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策略与方法

    贾东雪

    【摘要】合理利用分层教学法开展教学工作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在分层教学理论基础上分析了分层教学的意义,从学生、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作业和测试、评价标准五个方面阐述了数学教学中应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展分层教学.

    【关键词】分层教学;数学;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法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提出的新的教学方法,此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差异化的发展需求,还对学生的成长和社会人才的供给起着积极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合理实施分层教学,让每名学生都能收获必要的数学能力.

    一、分层教学的重要性和理论基础

    数学是众多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它是学习其他科目,发展各项能力的基础性工具.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但是班里学生层次不一致,教师在授课中,只能按照中等学生的普遍认知程度进行讲授,从而使得部分优秀的学生得不到大幅度的提高.因此,为使班里每个学生都能保持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满足每个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需求,使他们的知识更加牢固,技能达到更高的水平,实施分层教学刻不容缓.该策略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契机,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养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更好、更多的发展机会.

    1.分层教学的重要性

    (1)数学学科与其他科目不同,它灵活但又有非常严谨的逻辑性,所以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程度不一致的情况,那么对数学学科实施分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使学生之间缩小差距,也有利于满足社会对教育教学的需求.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用一套统一的标准化目标培养和塑造班里所有的学生,但是没有充分考虑每个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新课标强调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对自己、对社会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所以当务之急是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进程,探究新的教育教学方法.

    (2)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分层教学可以使每个学生获得应学的知识,有利于促进因材施教思想的落实.分层教学是从学生个体实际需求出发,根据不同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理解能力和个性化的差异,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设定对应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将因材施教充分体现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这样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个学生的数学能力都能够在不同程度、不同知识层面上得到提高.

    2.分层教学理论基础

    分层教学并不是新鲜名词,早在初秋战国时期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就已经在他的弟子中实践此方法,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也非常重视因材施教,曾明确指出对于不同的学生要施以不同的教学方式.本文主要基于个别差异理论、布卢姆主张的“掌握学习”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等理论基础来研究.

    二、分层教学实施策略与方法

    1.实施原则

    实施本教学方法旨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数学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让学生能够感悟到数学的美.将数学能力提升作为教学目标,将育人作为教育终极目的.在进行分层教学前,教师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如家访、召开家长会等,让每个家长和学生充分理解分层教学的必要性.除此以外,根据差异化理论,教师还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综合评估,全方位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学习特点,为分层教学做好充足准备.通过分层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爱上学习、主动学习.

    2.具体实施办法

    (1)将学生进行分层.

    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分层.综合“掌握学习”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数学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从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背景、兴趣爱好、思维模式、数学基础、日常学习态度、考试平均成绩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情无死角的了解,这样才可以在分层教学中有的放矢.另外,分层前还要做好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使家长和学生理解分层教学的意义,并表明此分层教学是动态变化的,教师会根据学生的阶段表现和日常表现定期调整,消除家长和学生的顾虑.在课程标准下,根据差异性,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学层,比例分配视班级实际情况而定.分层标准:A层是思维活跃、有着良好数学功底的学生;B层是基础不太扎实,成績不突出的中等生,但是学习态度较好;C层是平均成绩不理想,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分层一定要符合学情,要科学、合理,否则直接影响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分层过程中,一定要避免提到学生较敏感的词语,照顾每个学生的情绪.分层一定要秉承公正的态度,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定期调整,动态的分层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将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教学目标是数学教学中的掌舵者,所以目标一定要清晰、具体、明确,根据学生特点,做出合理的教学安排和计划.分层目标不要太笼统,要细致且有层次,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的特点,制订详细可行的教学目标.要区分开共同目标和个性化层次目标.一般共同目标为理解并掌握课标要求.具体的个性化层次目标为:A班着重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日常教学进度,基于教材,并高于教材教学内容,摆脱《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束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拓展知识面,以学生为主题,尽可能多的展现他们看数学问题的独特角度.有针对性开展专题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有效的解题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培养数学思想和数学能力,规范数学答题语言.B班学生按照课标教学,课堂上多引导、多提问、多鼓励,重点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他们的自信心.C班学生以课本为主,教学速度要符合学生接受程度,将课本上较基础的知识理解透,学会用规范的解题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理解基础知识并掌握基本技能,夯实基础,加强练习.

