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逆向思维”

    【摘要】语文课堂不但是教师与学生双方进行交流互动的平台,而且更是学生发展自身个性的重要场所。一直以来,教师为了追求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升,经常期望小学学生在课堂中出现顺向思维抑或是单向性思维,但却扼杀学生在小学语文学科学习中的逆向思维,这对学生身心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因此,为了学生在语文学科方面的发展与进步,教师应当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构建逆向思维,逆向思维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感知和体悟能力,加深对于教材主旨的理解,而且可以使学生的语文认知方式得以丰富,进而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逆向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04-0031-02

    【本文著录格式】缪云.论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逆向思维”[J].课外语文,2021,20(04):31-32.

    引言

    根据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小学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之上发挥能动性。语文课堂不但是教师与学生双方进行交流互动的平台,而且更是学生发展自身个性的重要场所。语文课堂之上的交往与互动,对于教师来讲,不可能是预设的和平静的,课堂中不可能总是会有和谐的声音,而不和谐的声音在语文课堂出现,亦属于正常现象。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逆向思维”的概述

    逆向思维,从语义上来看,是不按正常路径思考的方式去思考,它的核心是标新立异。逆向思维方式是对司空见惯的、业已成为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的方式。根据唯物主义辩证法,世界上任何的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可是在实际情况之下,人类经常会习惯认识事物的其中一面而忽略另一面,如果小学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可以运用逆向思维来突破原有的定式思维,从事物的另一面去分析,往往会得到新颖独到的见解与发现。

    二、师生交往活动异化,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小学语文课堂是由师生双方的交往与互动构成的,语文课堂中出现顺向思维抑或是单向思维,再为正常不过,而思路各异的逆向思维,同样也是自然而然出现的,因为师生双方各种各样的教案类型都有它们存在的必要性。但是,有很多教师异化了师生双方在语文课堂的交往与互动,这些教师认为顺向思维与单向思维是语文学科教学追求的最終目标,所以教师经常将思路各异的逆向思维予以扼杀,并且武断地认为思路各异的逆向思维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不一致,拥有逆向思维的学生被教师视为不懂权威和挑战权威的另类。

    例如,教师在《两小儿辩日》一课的讲解中,有学生向教师提出了质疑,这不是对教师权威的质疑,而是学生对于科学精神的质疑。学生想知道为何会有课文中所出现的现象,教师耐心地做出了解答,使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师生双方践行了良好的“质疑——答疑”精神。

    基于此,课堂交往活动的异化与中国传统的尊师重道的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崇尚权威的价值取向,这一取向对历朝历代的教育行为形成了深刻的影响。而在当今时代,小学语文课堂上,不少教师依旧注重教师“教”的过程与作用,在选择教学方法之时,师生双方都习惯于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而不习惯双方就某一语文学科问题进行共同的探讨。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习惯按照原先准备好的提纲组织教学活动,而不习惯按照学生语文学科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并且安排教学的过程和选择教学的内容;教师习惯向学生进行提问,不习惯学生在课堂之上提出疑难问题来反问教师。这样的习惯将小学学生的思维定向于最终确定的结果,但小学学生却难以在求知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来追求未知的结果,教师在进行语文学科授课之时,总是按照自身的思路来听学生的意见,所以与教师思路不同的逆向思维难以获得教师的认可,因而容易被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的语文教师所忽略。

    三、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小学语文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双方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的场所,这样的交流与互动并没有固定的规则性与确定性可言,这便是讲,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并不可能按照教师事先规划好的细节进行操作。尽管小学语文教育活动在总体上应当服从一定的客观规范与原则,但是小学语文课堂的具体教育活动应当依赖于教育过程中所出现的变化,因为参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师生双方是交流与互动的,这种交流互动是变化的,是按照教学活动本身的规则所进行的,所以小学语文课堂上教育活动的进行便没有特定的原则模式与方法。小学语文课堂之上师生的交流与互动都是依据师生双方的经验增长与精神的变化而变化的。

    例如,小学学生长期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不敢也不可能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之上引导学生敢于突破语文学习的定式思维,反其道而行之,让学生的思维向事物的对立面发展,使学生在语文学科获得了新的认知。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了一些逆向思维的锻炼,在《大林寺桃花》一诗的教学之中,学生便对教师提出了质疑,为何“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难道作者是没有科学依据胡诌的吗?教师回答了学生的质疑:在这首诗刊行不久,就有人质疑了作者。这是因为山寺海拔较高,回温较慢,所以桃花开花也比较晚,大家要相信科学。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逆向思维构建在教师与学生双方之间真正地在精神层面上的相互作用,在师生双方相互作用的过程之中,教师与学生都在倾听与言说,即师生双方在语言交流中向对方敞开了自己的精神世界,接纳对方的语言与思想。与此同时,教师与学生又将自己的精神与思想投向对方,获得对方的理解与沟通,这种相互作用使得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活动与精神都进行了深层次的交流,对对方的认知思维形成较大的影响,使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获得了精神的交流与意义的分享。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逆向思维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交互作用,所以,老师与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地位是平等的,老师与学生都有完整而不可分割的个性。在逆向思维中,教师与学生双方互相承认,这也便是讲,教师会肯定小学学生在课堂之上发表与教师思维不同的言论,欣赏学生向教师质疑,鼓励学生在课堂之上提出与教师不同的意见。

    在小学语文课堂的“逆向思维”当中,不管什么类型的学生进行发言或行动,都有小学学生自身的“逻辑世界”,在逆向思维中,教师如若将探究学生自身的逻辑世界作为一个研究课题的话,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之上的学生说话的交往便可以有声有色地开展。相反,如若小学语文教师对不同思路的话语没有足够的敏感性,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便只是可能顺着教师的思路进行下去,师生双方在小学语文课堂之上的交往也只能变得十分肤浅与单薄。与此同时,教师所倡导的单向思维会对不同思维的小学学生造成自尊心的伤害,学生在小学语文学科的发展也便无从谈起。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构建逆向思维,可以使小学学生摆脱教师权威的阴影,推动教师敏锐地洞察小学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小学学生的潜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四、结束语

    小学语文课堂的逆向思维,是小学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具体体现。教师不应当将语文课堂中出现的“逆向思维”作为挑战教师权威的存在,而是要鼓励小学学生敢于运用逆向思维进行语文学科的探究与学习。小学学生敢于在课堂之上发表与教师思路不同的意见,是证明小学学生对于课堂之上的语文问题有过深入的思考与理解,这是小学学生发散性思维形成的开始。教师应当着力培养学生的逆向性思维,而不是为了维护教师所谓的权威将其扼杀,小学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逆向思维,可以帮助小学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为语文学科的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博.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与学生的思维培养探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6.

    [2]温俊凯.浅议小学语文课堂中转换型逆向思维引导方略[J].学周刊,2015(21).

    [3]张丽峰.语文课堂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方法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33).

    [4]王红.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思维训练实践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缪云,女,1991年生,江苏南通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