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国际金融新秩序,谁主沉浮?
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如大海奔流,不曾停息。尽管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在全球范围内似乎已平息,但“余震”所引发的主权债务危机、欧元危机、乌克兰危机纷至沓来,让欧洲、乃至世界经济形势在未来发展中仍旧充满变数。欧洲“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OMFIF)顾问委员会成员米卫凌(Willem Middelkoop)是一位非常成功的金融家,他的《大洗牌:全球金融秩序最后角力》一书以独到的见解分析了他对国际经济形势的最新观点。
世界金融秩序将大洗牌
从重大国际金融事件背后的动因来看,无论是困扰欧元区17国的欧债危机与欧元体系危机,还是玩得全球各国心跳的美国“财政悬崖”,本质上,“这是将金融体系带入另一个阶段所必需的过程”。未来5—10年,世界金融秩序将会经历一次大洗牌,全球金融体系将会重新定位,不同货币的地位将会改变。米卫凌认为,“上一次金融市场洗牌是在1944年随着美元体系的建立发生的。我相信,在2020年之前,全球金融体系将需要重新启动并进入一种新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黄金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而美元则将失去作为唯一储备货币的地位,而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则会变得更加强大。”
在诡异事件频发的2014年,尽管国际政经舞台不时充斥着阴谋论,但全球金融格局并未由于卢布的暴跌而改变其业已启动的变迁进程,全球货币洗牌也并未从根本上改变由于内生性衰退导致的美元本位退潮之势。美元主导全球经济金融周期,美元周期的转变是认识全球经济金融体系的前提。美联储退出QE,这是全球货币战一触即发的开始,全球主权货币大洗牌也已不可逆转。2014年以来,欧元对人民币已经贬值近13%。如果参考美国货币政策周期与美元周期的关系,美元强势周期可能会持续4—5年时间,这将导致其他非美系货币出现一轮贬值潮,而非美系货币的大幅贬值将对中国出口形成负面影响,并可能对中国经济造成新的冲击。
“去美国化”与亚投行的兴起
主权货币纷争已成为各国共同的纠结,建立“去美国化”世界的时候已经到来了。“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一场革命。构建一个新的全球金融框架以及制定全球金融市场的新规则是至关重要的……这种全新的全球框架、新的全球规则、全球平衡与全球治理需要我们参与到重建的战略对话与思考中来。”米卫凌在书中援引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主席成思危先生的话说,“一种新的全球金融秩序已经在中国得到了讨论”,并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一是金砖四国已经启动了一个“去美元化”方案:双方的“货币互换”在双边贸易中将排出对美元的需求。二是上海合作组织的国家控制着全球20%的原油资源和几乎50%的世界燃气储备,这也是中国“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一部分——“新丝绸之路”将把国际铁路网络一直扩张到德国与荷兰的鹿特丹港。三是中国首倡的区域性、开放性、包容性多边开发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下称“亚投行”)不但得到许多亚洲国家的积极响应,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四个欧洲国家也是“扎堆”申请。一如比利时布鲁塞尔当代中国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傅立门所言,欧洲四国之所以申请加入亚投行的主要考量,是“为了参与一项在世界发展速度最快地区的重大经济倡议”。
“亚投行的兴起,搅起世界多边机构一池春水,引发竞争模式,这对全球而言,无疑有利。全球治理机构标准将逐渐提高。”美国新闻博客网站《赫芬顿邮报》的评论可谓公允,亚投行不是对抗而是互补。“世界各国应在亚投行问题上加强合作。”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荣休所长弗雷德·贝格斯滕在日前发表的《美国应该加入亚投行》的文章中说,“美国还应鼓励世行和其他现有多边贷款机构与亚投行密切合作。这样,亚投行项目就能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积极角色,并受益于中国不断增强的发挥建设性全球领导力的意愿。”一如亚投行的欧洲小伙伴们所言,“通过与现有的多边投资和开发银行合作,亚投行将在亚洲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并为地区和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是时候实行另一种货币政策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女主席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的专题讨论会上共提到“洗牌”这个词十多次,平均每2.3分钟就提及一次。中国国际金融论坛联合会主席、欧洲中央银行前行长让-克洛德·特里谢也认为,“世界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各种新规则不仅在发达经济体内部,还被提出来与所有的新兴经济体进行了讨论,包括最重要的新兴经济体,即中国。”“接下来的10年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一次重大机遇,中国在世界货币与金融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与所处的地位将会经历根本的改变。”米卫凌在《大洗牌:全球金融秩序最后角力》中断言,“人民币已经成为了多元储备货币体系的一部分”“中国货币将于2015年被添加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中”,而“华盛顿当局的政治家们没有做出任何实质性的事情,他们仅仅是在拖延全世界国家对美国金融体系的最终绝望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