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生态的变迁
赵怡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互联网基因的注入使得纪录片的传播渠道与传播方式、创作思维与节目形态、制作者与受众、格局与市场等都发生了媒介生态的改变,这些改变在某种程度上给纪录片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拓展;转型;创新
目前,中国纪录片早已形成了一个以专业纪录频道、卫视综合频道为主力,以新媒体为重要支撑的基本格局。央视纪录频道、北京纪实频道、上海纪实频道、湖南金鹰纪实频道是最重要的播出平台,卫视频道在纪录片创作与传播上表现强势,与央视频道共同推动了纪录片的发展。
在2014年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新媒体目前已经是纪录片的传播渠道和平台,尤其是播出时与观众的实时互动为纪录片的内容、形式、传播形式和市场都注入了新的内涵。
根据中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普及率达59.6%,较2017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网络视频的用户规模分别为6.12亿,使用率分别为73.9%。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亿,用户使用率为78.2%。众多互联网企业纷纷转战短视频领域,市场成熟度逐渐提高,内容生产的专业度与垂直度不断加深,优质内容成为各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新媒体成为各类题材纪录片播放的新渠道。2017年,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保持“三国鼎立”格局。腾讯每年上架的纪录片上万小时,独家达到4000多小时。国内最大综合视频服务平台爱奇艺近年来与BBC、CNEX、Discovery等全球知名纪录片出品方建立深入合作的关系,希望打造中国最大规模纪录片内容片库。各大视频网站通过深挖国内IP与国际合作,用强大的纪录片储备片库吸引受众,让人们不必在电视机前等待播放时间,而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通过互联网观看纪录片。
新媒体成为传统纪录片播放的新平台。央视一套综合频道晚间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爆红,打破了在央九纪录频道播出时反响平平的尴尬。而2016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央视一套综合频道的播出并没有引发过多的关注,甚至受到了冷遇,却意外蹿红在号称是国内最大的年轻人潮流文化娱乐社区b站(bilibili网站的简称),点击量为360万,弹幕掀起的热潮让这部纪录片成为现象级作品,网络传播也成为传统媒体纪录片传播的新方式。从2017年开始,以动漫为主业的b站开始将视野投向纪录片,央视纪录频道入驻b站,2018年1月推出的微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就选择在b站进行了同步网络首播,仅仅几天时间,就受到了大量年轻观众的热捧,纪录片和网友的满屏弹幕互动留言形成了新媒体播放纪录片的新样态。而纪录片《寻找手艺》更是堪称新媒体传播的传奇,因主创人员不够专业,被各大电视台拒绝后,意外爆红于b站,然后又被电视台接纳播出。
新媒体正在改写纪录片的传播规则,重塑传播版图,相对于传统电视媒介,新媒体平台提供了更自由宽松的环境,还为纪录片收获了相对稳定的受众人群。由于传播渠道的拓展,受众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接收,交互式弹幕也变相成为观众的一个社交娱乐场所,更适合人们情感的释放。同时,纪录片主创可以第一时间从弹幕中获取观众对节目的反馈,便于了解观众兴趣点所在,从而为今后创作留存大数据支持。
从2017年开始,加强自制节目成为了新媒体纪录片的一个新兴趋势。各视频平台陆续开启针对纪录片的布局和规划,调整纪录片制作和运营平台,加大对纪录片生产环节的投入力度。
腾讯视频每天覆盖2.5亿用户,但是有纪录片观看习惯的用户占比仅为20%,新媒体纪录片创作的空间可谓是一片蓝海。从2017开始,腾讯视频开始自制纪录片,成立了“企鹅影视纪录片工作室”,进行投资和纪录片创作,题材重点关注自然地理类、美食类、社会现实类、历史与现实结合类四个方面。央视著名纪录片导演陈晓卿也加盟腾讯,成立了稻来纪录片实验室,于2018年隆重推出了美食类纪录片《风味人间》,这是对传统媒体孕育的《舌尖上的中国》的告别,也是其成为新媒体纪录片人的开山之作,虽然在创作上延续了《舌尖》的叙事风格、配音风格,但《风味人间》以更轻松的心态和更广阔的视角,在互联网平台上探索了一把,放眼全球,融入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相通点,一跃成为年度现象级IP,总播放量达到4.8亿。
