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陈进 刘元雪 曾祥蓉 王仲刚 张力 张蕾 孙涛 周凌
摘要:文章以后勤工程学院为例,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普遍存在的“重论文研究,轻课程学习”的倾向,提出以未来岗位需求为牵引,以创新能力提高为主导,以人才培养为目标,改革传统层次化课程体系,采用模块化课程设计,形成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拓展课程模块、研究课程模块等四大模块课程结构,加大教学内容创新力度,使模块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凸显前沿性、动态性、实践性三种特性。同时探索“硬规定、活模块”的模块化课程教学实施模式,以及任课教师授课质量和博士研究生学习成绩两方面模块化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为创建科学合理的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模块化课程体系打下基础。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教育;模块化;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TU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6)01-0069-05
一、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最高层次博士研究生培养的首要目标是科研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而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前提和保证,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何谈高水平的论文、高质量的人才。而要获取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的构建。
目前,笔者所在的后勤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普遍“重论文研究,轻课程学习”,对课程学习的热情不高,有些甚至仅为得到学分而应付了事,出现这种现象与当前研究生培养模式有关。毕业论文作为学位的最终考核指标,决定着研究生能否获得相应学位,培养单位及研究生本人对此都极为关注。相比之下,课程的学习则显得无关紧要,因此,培养单位对博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课程设置方案的研究也不愿投入时间和精力。课程体系多年一成不变,内容陈旧落后,体系混乱松散,课程的设置缺乏方向性和引导性。同大多数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一样,后勤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完全采用与本科课程体系类似的模式,只是在教学内容上加深难度。该体系一直沿用源于前苏联的层次化课程体系,层次化课程体系以培养专门人才为目的,以专业知识为主线,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三部分构成,强调“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对知识的应用以及技能的训练,忽视对学习者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1]。
为此,学院明确提出,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整体创新能力,推进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合理优化教学资源,构建科学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具体做法是改革传统的层次化课程体系,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增强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特殊性和灵活性。现有课程在优化革新的基础上,根据学科的研究方向,细化为不同的课程模块,模块中的课程设置更具针对性。研究生在课程学习阶段,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研究方向或薄弱环节等从课程体系中选修相应课程模块。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不同专业方向可根据自身的优势提出相应课程模块,而后由部系或院校对课程模块进行统一归类整合,适时更新模块。如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工程方向根据学科优势设置“隧道结构模块”,结构工程方向设置“地震理论模块”。如果博士研究生的研究课题是“隧道结构的地震响应问题”,在课程学习阶段就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方向选择上述两个模块进行学习。这种课程体系的构建使课程设置的目的更为明确,也更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利用以及学科的交叉。
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的关键在于课程模块中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取舍以及教学模式的确定。这不仅仅是课程结构的变化, 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内容的筛选、组织来构建课程模块,以体现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特有的教育理念, 并带动教法、学法、考法的变革[2]。
二、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模块化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要将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作为最终目的,即课程体系设计的关键是明确每一门模块课程对于促进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的作用[1],由此形成的课程体系才能实现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一)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模块化课程体系结构的设计
基于模块化理论与课程结构设计原则[3], 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对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的要求,将课程体系构建为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拓展课程模块、研究课程模块等四大模块,如图1所示。
1-基础课程模块
该模块主要包括土木工程学科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课程,为博士研究生后续模块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基础课程模块主要涵盖土木工程学科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适合于土木工程学科内不同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选修。基础课程模块中的知识主要包括土木工程专业人才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例如:数学类系列课程等基础学科及基础理论知识、力学类系列课程等专业基础知识和其他高级工程基础知识。通过基础课程模块的学习,使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2-专业课程模块
专业课程模块主要涵盖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所开设的系列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课程。该课程模块要求博士研究生掌握系统的土木工程专业理论与专业知识,了解土木工程发展前沿信息和趋势。专业课程模块由学院组织协调,各专业教研室具体设置,涉及各专业研究方向的专业课程子模块,如结构设计理论模块、岩土本构关系和地下工程稳定性模块、特殊土与工程地基处理模块、结构工程检测与加固模块、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模块、地震理论及结构抗震模块等。通过专业课程模块的学习,逐步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具备在实践中继续学习的素质。
3-拓展课程模块
该模块主要包括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获得跨学科与跨专业知识的课程。该模块课程可以通过课程内容的整合和优化来设立。拓展课程模块的特点是突破学科与专业的限制,充分体现博士研究生课程的综合性、交叉性、前沿性特点。拓展课程的学习,能使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获得跨学科与跨专业的综合知识背景。如通过开设高级英语视听说、英语科技论文写作、国际学术交流英语等英语类课程构建外语水平拓展课程模块。通过开设学科前沿性课程、专业交叉性课程、科技方法性课程,以及高水平专题和研讨讲座式的拓展课程,突出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前沿性、前瞻性,拓展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学科知识的宽广度和纵深度。
