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及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提高

    周锋

    

    

    【摘要】数学建模,就是根据实际问题来建立数学模型,对数学模型来进行求解,然后根据结果去解决实际问题.在高中阶段数学学科教学中,对学生开展建模教学,可以让学生以数学模型的建立为载体,在获得了必要的应用技能和基本的思维方式后,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抽象能力以及数学应用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应用能力

    数学建模无论在学生的知识学习方面,还是在学生的知识应用方面,都有着非常强大的作用.其能够帮助学生借助模型的抽象、建立、解决,来发展分析、推理、证明、计算以及归纳总结能力;可以让学生利用数学语言对实际问题进行表达,对数学结果进行计算;可以培养学生不怕吃苦、敢于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洞察力和联想力;更能够让学生在与实际生活的结合中,构建数学模型,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和价值观念.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大力开展数学建模教学,应该以数学教学改革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数学模型的建构能力;应该以教材为立足点,指导学生通过解决数学问题,发现解答规律.通过此种做法来开发学生的智力,创新学生的思维,加强学生数学模型的构建,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一、重视章前问题的教学,创设思维情境

    事实上,高中数学教材中的知识讲解并不是直接就进入正题的,而是会在知识教学之前,在引入部分设计出相应的实际问题.通过问题引入知识,利用问题链接知识.学生们在思考了这些问题后,就会大致清楚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就可以在知识学习过程中,通过数学模型的初步构建,来加强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因此,在讲解各章节知识时,教师需要对章节前的问题设置给予重视,以此来引发学生对新数学知识和数学模型的学习、构建需求.

    例如,教师在讲解“等比数列”一课知识时,可以先给学生讲一个相关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刻薄吝啬、经常克扣工人工钱的财主,因为他的吝啬,附近村民并不愿意去他那里打工.有一天,一位年轻人来到了财主家,要求打工一个月.报酬是第一天一分钱,第二天两分钱,第三天是四分钱等等,以后每天的工钱数都是前一天的两倍,直到三十天期满.财主听了,认为自己占了便宜,便立刻与年轻人签了合同.但在一个月后,财主却因为无法支付这么多工钱而破产了.”在讲完故事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那么同学们知道,一个月后财主需要支付年轻人多少工钱吗?”由于此种问题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因而学生们都比较感兴趣,并能够展开积极的交流讨论[1].这时教师可以此为基础,引入所要讲解的等比数列知识,并在讲解的途中深入分析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等比数列以及其中的求和公式,对年轻人的工钱进行计算.通过计算,学生们能够知道,吝啬的财主需要支付年轻人1073741824分,约等于一千零七十三万元.如此庞大的数字,自然会让学生们大吃一惊,进而加强对等比数列知识的学习.利用这样巧设悬念的引入方式,学生会产生浓厚的探讨兴趣,积极发散自己的思维.

    总之,重视正式教学之前对问题的设置,创设思维情境,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发展自身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良好时机.在此当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所设置的实际问题,为学生提供不同于以往的思路和方式,要在新知识的讲解中,利用问题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要以此对学生追求新方式的意识和实践参与的意识进行培养;以此促进學生相应数学模型的建立.因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就应该以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为依据,以学生实践活动的具体表现为前提,提出与教学知识相关的问题,创设与此对应的情境,补充相应的实例.如此在强化数学教学、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下,提高其对数学模型的构建.

    二、挖掘教材内涵,传授初步的数学建模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改变设问方式、变换题设条件、互换条件结论,改变课本中出现的应用问题,使其成为数学建模应用问题.教师可以在对具有实际背景或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问题进行改编.教师还可以本着科学性、可行性、现实性、新颖性等原则,对课本中的纯数学问题进行转变,使其能够转化为建模应用问题.如“建筑学规定,民用住宅的地板面积必须大于窗户面积,但按照采光标准,地板面积和窗户面积之间的比要在百分之十以内,并且住宅的采光条件会随着这个比的大小发生变化,两者的比越大,采光越好.如果对地板和窗户同时增加相同的面积,那么住宅的采光是好了还是差了?为什么?”事实上,此问题属于优化问题,解题关键在于“若是地板和窗户同时增加相同的面积,两者之比的增大减少变化”.这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设原住宅的地板面积为a,窗户面积为b,两者都属于平方单位.同时增加的面积为m,转化问题为约束条件,那么就是10a>b>a及m>0,比较a和b的大小、a+m[]b+m和a[]b的大小[2].与此类似的题还有许多,如基本不等式里面的“甲乙分别为两个粮食经销商,都是以同一粮食销售价为依据,在同一个粮食生产基地进购粮食,假如每次粮食价格都不相同,甲乙两方分别三次购进粮食.每次甲购进粮食为一千千克,乙为一千元.假如现在平均每千克粮食所付的货款越少,购粮方式就越经济.那么甲乙两方哪种购粮方式更加经济?”这些问题都能考查学生学习情况、培养学生问题思维、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若是学生在思考时,能够结合应用问题和数学课内知识的学习,并对知识的产生、发展背景等进行详细介绍,那么学生就能够在了解知识的功能和知识在实际生活的作用后,通过对所学知识的观察,加强对问题的思考.使其能够在教学活动的参与中,数学建模基本方式的了解下,加强对数学模型的构建,提升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加强数学开放题的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数学开放题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新题型.它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题而言的.开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在日常授课时加入数学开放题.

    四、联系其他学科和实际生活,创新数学建模教学

    事实上,数学是学生对其他自然科学或者社会科学进行学习的工具,因而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该注重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结合.在联系了这些相关的学科后,还要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如乘车、运动、测量、银行储蓄和投资买卖等.通过这种“结合其他学科设置应用题”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加强其对数学模型的构建.

    例如,教师在教学了正弦函数知识后,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模型函数,对物理中振动图像、交流图像的数学表达式进行描写;当学生在学习了数学立体几何知识后,就可以引导其在化学学习中,通过立体几何模型对金刚石键角等物理性质进行验证.如此这般,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可以深化学生对其他学科的理解;既可以让学生利用数学建模知识对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探讨分析,又能够优化学生的建模意识[4].

    结 语

    在现今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数学模型的构建,既是教师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此当中,教师要自己树立起数学建模教学的意识,要在强化自己模型的构建下,关注学生实际的模型构建进度,增强学生的建模意识.同时,教师还要以社会需要为结合点,在对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了解后,通过数学建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拓宽学习学生的视野.如此在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建模教学课堂下,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俞晓清.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 提高数学应用能力[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12):806.

    [2]张银华.加强建模思想教学 提高高中学生数学应用能力[J].情感读本,2019(6):15.

    [3]熊国梅.高中学生数学应用与建模能力的培养与探索[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2):766-767.

    [4]施红娟.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建模思想的方法[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21):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