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邢伟
【摘? ?要】物理课程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在初中物理课程中,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贴近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采用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巩固学生的理论基础,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动手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7-0111-02
【Abstract】Physics courses have high requirements for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s courses,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ability are very important. In physics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be close to the reality of life, stimulate students' practical interest, adopt rich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 increase students' practical opportunity, consolidate students'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Practical ability
科学性与实践性是初中物理課程具有的显著特征,其课程体系中包含了许多的实验内容,学生只有通过连续的探索与实践才能有效地理解和领悟物理知识。然而,目前大多数教师只注重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这种教学方式往往会导致学生理论素养强、实验能力弱,无疑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目标相背离。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学习并重。
一、巧妙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实践兴趣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中的快速成长阶段,求知欲较强,有着较为灵活的思维能力,一件新奇的事物往往能吸引他们的好奇心和注意力。 作为引导学生的教师,就应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创新,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将物理知识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增强理论知识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引导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参与实验,锻炼自身的动手能力。此外,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诱导学生自主学习。
比如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可以采用趣味实验的方法,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橡皮筋,拨动绷紧的橡皮筋,让学生观察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时学生会发现橡皮筋一边发出声音一边产生了振动。学生被这个实验吸引之后,兴趣容易被激发出来。这时教师再提出问题:生活中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同时分小组进行橡皮筋实验,引导学生边说话边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让学生动手实验,从实验中感受到橡皮筋嗡嗡作响时在振动、说话时声带在振动,这样自然就会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结论。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在这个过程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还可以感受到物理知识所带来的乐趣。
二、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增加学生动手机会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进行物理课程的讲授时,往往是以教师自身为主导,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作用,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很少有机会参与教学互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很难被调动起来,显然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太大的帮助。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应对教学方式和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采用形式丰富的课堂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实验、实验场景演示、成立物理兴趣小组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动手、多思考,鼓励学生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给予学生恰当的表扬与建议,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还会让学生感受到动手的乐趣,更乐于参与实践活动,形成良好的循环效应。
三、加强基础理论学习,提升学生动手本领
在物理教学活动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的学习。如果没有基本的物理知识作为基础,那么进行物理实践就没有很大的意义。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加强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至关重要。教材中的概念和定律只是进行了文字的堆砌,学生从中只能获得初步的认识。教师需要通过课堂讲授和课堂演示,对涉及的相关概念、定律等讲清楚、讲透彻,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概念和定律的认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留给学生足够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自身厘清思绪,完成知识外化向知识内化的转变,为学生动手参与实践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在进行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当结合教学内容营造相应的情境展开教学活动,这样可以用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现教学内容, 给了学生更多的观察、思考的机会,同时再组织学生对观察到的物理现象进行课堂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交流过程中更好地理解物理理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学生善于观察,培养敏锐的思维,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育过程中,与学生平等地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物理教学过程中,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理论和实践促进学生动手能力。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教学方案设计要合理,教学方法要灵活,更要激发学生的主观活力,引导学生深化在实验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教师要在实验过程中进行适时点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给予学生较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整体的实验过程都应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完成后要指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反思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经验,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学会探索、反思、总结,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素养和实验操作能力,树立注重实践、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水平。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的提高和坚持。单纯依靠理论知识的教学,在很多方面都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多动手思考,多动手参与实验,教学效果会有很大的提高。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核心的学科,良好的动手能力是物理的基本素质之一。因此,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初中实验探究教学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白广虎.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 科技资讯,2019(36).
[2]韦兴念.如何培养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的动手能力[J].中外交流,2019(15).
(责编? 吴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