摘要:文章以后勤工程学院为例,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普遍存在的“重论文研究,轻课程学习”的倾向,提出以未来岗位需求为牵引,以创新能力提高为主导,以人才培养为目标,改革传统层次化课程体系,采用模块化课程设计,形成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拓展课程模块、研究课程模块等四大模块课程结构,加大教学内容创新力度,使模块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凸显前沿性、动态性、实践性三种特性。同时探索“硬规定、活模块”的模块化课程教学实施模式,以及任课教师授课质量和博士研究生学习成绩两方面模块化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为创建科学合理的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模块化课程体系打下基础。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教育;模块化;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TU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6)01-0069-05
一、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最高层次博士研究生培养的首要目标是科研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而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前提和保证,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何谈高水平的论文、高质量的人才。而要获取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的构建。
目前,笔者所在的后勤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普遍“重论文研究,轻课程学习”,对课程学习的热情不高,有些甚至仅为得到学分而应付了事,出现这种现象与当前研究生培养模式有关。毕业论文作为学位的最终考核指标,决定着研究生能否获得相应学位,培养单位及研究生本人对此都极为关注。相比之下,课程的学习则显得无关紧要,因此,培养单位对博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课程设置方案的研究也不愿投入时间和精力。课程体系多年一成不变,内容陈旧落后,体系混乱松散,课程的设置缺乏方向性和引导性。同大多数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一样,后勤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完全采用与本科课程体系类似的模式,只是在教学内容上加深难度。该体系一直沿用源于前苏联的层次化课程体系,层次化课程体系以培养专门人才为目的,以专业知识为主线,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三部分构成,强调“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对知识的应用以及技能的训练,忽视对学习者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1]。
为此,学院明确提出,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整体创新能力,推进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合理优化教学资源,构建科学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具体做法是改革传统的层次化课程体系,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增强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特殊性和灵活性。现有课程在优化革新的基础上,根据学科的研究方向,细化为不同的课程模块,模块中的课程设置更具针对性。研究生在课程学习阶段,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研究方向或薄弱环节等从课程体系中选修相应课程模块。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不同专业方向可根据自身的优势提出相应课程模块,而后由部系或院校对课程模块进行统一归类整合,适时更新模块。如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工程方向根据学科优势设置“隧道结构模块”,结构工程方向设置“地震理论模块”。如果博士研究生的研究课题是“隧道结构的地震响应问题”,在课程学习阶段就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方向选择上述两个模块进行学习。这种课程体系的构建使课程设置的目的更为明确,也更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利用以及学科的交叉。
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的关键在于课程模块中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取舍以及教学模式的确定。这不仅仅是课程结构的变化, 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内容的筛选、组织来构建课程模块,以体现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特有的教育理念, 并带动教法、学法、考法的变革[2]。
二、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模块化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要将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作为最终目的,即课程体系设计的关键是明确每一门模块课程对于促进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的作用[1],由此形成的课程体系才能实现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一)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模块化课程体系结构的设计
基于模块化理论与课程结构设计原则[3], 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对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的要求,将课程体系构建为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拓展课程模块、研究课程模块等四大模块,如图1所示。
1-基础课程模块
该模块主要包括土木工程学科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课程,为博士研究生后续模块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基础课程模块主要涵盖土木工程学科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适合于土木工程学科内不同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选修。基础课程模块中的知识主要包括土木工程专业人才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例如:数学类系列课程等基础学科及基础理论知识、力学类系列课程等专业基础知识和其他高级工程基础知识。通过基础课程模块的学习,使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2-专业课程模块
专业课程模块主要涵盖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所开设的系列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课程。该课程模块要求博士研究生掌握系统的土木工程专业理论与专业知识,了解土木工程发展前沿信息和趋势。专业课程模块由学院组织协调,各专业教研室具体设置,涉及各专业研究方向的专业课程子模块,如结构设计理论模块、岩土本构关系和地下工程稳定性模块、特殊土与工程地基处理模块、结构工程检测与加固模块、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模块、地震理论及结构抗震模块等。通过专业课程模块的学习,逐步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具备在实践中继续学习的素质。
3-拓展课程模块
该模块主要包括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获得跨学科与跨专业知识的课程。该模块课程可以通过课程内容的整合和优化来设立。拓展课程模块的特点是突破学科与专业的限制,充分体现博士研究生课程的综合性、交叉性、前沿性特点。拓展课程的学习,能使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获得跨学科与跨专业的综合知识背景。如通过开设高级英语视听说、英语科技论文写作、国际学术交流英语等英语类课程构建外语水平拓展课程模块。通过开设学科前沿性课程、专业交叉性课程、科技方法性课程,以及高水平专题和研讨讲座式的拓展课程,突出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前沿性、前瞻性,拓展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学科知识的宽广度和纵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