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路径探析

    [摘要]高校是学习、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党的极其重要的工作,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证。然而新形势下,从某些方面来看,高校意识形态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迎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就该挑战产生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新形势下如何巩固高校意识形态领域中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路径进行探索。

    [关键词]新形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路径;指导地位

    [作者简介]孙洋波(1982-),女,汉族,山东青岛人,青岛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共党史。

    [中图分类号] G4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19)07-0061-02

    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高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职责使命,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绝对领导,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必须把握新时代,应对新问题,迎接新挑战,大力提升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工作能力。一、高校意识形态领域中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迎来的新挑战及问题

    (一)高校师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欠缺信仰

    习近平曾表述,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同时也指出,在党员干部中,信仰缺失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与此同时,缺乏信仰则会使得高校师生共同面临新的挑战和问题,阻碍高校发展。

    受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面临信仰危机的挑战。部分学生中存在唯物质论、功利主义、信仰宗教甚至邪教、信仰虚无化等问题,马克思主义信仰主体有所动摇,共产主义理想淡漠,使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信念产生了动摇,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此外,通过对高校青年教师的调查中显示,大约三分之二教师理念明确,但是依然存在三分一教师缺乏明确的理想信念,而且责任心不足,使得高校教师团队发展受到影响。

    (二)高校缺乏解决网络媒体意识形态工作的经验,依旧处于被动状态

    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信息技术及多媒体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当中,其改变了以往传统多媒体的主导地位,已经发展成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而且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一定影响,所以网络空间被视为意识形态发展的主要场所。

    新形势下,部分高校对网络空间的运用、监管有些滞后,在网络空间中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就显得更为薄弱。主要表现在:其一,开放意识和创新意识不强。未全面支持、运用和认识新兴多媒体,网络空间驾驭能力及意识欠缺,无法熟练掌握新的意识形态工作发展空间及新技术发展状况。其二,高校本身并未加强对网络媒体意识形态的宣传力度,部分高校宣传期间仅通过宣传部门进行,而未进行大范围推廣,未营造意识形态环境;有关部门、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及党政工团等未形成统一的格局,没有真正发挥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教育功能。其三,宣传团队需进一步强化自身适应能力及专业能力。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受到质疑

    中国的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各种矛盾、各种思潮都呈现出爆发的趋势,部分大学生不能认同甚至开始怀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初衷,甚至有抵触和反感的情绪。导致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目标,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除此以外,有些教师对马克思主义认识不足,未正确意识到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的作用;部分认为马克思主义的讲述仅是例行公事,有些甚至出现嘲讽和诋毁马克思主义,并以此为荣,虽然这些现象是极其个别的,其影响的严重性不可低估。二、新形势下,如何巩固高校意识形态领域中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的作用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使其思想发生改变,树立崇高的信仰。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后备力量,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是否信仰马克思主义会影响到中国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甚至是关系到社会的长足进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一)新形势下,要想使高校意识形态领域中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地位得以巩固,则需要遵循以下三点:

    1、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高校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作用,究其原因是该工作与高校人才的培养存在紧密联系。现阶段需要培养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因此,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针,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

    深入贯彻社会主义办学方针,在此过程中,需铭记习近平四项不懈原则,即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培养优良学风和校风、坚持不懈弘扬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按照一定规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除此之外,其需要长时间坚持。要想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好,除了需要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在此期间,需要明确一下三个规律,也就是学生发展规律、教育育人规律和思想政治工作实施规律。从本质上来讲,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换句话说,是培养具有潜力的人。

    3、共同肩负宣传、探索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责任

    高校的主要职责包括宣传、探索和学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其也是评价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关键性指标。首先,帮助高校师生意识到探索、宣传和学习是所有人的职责,而不是针对某个人。其次,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学习及探索,使其以一个过程的方式呈现出来,以便更好的学习。最后,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宣传、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解决人的问题”,经过大量实践表明,马克思主义是总结和概括人民群众社会实践时代性的理论。只有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为广大青年人的发展及成长提供服务,才能够让马克思主义对青年人造成真正的影响。

    (二)从工作及理论两个方面落实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领域中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1、理论角度:首先站在马克思理论创新角度,进一步完善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不断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了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更趋向于大众化,使其成为人民群众内心的重要支柱,则需要对人们日常生活进行相应的指导。

    2、在工作层面:要把高校真正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研究和传播的阵地,就要在高举旗帜的前提下,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巩固校园文化阵地,加强文明校园建设。要加强对课堂、论坛的管理,健全制度,依法治校,从严管理。具体有以下几条:

    (1)加强各级领导,健全教育机制。各级党委要切实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大局中去思考,加强工作责任制建设。进一步了解和认识舆情,并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杂音及噪音产生的因素进行仔细分析。要建立由学生管理部门、宣传部门、各级团学组织、各院(系)等组成的大宣传格局。

    (2)搭建载体平台,强化网络阵地建设。新形势下的工作网站集合了趣味性、思想性、知识性和服务性,而必然发展趋势是建立网络文化。利用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宣传马克思主义,使其成为传播主流的主要场所,为青年学生创建心理沟通桥梁,搭建符合广大师生发展的交流、沟通平台。

    (3)加强对模范引领的重视程度,将表率作用发挥出来。本次研究笔者调查了青岛市大学生信仰状况,同普通学生相比,大学生中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及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研究及学习的积极性更高,其秉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与此同时,充分信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论、道路及文化,这与党组织的培养及教育效果存在紧密联系。高校在强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将党员榜样及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帮助大学生明确马克思主义观点、立场及方法等,以此解决和分析相关问题。共产主义事业的理解属于长期工作,而且具有一定艰巨性。

    (4)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明确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实践是真理的源泉。根据大学生发展规律,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树立主体意识,通过大学生喜欢的方式强化教育工作,以保证其实效性和感染力,深入落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带领大学生渗入社会,对国情及民情进行了解,培养骨干,使大学生在实践中获取教育,并贡献于社会。利用科学、合理方式带领大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以此树立正确的信念和思想。

    (5)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高校是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通道和场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樹立正确的信仰和信念。对于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来讲,首先需要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思想,使大学生在课堂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解和认同,并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通过真实情感方式推动青年学生进一步发展,并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参考文献]

    [1]黄世虎.当前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江苏高教,2012(5).

    [2]顾钰民.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与思想政治关系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1).

    [3]徐继开.新形势下高校加强意识形态领域阵地建设的思考与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8).

    [4]张文栋.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J].前进,2013(12).

    [5][9]韩震.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J].党建,2017(5).

    [6]刘玲.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大学生信仰教育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4).

    [7]陈爱梅.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掌握网络空间话语权[J].红旗文稿,2015(8).

    [8]刘江宁.当代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