特别适合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让学生学会快速理清故事的逻辑,从而续写出一篇符合原故事逻辑的文章。结合文本特征进行分析,授课者将本节课定位为一节重点训练学生完成读后续写题型的逻辑思维和模仿句式能力的读后续写课。
2.学生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宁波市四明中学的高二学生,英语基础及口语表达能力不错,但在完成阅读、写作任务时需要教师充分地引导和铺垫。此外,学生对于读后续写这一题型还较为陌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弱,作文存在逻辑不清、续写的两段内容与原文脱节、续写段落缺乏细节、内容较单一等问题。
3.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做到:
快速阅读文本,提炼关键信息和线索,预测符合故事逻辑的结局;解读段首句,写出过渡句来进一步预测故事细节,搭建续写框架;对关键词进行分类、造句,联想故事情节,进一步确定续写细节;运用思维导图和逆向思维,往前推导出具有合理性、逻辑性的故事细节;运用一些在授课过程中习得的较高级句型;通过文本理解与续写,体会无私的爱。
4.重点难点。(1)梳理文本信息、情节,理解画线部分单词的意义(重点);(2)分析和推理续写段首句并关注其对后续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重点);(3)构思合理的情节发展(重点、难点)
5.教学设计思路。本教学设计主要分为两部分,整体思路如下:
本次讀后续写的课例主要分为reading和writing两个环节,其中读是为写作铺垫,文本的阅读一定要精细、充分。因此,reading环节从文章主题、文体、写作要素及情节发展等几方面对文本进行了剖析,引导学生聚焦思维进行推论。Writing部分从分析给出的段首句开始,侧重学生写作思路和情节发展构思以及文字表达上的指导。
三、教学过程
步骤一:读前导入(2分钟)
Step1: 激活话题
由于是借班上课,教师从简单的自我介绍开始本堂课。从对美丽校园的简短介绍开始,然后展示了一张美丽的有山有水的小镇的图片。
教师预设如下互动:
T:Do you think the town is beautiful?
Ss:Yes!
T:In this beautiful town, there is a beautiful story. Today, I want to share you with a love story. 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the story?
Ss:Yes.
[设计意图]
因为是借班上课,学生对新老师不熟悉,教师用简单的自我介绍让学生能用最短的时间了解老师。此外,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读完一个故事后对故事进行续写,所以导入部分就用简单的图片加述说,让学生能快速进入故事情境中,让学生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进入阅读。
步骤二:文本探究(10分钟)
Step2: 快速阅读(3分钟)
Ask the students to skim the passage and decide on its writing style and key elements——who and what.
教师预设如下互动:
T:Now skim the passage and judge its writing style.
Ss: Narrative.
T: Then find the key elements of the passage——who and what.
Ss: A man and his wife. They lived in a beautiful town.
T: Yes, so beautiful and so loved, everyone envies them.
[设计意图]
本环节旨在训练学生运用快速阅读技巧,确定文本的体裁,理清文本的脉络,找出记叙文中的两大要素——人物与事件,作为初步阅读的铺垫。通过这一活动,学生明确文章将围绕主要人物和事件展开,但其他的人物,如God,对事件的发展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
Step3:情节发展梳理(7分钟)
这篇阅读材料是一个爱情故事,人物比较清晰(a man, a woman—butterfly, a doctor, the God),所以教师让学生花大概5分钟左右的时间把故事读完。读完故事后,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运用思维导图来发现故事的发展轨迹,并让学生感受女主人公在事件发展中的情绪变化。
故事是一步一情感变化,为了丰富学生在写作时的句型结构,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轨迹的过程中不单单是梳理故事情节发展,还将故事情节和情感联系起来形成新的句子,呈现给学生。
1.Sadness overcame her all of a sudden when she knew the man was injured.
2.Seeing the man lying in the bed for so long, she was so anxious that she agreed to be a butterfly? to exchange for man's life.
3.Although she was a butterfly, she was excited and hopeful.
4.It was the cold weather that forced the butterfly to leave, which made her upset.
5.Her heart sank when she learned the news that there was a pretty woman standing by him.
6.So little was she that she could do nothing but rest on the man's shoulder off and on.
[設计意图]
这一环节,学生根据思维导图能较轻松地跟着老师发现故事的发展过程,并根据事件的发展体会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这有利于学生对后半段故事情节和情感的发展作出较合理的预测。利用解说故事发展给出一些较高级句型,对学生后续的表达起到引领作用,让学生尝试去运用给出的句型。
步骤三:故事高潮聚焦(6分钟)
Step3: 讨论并推测情节
课堂前段的发展轨迹梳理是为了给学生接下来的预测作充分的铺垫。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去大胆猜测人物接下来的行为及情感变化,并将自己的想法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口头表达练习。
1.教师抓住故事的关键信息人物——God,再次运用图解,引领学生去思索故事发展的可能性。
2.通过对God作用的理解,学生能根据这个男人是否知道真相来推测故事未来的可能性走向。教师根据学生的反应给出了四种可能性:
What may happen in the ending?
