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完美道德人格品质及培养途径

    张程程,赵明媚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新生代的主力军,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作为大学生应当具备更高的道德品质和素质。完美的道德人格是道德人格发展的最高阶段,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内容要求及培养尤为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人格;培养

    当代大学生作为现代青年的优秀群体,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质、道德认知、道德规格、社会责任、社会价值观、健康心理和道德行为的总和,即完美道德人格。大学时期,正是成长的最佳时期,又因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所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塑造、培养当代大学生完美道德人格,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伟大的中国梦的有力保证。

    一、当代大学生完美道德人格应具备的品质

    道德人格发展的最高阶段即完美道德人格,当代大学生完美道德人格形成应具备以下几方面品质:

    (一)关注社会、奉献于民

    当代大学生应多方关心了解国内外形势变化及国内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尤其对涉及到国家根本利益、民族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及对国家和社会发展影响深远的话题要表示热切的关注。关注社会、奉献于民是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热爱祖国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捍卫民族尊严,维祖国利益的崇高品德,是大学生应具备的道德人格。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可以向世人展示靠我们中华人民的能力和智慧所取得的辉煌业绩,大学生一定要为我们繁荣富强的祖国增加自信、自尊、自豪感。

    虽然伟大的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新时期的大学生仍然不要放弃忧患意识,大学生应该时刻心存压力,增强使命感,知难而进,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而读书,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二)学习勤奋、与时俱进

    学习勤奋就是要发奋努力、不畏艰难、锲而不舍。我国古代思想家韩愈有句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1] 良好的学业是辛勤汗水的结晶,只有通过刻苦学习和拼搏才能获得突出的成就。马克思曾告诫我们:“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徒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2]

    “与时俱进”是江泽民同志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在新时期形势下对全党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它已不只是一个常规意义上的言辞概念。它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理论品质、一种认识发展的特征和规律。[3]与时俱进要求大学生要树立发展、开拓进取的观念。邓小平就深刻指出:“干革命,搞建设,就要有一批用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要求人们“大胆地试,大胆地闯”。[4]

    总之,大学生应该不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完善道德人格的优化过程。一般说来,知识越丰富,道德人格就越有魅力。同时,与时俱进要求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从书本上、从课堂走出来,学理论要着眼于不断发现和解决现实问题。

    (三)自尊自爱、诚信热忱

    自尊自爱,诚信热忱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道德人格。自尊自爱是指一个人悦纳并尊重自己,对自己抱肯定态度的情感体验,是希望别人尊重自己的一种自我意识倾向。诚信热忱,就是诚实而又有信用、忠诚信义的概括。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人格,是与人合作,交友的重要因素。

    大学生的自尊自爱、诚信品质,以及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乎于实现社会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就必须自觉加强自尊自爱、诚信道德建设,优化人的行为品质。

    (四) 勇敢正直、科学创新

    勇敢是人们临危不惧、不畏艰险、有胆量的英勇精神。勇敢作为一种美德,贯穿于中华民族的整个历史中。勇敢首先要求大学生在学习上,敢于探索科学的奥秘,战胜学习中的任何困难,以勇气和力量去推开成功的大门。其次要求大学生要维护真理和正义。再次,要求大学生要划清勇敢和蛮干的界限。

    正直是指刚直、正派、公正无私的品德。要求大学生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其次,要求大学生要坦荡、爽直。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社会各个行业的后背力量,更需要自觉培养创新的品质和能力。哈弗大学前校长陆登庭在北京大学演讲时也指出:“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5]

    (五)自主自强、生活节俭

    自主自强、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贯通古今的民族精神,正是伟大的精神力量,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大学生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一代,对于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关系重大,要求大学生要自主地去解决问题,要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在困难面前,不卑不亢,要热爱自己的专业,要勇于拼搏和进取,要尊重父母劳动成果,尽量减轻父母和家庭的生活负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节俭,这就是对父母和家庭最大的回报。

