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情绪把关的重要性
郭晓航+王传宝
【摘 要】情绪把关是媒体的素养之一。如今网络空间中情绪表达的现象大量存在,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中,媒体应当明确责任、提高能力,做好情绪把关人。
【关键词】情绪把关 媒体责任 走廊医生事件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把关人”理论自提出并引入新闻专业领域以来,对新闻传播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该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信息,关注信息的收集、遴选和过滤,而对于传播过程中大量存在的情绪表达鲜有提及和研究。实际上,在传播活动中,受众传递的情绪同样富含信息传播力、意见表达力和舆论引导力,是传播空间中除信息之外的另一种非常重要的存在形式。在当今网络环境中,网民情绪表达的环境更为自由、方式更加多样,使得各种情绪的宣泄更为充分。而传统媒体往往忽略了情绪的甄选、过滤和把关,或为博眼球故意传播负面情绪,使不具传播价值且对舆论生态有害的负面情绪广泛传播。
一、情绪把关的概念与走廊医生事件
“情绪把关”是指传统媒体在选择报道内容时,通过对负面情绪辨别分析、甄选过滤,发现负面情绪并主动把关,避免负面情绪二次传播的过程。本文结合“走廊医生事件”中负面情绪传播状况,对“情绪把关”做具体的阐释说明。在本文的研究范围内,负面情绪特指背离了社会利益和个人需要,对社会和个人有害的情绪。
“走廊医生”兰越峰走进大众的视线,始于媒体对他抗争医院的过度医疗,之后被“贬职”到走廊办公的报道。从此之后,兰越峰就被媒体戴上了“反过度医疗斗士”的帽子。①“走廊医生”“过度医疗”“正义斗士”,这样极富修辞意味的名片一贴出,立刻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刺激了媒体和受众心理的兴奋点,网络上更是几乎一边倒地响起对医院的声讨之声。很快,一个针对医院和过度医疗的情绪场就迅速形成了,各种负面的信息和情绪酝酿发酵,形成强大舆论声势。在事实不明、调查未完时,舆论就先于法律程序推动着事件发展,使各方承受巨大压力。然而事件的发展却出乎人们意料,四川省数次调查走廊医生事件,并未发现有过度医疗乱象。事实和报道的差距,不禁让我们沉思:事实和报道之间为什么会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媒体为何在事实真相都没查清之前就急于进行价值判断,宣泄情绪?
二、情绪把关的必要性
2013年1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中认为,“我国社会情绪总体的基调是正向为主,但存在的一些不利于个人健康和社会和谐的负向情绪基调不容乐观。”具体来说,网上的负面情绪较为集中,但如果没有媒体的推波助澜,负面情绪在短时间之内就销声匿迹了。因此,媒体的情绪把关十分必要。
1.情绪把关是传统媒体社会责任的体现
负面情绪容易导致非理性的社会仇视心理,非理性情绪的舆论引导不力或出现引导失误,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传统媒体对于社会情绪有着强大的放大功能,网络空间中存在的较为隐性、并不为人所知的负面情绪,一经传统媒体报道,必会扩大负面情绪的传播范围,并迅速成为热点话题,引发社会不良反应,甚至引起民众心理畸变,危害社会稳定。
总体看,当代中国社会的心态已趋于开放进取、理智成熟、多元包容。但不可忽视的是,社会心态仍处于不断调整、适应、分化的动态过程之中。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下中国社会的非理性情绪的集散地,由多种主客观因素引发、集聚、演化并逐渐累积下来的社会情绪,在网上蔓延扩散,而这些,并不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甚至不符合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幸福生活的需要。②负面情绪的出现是社会的常态,一个没有负面情绪、只有正面情绪的社会是不健康的也是不可能存在的,但负面情绪必须要和正面情绪保持平衡,以积极、正面的情绪为主流状态,才能保障社会生态的健康稳定。传统媒体需要做的就是主动发现,及时把关。
“坐在走廊的医生”“‘走廊医生让谁脸红”“你砸医院招牌,医院砸你饭碗”,从多家媒体的新闻标题可以看出,在事实真相清楚之前,媒体就先在情绪上具有明显的倾向性,“走廊医生”是弱势、“走廊医生”伸张正义、医院贪图利益等。有些传统媒体没有“情绪把关“的观念,为其他媒体尤其是网络空间的情绪渲染奠定了负面的基调,先声夺人的报道引得社会民众群情激奋,将医患关系、医疗改革这样的社会关注焦点通过一个事实未定的新闻推向风口浪尖。
2.负面情绪产生巨大而隐蔽的负能量
“走廊医生事件”发生后,不仅在各门户网站上刊出,微博、微信上也被大量转载,负面情绪聚集扎堆,使舆论一边倒,在真相尚未完全清楚之前,就闹得满城风雨。不良情绪蕴含着巨大的负能量,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
一是非理性的表达方式。负面情绪在表达上更加感性、直接、碎片化,充斥着愤怒、仇恨、讽刺等负面因素,使传播活动显得混乱无序;二是非逻辑的思维方式。“感觉优于意义”是负面情绪的重要特性,在思维方式上,负面情绪并无逻辑可言,遵循的是个人的主观意愿,容易陷入固执偏见的误区;三是非此即彼的道德审判。情绪由大量充满主观色彩的个人意见组成,在意见表达上也往往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模式。这种缺乏事实依据、推理论证不足就下定论的模式,却因为特点鲜明、声调更高而广泛传播。
3.网络环境加剧了情绪传播的无序化