Possibility1: The man didn't know what the woman did, and married the doctor, while the woman left.
Possibility2: The man didn't know what the woman did, and married the doctor, while the woman remained to be a butterfly.
Possibility3: The man knew the truth and the separated lovers had a happy reunion.
Possibility4: The man knew the truth, which involved him in a dilemma. Finally, the man left.
3.在学生进行小组口头讨论某种可能性的故事情节前,教师运用Possibility1给学生做了一个示范,引领学生去运用在梳理时出现的句型结构。
The man didn't know what the woman did, and married the doctor, while the woman left.
4.教师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安排前三组分别讨论possibility2-4,安排第四组学生自由想象,最后请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口头表达。学生参照教师给出的句型提示,能较好地表达出他们讨论的故事结局。
[设计意图]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先引领学生利用关键人物来猜测故事可能的走向,不局限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由想象,以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接着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既能让学生的想象思维落实到口头,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思维的碰撞,产出更具有逻辑性的故事结尾。但讨论是为写作服务的,所以教师给学生做了示范后再讨论,让学生讨论时就能注意运用较好的语言表达。
步骤四:画线词和段首句分析(8分钟)
Get the students to refl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ory and analyse the function of the two given sentences and ten underlined words.
教师预设如下互动:
T:Now let's have a look at the two given sentences.
Ss: “With all happy memory of the past time, she could do nothing but rest on the man's shoulder off and on... God also felt sad and sighed to the butterfly, ‘Do you regret for what you have done?... ”
T: The first sentence gives us a piece of information, what is it?
S1: Rest on the man's shoulder off and on.
S2:The butterfly always stays with the man.
T: Quick-minded. What about the second sentence?
Ss: God helps the butterfly.
T: Good point. Then how can we continue the story?
Here are some information we can find from the underlined words and given sentences.
[设计意图]
續写的结尾与给出段首句的融合度,画线词的准确度以及推动故事发展情节的合理性决定了续写结尾的好坏。设问和逆向思维的思维方式适合读后续写的情节推测,因此,指导学生分析段首句,猜测情节发展的最大可能性,并列出学生思维层面的问题,可帮助他们发散思维,鼓励他们创造自己的理性思维逻辑。
步骤五:续写实践(14分钟)
1.明确写作任务,理清故事逻辑,并完成第一段的写作任务。
教师引领学生理清故事发展脉络,用合理的逻辑来组织第一段的情节设计。与此同时,呈现之前给出的句型结构,让学生在教师的支架辅助下,写出较高水平的语句,并连句成段。
2.分享写作成果,扫清写作障碍,并指导学生自我修改写作片段。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第一段的写作任务,教师将部分学生作品进行展示。根据续写评价标准(见表1)进行点评,为其他学生作出示范,也为学生课后第二段的写作打好基础。
[设计意图]
对某一种可能性发表独特又合乎逻辑的观点,是续写的重要技能之一。学生通过对已有信息的加工处理和分析,能更清晰地获得有用的信息和表达自己对故事发展的预测。最终利用提示的句型结构帮助学生真正学会如何去表达动作行为和情感之间的关系,并使第一段能合理地出现。这是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具体体现。
四、教学反思
读后续写是高考新题型,也是一种促进英语有效学习和测试的方法。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认真分析文本内容和语言,并将分析结果应用于之后的续写中, 帮助学生通过语言模仿和内容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刘庆思、陈康,2016)。本课例的重点在于阅读中教师对学生思维发散的引导过程、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激发过程以及写作语言的指导改进。
1.挖掘文本线索,推测情节走向。本节课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以文本内容为依托,以发现有效线索为目的进行文本阅读。让学生从人物行为和情感变化着手,发现故事脉络,再以类似手段讨论故事可能的走向。这样既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技能,也活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搭建语言支架,铺设写作基础。在读后续写中,写其实是最关键的环节。让学生能在想象的基础上用英语准备的表达是本节课乃至整个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支架式教学就是让学生快速习得有效语言的重要教学手段。支架式教学重视搭建多样的词汇或句式,让学生不再孤立无援地面对词汇匮乏、句式单一的窘境。通过教师的示范举例和模仿操练,学生自然习得语言技巧。有了明确的句型作支撑,学生从词快速发展到句,丰富文章内容,为文章添彩。
3.关注读写时间,落实当堂写作。本节课中一个较遗憾的地方是教师在各环节的时间把控上有待改善,从而落实当堂的写作训练和点评。当堂写作是提升学生写作应试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输出是最终目的。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多注意把控时间,以实现学生更好地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