    (3)将教学设计进行分层.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分层是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体现教师创造力和专业性的重要部分.对于A层学生,备课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必要时教师要把课堂内容与学科竞赛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堂例题讲解时,引导学生思考、探索,提问要有针对性、启发性.每节课教师主讲例题,变式练习交给A层学生来讲,这样就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对于基础性的问题,任课老师可以提问C层的学生,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多给予一些鼓励,使他们自信心增强,内心接受数学.对于B层学生,应该多找一些难度和技巧性适中的问题引导他们多思考、多感悟,体会解题过程中的方法和技巧.如此一来,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丰富的课堂活动中,并对应练习了不同难度梯度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也使课堂充满生机.另外,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之间的层次进行教学,将主动权交给学生.例如,可以尝试让A层学生归纳总结一些一般规律和结论性语句,然后趁热打铁进行变式训练或探究.对于B层的学生,要多鼓励他们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个过程可以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对于C层的学生,要从基础的知识学起,夯实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放慢语速,给他们足够的思考时间.课下老师要多指导他们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发现并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多关注C层学生的作业,及时帮助他们答疑解惑,对每个学生都要勤鼓励,多给他们加油,让他们始终保持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4)将作业和测试进行分层.

    要想提高数学能力,单单靠课堂听讲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只听讲不练习那么知识将无法被巩固,也就很难内化为自己的数学知识,所以针对数学学科,练习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知道用一把“尺”去量尽世间万物是不可能的,同样的道理,我们也不能用相同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否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容易被打击,所以平时作业和阶段测试的分层显得尤为重要.平时作业和阶段测试对学生而言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对老师而言它是一种检测教学质量和反馈每个学生学习效果和知识掌握情况的最好方式,也是反映教学效果好坏的一种直接方式.因此,作业设计和测试题目设计要分层,平时作业要综合题量、题目综合性、题目灵活性等方面考虑,设计题目的梯度要由易到难.C组作业要重基础,将课本上对应的基础习题高质量完成就可以.B组作业以基础性为主,即除课本配套习题以外,还应布置少量拓展拔高的题目.A组要布置典型作业,让学生独立思考.要求学生按时写作业,做到有练必交,有错必纠,做好限时练习和变式训练,做到平时当考试,考试当平时,并且要求每人一个错题本,及时订正错题,反思错题,查漏补缺.教师对作业要及时批改并反馈作业情况,采用课堂讲评加个别面批,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业量和练习难度应使每个学生都能适应,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在作业批改上,A组学生作业可以采取抽查、课堂互批等.对B组和C组的学生尽可能面批,及时帮他们答疑解惑,督促订正.对于阶段测试,应设计为A卷和B卷的形式,A卷偏基础,保证B层和C层的学生都能解答;B卷重思维、重能力、重技巧,使A层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

    (5)将评价标准进行分层.

    评价分为课堂评价和课后作业评价,对学生评价分层是教学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分标准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保证.课堂上,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学生回答的好坏.对于C层学生,只要他们能将考查的基础知识点表达出来,就要积极的表扬,增强C组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越来越积极.课下,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也要采取不同的批改和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导向作用.例如,对C层学生评语要尽量采取肯定评价,多发现C组学生的亮点,及时表扬,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使他们觉得学好数学并不难,内心不惧怕数学;对B层学生采取适中评价或激励性评价,及时帮助他们指出不足,并指明应该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层学生,抓好课堂评价,调动学生积极性.评价要从逻辑性、创造性、思维性等角度进行,采用競争性评价,严格要求每个学生,使他们知道自己还有需要努力改善的地方,不断超越自我.同时评价过程中能够让老师反思教学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等.评价的内容也不再单调,既包含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也涵盖了学习中的情感态度及学习策略.

    三、总结

    统一的教学方法并不适合数学学科,它会使班级成绩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利用分层教学这一教学方法,为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效地避免了两极分化的产生.本文从学生、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作业和测试、评价标准五个方面浅显地分析了分层教学方法和策略,在实际开展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多注重教学过程,着眼于学生整体,将分层教学进行到底.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不仅契合数学学科需求,也能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体现了教师对班级学情的十足掌控.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提高日常学习效率,也可以促进每个层次学生的进步.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学生个体差异对分层教学做灵活的动态调整,使分层课堂更加公平,使学生永远保持向上的心态.为了更好地体现分层教学的重要性,教师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积极反思、认真总结、适当调整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使每个学生都收获满满的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