    (六)择业乐观、信心十足

    大学生在面临职业的选择时,大学生应树立社会需求与个人意愿相结合的正确的择业观,不应局限追求个人追求,满足个人愿望,而应考虑到社会的需求,做到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在选择职业上,大学生还应确立乐观开朗,充满自信的道德人格。在面对当今激烈的人才竞争,应克服谦卑的心理,勇于表现自己,敢于推销自己,充满自信,才能在充满竞争的人才市场崭露头角。

    大学生应以上述完美道德人格模式为标准,不断构建自身完美的道德人格。

    二、当代大学生完美道德人格的培养途径

    完美道德人格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大学生正处于道德人格发展和完善的重要时期,对大学生进行良好个性的培养与塑造以促进完美道德人格的形成十分重要。以下将从四个方面来提出培养大学生完美道德人格的途径。

    (一)提到大学生自我道德修养

    道德人格的形成,外界的灌输和教育是必要的,但是对教育效果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自我教育。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当代人道德修养的实践经验,采取以下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道德修养。其一要坚定理想信念、培养社会道德责任感,坚定的理想信念可以使大学生远离外界的不良影响,加强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感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社会价值。其二向道德榜样学习,将道德模范人物作为自己心目中的偶像、成长道路上的良师、追求全面发展的榜样。其三要做到学思并重、知行统一,即通过虚心学习,善于思考,同时把提高道德认识与践行道德实践统一起来。大学生如果按照这些方法去进行道德修养,并长期坚持下去,就能使自己不断进步、不断完善,从而达到较高的道德境界,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二)转变家庭教育模式

    家庭是大学生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因此对大学生各方面的培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健全的家庭才能给子女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孩子学习知识时,父母也应随同补充知识,在学习上表现出抱有强烈的热情,使孩子对知识充满向往。父母在对孩子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要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做人的标准是什么。能够引导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教给孩子正确的为人处事方式。父母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要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要传授给子女待人真诚,谦虚礼貌等等的美好品质,让子女在一个积极乐观的环境里成长。

    (三)强化校园文化建设

    培养具有高尚道德品格和掌握先进科学知识人才是大学教育目标、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是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的工程师,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职。大学生在校园里学习、生活、其道德人格的形成离不开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长期形成并为全体人员所认同的校园精神、校园文化环境以及师生员工课余文化的总和。”[6]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起着导向、规范和激励作用。高校要以“文化底蕴厚、文明程度高、道德感染强”等为特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校园硬件设施到软件项目,构建饱含人文气息的优美、文明、健康、有序的校园环境,营造积极进取、弘扬正气的政治思想氛围,创建和谐、健康、友爱的校园人际关系,创设民主、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

    (四)着力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

    完美道德人格培养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的支持。社会是铸造道德人格的大铁炉,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不仅仅是受学校和家庭的影响,它还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所以,政府要加大对社会环境优化的力度,从社会经济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道德文化环境上进行进一步的整顿和完善,从而为大学生完美道德人格的培养创造一个良性的社会环境。在社会经济角度,健全市场塑造机制为培育完美的道德人格提供经济条件。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要不断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社会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有助于塑造良好的社会民主政治环境。在社会道德文化方面,社会道德文化环境指引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全社会应积极形成和谐的文明风尚,构建和谐文化,使大学生在和谐的道德文化熏陶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本文在对当代大学生完美道德人格应具备的品质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从大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个方面来进行大学生完美道德人格培养。但是,大学生道德人格培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具有时代性、长期性、艰巨性的特点,由于笔者的知识和能力有限,对大学生道德人格研究还不够深入,有很多不足之处。笔者希望在今后的理论和实践中继续不断的总结经验,在这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5.

    [2]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3.

    [3]郭新民.深刻理解“与时俱进”躬身躬行三个代表[J]. 经济师,2003,(5).

    [4]邓小平文献(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郑永廷.思想道德修养教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6]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局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 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胡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