在表达渠道层面,网络媒体是负面情绪最为集中之处。“走廊医生事件”的情绪发酵,就是通过网络空间快速传播的。众多网络用户借助自媒体,对事件展开了大量评论,甚至超出事件本身,充分展现了网络环境中情绪表达的无序与混乱的状况。
以往社会情绪的相互影响、作用效果因为传播手段而受到限制。但是,随着大众传播活动的兴起,日渐现代化、电子化的传播媒介借助科技的武装,将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推上了一个相当的高度。昔日社会情绪传递中存在的时间慢、空间窄、方式单一、信息内容欠精准等问题已不存在。
“新媒体上便捷高效的表达方式,让极端化的反向情绪有了更加方便的表达渠道、更加宽广的释放空间,又给负向舆论加速形成、加快蔓延提供了外在条件,使其能在难以想象的短时间内完成问题提出、讨论普遍化、思想简化等过程,并在排斥权威、无须权威的情况下形成舆论,其中形成的价值取向成为新媒体上一部分人或群体的规范。”③网络传播还具有传播碎片化、多向化的特性,这些特性使情绪传播更为复杂,负面情绪在网络中的传播往往产生放大效应。同时,网络阅读的匆忙化导致网民对于网络事件的情绪表达是即时、迅速的,但更多的是浅层回应。此外,情绪时空与事件时空的分离,使网民无法触及事件的真实情况,只能去相信情绪所表达的观点。
4.情绪把关缺失可能导致舆论危局
由于不良情绪本身的危害以及网络环境对于负面情绪的放大效果,使情绪往往在很短时间内转化为负面的、消极的舆论,在经过传统媒体转载成为社会性的热点话题后,就形成了舆论危局。
当下,许多人有种错觉,认为舆论表达的都是民意,谁发出的声音越是响亮,就越是正确。基于这样的观点,一些受众在面对声势浩大的一边倒舆论时,都会认为其表达的就是公平正义。“正向舆论能够对社会发展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而负向舆论则对社会发展起着破坏和阻滞作用。”④近些年来出现的一些群体性事件,无一不是舆论危局引发的。这些事件既给百姓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也给党和政府的形象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对于传统媒体来讲,忽视事实随意转达负面情绪的做法违背了新闻专业主义,偏离了传播学基本的理论要求,也有损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要求。
三、媒体如何做好情绪把关
在社会转型期,负面情绪的传播比较常见,因此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就需要把握其形成的规律,既要树立社会共享认同的评价标准,从源头上阻止负向舆论的形成;又要通过瓦解环境、适当分流、平等对话等手段,消除负向舆论的影响。“在全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可发挥把关与调节作用,以媒介互补来矫正网络群体传播中的偏差。”⑤不过,在当前新媒体的快速攻势下,多数传统媒体尚未充分发挥“把关人”作用,而更多地受到“支配”,跟随网络传播热点,附和其舆论方向,将大量篇幅和时间用于热炒网络事件和观点,无形中对负面的社会情绪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1.明确传播正能量的社会责任
我国的新闻媒体最根本的立场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任何新闻首先都要把好政治关、社会关。正能量的传播并不是无视网络中的热点或客观存在的负面情绪,而是将网络上情绪和信息区别开,有选择地追踪与公共事务密切相关的新闻,淡化负面情绪渲染的基础,使公众意见得到充分沟通与交流,避免负面情绪的累积与暴发,做到情绪把关人的角色。
负面情绪产生的根源是社会公众认可和接受的价值评判标准还没有完全确立,传统媒体在甄别出负面情绪的同时,更需要主动去构建共同的价值标准,营造和谐的舆论环境,传达积极的主流声音。在“走廊医生事件”中,网民作为情绪宣泄的主要群体,更多从自身立场出发来评价事件,表达对医疗现状的不满,而这已背离了事件本身。
2.增强甄别负面情绪的辨别力
通过对“走廊医生事件”中的媒体表现分析,笔者发现,有时候并不是传统媒体不懂把关,而是由于信息选择困局:网上存在大量的情绪宣泄,新闻报道追求时效,如果不跟着报道情绪,就会滞后失语;此外,媒体把关的过程中,优先选择的标准往往是受众的需要与兴趣,而较少考虑事实细节、真相及社会影响。面对上述情况,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新闻从业者需要做到既保证客观理性,又要及时报道新闻发展动态,满足受众知情权的需求。信息选择困局或受众选择倾向,并不能成为媒体把关不力的理由,在合理把关的基础上,强化换位思考意识,既有助于事件报道的真实客观,形成报道重点,又有利于吸引受众、增强可读性、提高媒介品牌力。
注 释
①张康 《“走廊医生事件”,媒体应保持淡定》,http://comment.scol.com.cn/html/2014/02/011013_1547179.shtml。
②薛素芬 《当前网络社会情绪分析》,载《新闻爱好者》2011年第7期。
③吕志雄 《从厦门纵火案看“社会情绪反向”下的舆论引导》,载《新闻爱好者》2013年第8期。
④百度百科:舆论导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FySP
G2HIn-bR3VBgb9tOJxar6x_jfdYkZYmyb6PvkmNtIZ4nw
uvr2IXV6_ulsMrL。
⑤许莹 《网络群体传播中反向社会情绪的放大效应及其疏导》,载《中州学刊》2013年第6期。
(作者郭晓航系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王传宝系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教授)
(本文编辑:肖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