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广新一轮改革扬帆起航

    进入3月以来,上海“荧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原本就坚持新闻立台的东方卫视,再次加重新闻节目比重;独播剧场的几部电视剧收视率接连在全国名列前茅;多档大型综艺节目齐发力,获得收视与口碑的双丰收……

    变化的背后是低调的改革。在上海新文广系统大刀阔斧的重组之下,新组建的东方卫视已成为电视的“自贸区”试验田。没有人不希望,这会是一次对过于依赖“拿来主义”与“跟风主义”的电视畸形病的矫正机会。

    新组建的东方卫视中心在管理架构上开创了一个新模式,下设18组、20个独立制作人,3大中心(节目研发中心、节目生产中心、频道运营中心),3个部门(综合管理部、广告营销部、业务拓展部)。

    “独立制作人的概念有点儿像公司总经理”,东方卫视中心常务副总监鲍晓群介绍。独立制作人制度在国内电视台属于新事物,与传统电视制作人的区别在于,前者在人事上没有编制概念,没有行政级别,体制上不归属一个频道。节目运作由独立制作人决定,独立制作人拥有六大权限,重奖节目模式创新,优异者给予“股权激励”。

    新组建的东方卫视中心未来在综艺节目方面有4种类型:一是引进模式,二是主题定制,三是自主原创,四是地面频道好的节目升级。业内观察人士表示,这样的比重是比较适合的,客观上引进境外节目模式的步伐还得往前走,但是又不能走得过快过大,所以电视台对节目内容必须要有个合理的规划。事实上,这4种类型都需要创意,引进模式的节目也需要本土化的创意。而培植创意最好的土壤,莫过于自由。

    (姜微、许晓青文,摘自2014年3月30日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