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杨强
随着我国社会文明以及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结合当前时代发展对于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素质教育改革,旨在通过不断的自我革新,为我国社会发展培养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体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也要进行通过课程改革来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展开了探讨。
一、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课程的学习关系到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因此,体育自身的内在属性决定了体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不是说学校开设了体育课程,就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体育课程有了新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要求,要将“健康第一”贯穿到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创新、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以及最终的课程评价等各个方面。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通过系统的体育教学,给予学生在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发展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专业指导。结合新课标对体育课程的教学要求,不断完善体育课程知识体系,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卫生保健、环境以及营养等方面着手,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体育教学落到实处。新的《体育与健康課程标准》提出了四个新的基本理念,而体育教学的健康性则摆在首位,由此可见健康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健康的体育教学,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二、培养体育学习兴趣、弘扬终身体育学习精神
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其内在本质决定了教学的最终目的不在于传授技能,而是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唤醒内心深处的学习意愿。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其学习过程中的行为活动以及最终的学习效果。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否通过系统的体育学习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兴趣在其中发挥著重要的影响。传统的体育教学虽然也能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但没有充分发挥教学艺术的本质,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并没有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说学生体育学习意愿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激发,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学生喜欢体育活动而不喜欢体育课的原因。因此,体育课程改革要重点关注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随着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终身体育的价值得以被挖掘,人们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身体素质的积极影响,因此,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弘扬终身体育学习精神,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终身体育的意识。体育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模式,为现代体育教学注入新鲜血液。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促使其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到体育课程的学习中,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充分发挥体育课程教学的内在价值。
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体育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重点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体育课程改革也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教师知识传输的对象,其处在一个被动接受的地位。体育教师没有充分接收到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一味按照自己的教学方式开展体育教学,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体育学习感到厌倦。在新的教学形势下,体育课程改革要结合自身的基本属性,充分了解以及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此基础上,结合体育课程教学标准以及教学实际,明确体育教学目标、设计体育教学环节,以此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凸显学生的学习活动主体地位。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善于挖掘学生体育学习的内在潜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帮助学生提高其体育学习能力。
四、尊重差异、因材施教、促进个性化体育学习
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其体育方面的学习创造要的条件,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通过体育学习来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体育是一种以运动技能学习为主的学科,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但由于每个的身体素质、体能与学习能力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受到先天遗传与后天练习的双重影响,因此,体育教学要充分尊重独立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极其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在开展系统对体育教学之前,体育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以及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主要情况,开展分层教学,根据每一层次学习主体的差异性,决定对其的学习目标以及学习要求。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在确保每个学习主体都能在体育课程学习中有所受益的基础上,促进其的身心健康发展,开展个性化体育教学。
五、总结
总而言之,就我国体育课程建设的历史经验来看,正确的改革理念对体育课程的建设具有积极的影响。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环境下,体育课程改革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完善体育课程优化设置,以此来为我国的优质人才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安全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