优酷纪实在架构体系上从过去的子部门升级为一个独立的部门,优酷投资的制作公司“知了青年”推出了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又相继有了《了不起的村落》,“了不起”系列同样形成了一个广为人知的IP。
2017年10月,b站把位于科技区的纪录片条目,与电影、电视剧并列分区,放置在“放映厅”区域。b站还在2017年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上首次宣布推出了纪录片的“寻找计划”,对有意向的纪录片以资金扶植则的方式,进行联合出品与版权预购的合作。
新媒体纪录片在形态上还催生出“小微化”的特征,短视频以简洁的形式、多样的内容和形态,呈现了真实而复杂的生活。短视频凭借内容短小精悍、传播方式碎片化、视角平民化的优势,成为新媒体纪录片里独树一帜并潜力无穷的节目形态。手机客户端的“一条”“二更”等短视频自媒体出现时,曾引起不小的轰动,并应运而生出一批制作短视频的自媒体。
如今,网络视频平台出品的纪录片已经成为纪录片产业版图中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另外,网络视频平台还不断在拓展互联网纪录片的内容疆域和品类范畴。视频网站因定位不同,自制纪录片可以进行差异化竞争,以赢取更多的目标用户,为商业化運作做足准备。
注入了“互联网基因”的纪录片没有以前那么小众和高冷,不再仅仅定位于“三高”人群,青年观众增多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2016年至2017年,腾讯视频的年轻用户增长近4倍,受众在28岁以下的年轻人占到70%。爱奇艺纪录片用户者中,35岁以上的占12%,19到30岁的用户超过了50%,18岁以下的用户占比14%。而聚集了“90后”“00后”的b站,从2017年开始便成为纪录片爱好者的领地,甚至打出了“在b站,让更多年轻人爱上纪录片”这样的口号。
长久以来,传统纪录片的商业化运作始终是一个难以突破的瓶颈,而互联网却成为纪录片商业运作的重要幕后推手。互联网使得传统纪录片受众结构产生巨大转变,为新媒体纪录片带来全新商业动力。观众的年轻态意味着商业运营的种种可能,年轻观众喜欢新鲜事物,热爱分享传播,热衷消费购物,他们让纪录片的渠道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和重构。
爱奇艺开启了优质纪录片付费观看的模式以及纪录片VIP会员制,“90后”和“00后”也大都认可付费观看节目的习惯,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纪录片对于高知人群的粘性并不亚于某些爆款的电视剧。腾讯视频的《风味人间》则全方位开启了新媒体商业运作的方式。前后三季的《舌尖上的中国》,带火了食材、原产地、餐馆、招牌菜,甚至是一度断货的章丘铁锅,这些商业盈利点与传统纪录片本身毫无关系。在“风味”IP上,《风味人间》之外还有《风味原产地》《风味实验室》,观众可以边观看节目,边在风味关联的手机客户端上随时下单购买。“知了青年”制作的《了不起的匠人》第一季就也和优酷实现了“边看变买”的模式,并举办了线下手作巡展活动,这些都是除纪录片之外的运营内容、电商内容,是纪录片的延续或衍生。
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短视频与电子商务合作更是日趋紧密,尤其在手机端的媒体平台更为突出。短视频发力,给纪实影像产业化更大的想象空间。2017年短视频APP行业用户突破4.1亿,“一條”广告收入1亿元,电商5至6亿元,广告覆盖节目本身的成本,电商的收入为纯利润。
“互联网+”的模式下,纪录片生产、传播、接收等各环节的壁垒被打破,边界变得模糊,受众即是用户,用户主动选择内容,只要内容定向准确,主打圈层明确,符合审美,就会出现回应。那么,纪录片本身也会变成营销产业链上的某一环节,这也就意味着这一环节要去“迁就”受众,满足受众的兴趣品味、视听感受,需要贴合互联网甚至向综艺化发展,以增加趣味点和受众的参与感。新媒体纪录片在叙事、节奏上也在寻找互联网受众的脉象,这种贴合与调试,为新媒体纪录片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
互联网大潮改变着传统纪录片的生态,无论是播出渠道的扩展,还是创作人才的流向,都影响着未来纪录片的生产方式、运营模式甚至是审美表达。尽管新媒体纪录片本身还有很多需要破局之处,但新的媒介生态倒逼传统纪录片及创作者思考纪录片的边界与类型,纪录片的融合传播一定会成为未来趋势,但万变不离其宗的还是做内容。互联网是新媒体纪录片的机遇,更是对传统纪录片的挑战,但归根结底,纪录片本身是这场生态变迁的最大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