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的策略研究

    吴文枝

    【摘 要】

    全民阅读开展过后,国家开始注重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融合,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更有效的阅读,并对阅读方式进行不断完善,使之成为符合国家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本文根据学生的特点,提出了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的策略,旨在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并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

    课内外阅读 有效融合 策略

    小学阶段属于知识启蒙的初期,在这一时间段,小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还处于发育、培养阶段。而语文阅读又是学好语言的重要“工具”,所以教师应当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内的知识,并主见性一种学习体系。新课改后,不仅对语文学习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而且对学生语文素养也有提出了新的意见。所以,通过课内外阅读进行有效的融合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让学让学生自主的进行阅读,更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融合的重要性

    大文豪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见,读书是多么的重要,通过阅读,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也能够熏陶学生的品德。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研究,久而久之渐渐形成了创新创造的思维。因此,将语文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融合的过程就是一种自我实践的经历,童年的阅读积累,就像是在生命的白纸内注入的鲜艳多彩的颜色,让这张白纸的内容变得丰富,让其颜色变得缤纷。阅读不仅仅是小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它还能够使自我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如果能用正确的方法阅读课内外的文章,是学生养成良好的循环学习习惯,就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素养。

    二、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的策略

    (一)深挖阅读资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童真就是发现和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充满兴趣的阅读,能使学生进行自主的阅读。通过深挖阅读资源,让学生准确把握住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连接点,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由此更好的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去发现。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丰富学生视野的同时,也还要注意为学生构建阅读的体系。例如,《蜗牛》这篇文章,笔者在教学时了解到不同学生有喜爱不同的小动物,有的同学家中喜欢养狗、有的喜欢养猫,在饲养宠物的过程中学生渐渐与这些小动物产生了感情,慢慢成为朋友。但多数同学对“缓慢”的蜗牛没有多少关注。对此,我鼓励同学们去寻找生活当中的“可爱”蜗牛,去看看身边有关蜗牛的文章,一方面帮助学生与蜗牛建立起“朋友关系”,另一方面,以小动物为引导,帮助学生产生对于阅读的兴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不仅阅读了关于蜗牛和其他小动物的文章,还激起了他们的阅读兴趣,从而提升了学生的阅读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实现课内外阅读方式的衔接

    读书计划的制定促进学生进行课内外融合阅读的有效方法。由于大多数小学生对只是的理解能力受年龄的限制,不同阶段的学生反映出来的理解能力和看问题能力不同。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要因人而异、从实际情况入手,合理的为学生制定读书计划。例如,《曹冲称象》这篇文章,笔者在教学时并没有着急的让学生进入到课文的阅读当中,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我做了大量工作来进行铺垫,逐步让学生进入到课文阅读中。先是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关于“曹冲”的文章和故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所在年代的历史背景和生活情况。当学生了解透彻之后,再让学生进行文章阅读。文章阅读过后,及时为学生制定学习任务,让学生结合自身知识和所学文章对课文的内容进行补充,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对文章的理解的就更加的深化。通过课前铺垫-阅读-课后延伸,学生将课内文章和课外文章进行了充分的阅读,使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閱读习惯。

    (三)多文本阅读教学,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2001年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语文课堂精讲、低效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变——依然是教材为范本,品析关键词句,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被动的学习。而多文本的群文阅读教学方式的出现,完全颠覆了语文教师的认知,人们发现,用群文阅读教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比单篇教学更具优势,促使学生在多文本阅读过程中关注文本的语言特点、意义建构、写作方法以及文章的写作风格等,学生的阅读由读懂一篇走向读通“多篇”或“一类”。教学《梦想的力量》一课,我先让学生品读课文,感受瑞恩的心灵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接着,我出示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先生的《痴鸡》和央视新闻稿《中国梦的实践者——人民教师支月英》两篇课外文本,引导孩子们在阅读中对比、整合,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过程。在每一次的思维过程中自己与自己、自己与老师和同学、自己与文本不断地交流,不断地碰撞,最终形成学生对梦想独特的认知。多文本的阅读教学,采用全新的课堂模式,以“议题”为抓手,只以关键性的任务为驱动,拓展学生阅读面,挖掘阅读深度,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四)开展活动,体验阅读乐趣

    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能够帮助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们阅读后的沟通和交流搭建平台,将阅读后的情感所想与老师和同学分享,加深阅读情感体验,最大程度的提升阅读效果。基于此,教师要适当的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让学生体会到阅读带来的快乐。例如,《春天的小雨滴滴滴》这篇文章,笔者在引导学生阅读完文章后,开展了一次主体表演的活动,鼓励学生用表演的方式将自己阅读后的感受展现出来。活动中,学生们可以自由的进行组合,个人或群体、语言或形体、歌词或表演,通过多种表现来表述“春天”和“小雨”,充分释放学生快乐活泼的天性。有学生扮演了在草丛中欢快跳动的兔子,有学生扮演了在水中自由游动的鱼儿。可以说,通过学生们表演,文章的内容被生动形象的展现了出来,学生思维也到拓展和延伸。所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可谓两全其美。

    【结 语】

    综上所述,开展小学阅读教学,不仅需要课内的基础铺垫,也需要课外的拓展延伸,只有将课内外阅读进行有效的融合,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阅读水平和学习效率。

    该论文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以“群文阅读”为抓手,促进课内外阅读实效性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XB16-227)的课题成果。

    【参考文献】

    【1】王素群.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初探.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5(28)

    【2】柴东升.浅谈如何将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6(4)

    【3】林淑芳.小学生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之我见.福建教育研究,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