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

    韩圣福

    【摘? 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环境出现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做到正确运用谨慎性原则,往往要依靠财会人员较高水平的职业判断。因此,探讨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非常有意义。

    【Abstract】Under the condition of market economy, the complexity and unpredictability of economic environment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In order to use the principle of prudence correctly, it often depends on the higher level of professional judgment of accountants.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prudence principle in accounting practice.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会计核算;合理运用

    【Keywords】prudence principle; accounting; rational use

    【中图分类号】F275.2? ? ? ? ? ?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673-1069(2020)05-0060-02

    1 引言

    财务信息的谨慎性直接关乎企业的发展,人们不断研究与探索其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尺度。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指导性作用得到了广泛认同。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具体运用直接影响资本计算、利润盈亏,从而影响利益相关者。

    2 谨慎性原则应用现状

    2.1 谨慎性原则的涵义

    会计界对谨慎性原则一般表述:在使用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处理某些经济业务时,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对所有者权益产生影响最小的方法和程序是合理的选择,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在会计核算中谨慎性原则运用得当,会增强企业预警和化解风险的实力,提高企业应对外部经济环境变化能力,推动企业行稳致远。同时使会计报告更为真实、可靠、公允,保护企业利益相关者利益。

    2.2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

    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涵盖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等方面,体现于会计核算的全过程,企业可在会计准则框架下应用最适合或最有利于本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

    2.2.1 在资产减值中的应用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定期)对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当资产(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用可回收金额记载资产账面价值,确认的减值金额计入当期损益表的“资产减值损失”项目,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准则对企业财务报表和数据进行了规范和整合,包括资产负债表中所有非现金类型的资产,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性,确保数据信息的公正性和客观性,体现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谨慎原则,有助于信息使用者投资决策,最大限度地保障股东、管理者、债权人等各方利益。

    2.2.2 在或有事项中的应用

    或有事项,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其结果须由未来事件的发生与否来确定的不确定事项。《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明确表明或有事件在声明陈述中披露,并明确说明或有事件的原因。这就要求企业必须预测未来的损失和费用,但不能预测收入和资产。企业通常不披露或有资产,但或有负债的发生会使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所以规定企业对预计负债应在资产负债表中单列项目反映,并在附注中披露。例如,对售出商品可能发生的保修义务确认预计负债,虽然对企业经营成果造成一定影响,但有助于企业财务报告反映自身财务状况。

    2.2.3 在財务报告中的应用

    对于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因为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在租赁期内企业只有使用权,并未取得其所有权。虽然会计核算时视同自有固定资产,但是披露能更好地让报表使用者全面了解资产所有权状态。“稀释每股收益”是评价“潜在普通股”对每股收益的影响,避免每股收益虚增可能带来的信息误导。根据谨慎性原则,企业所有权证、可转债、即将执行的股权激励等假设均已转换为普通股,就意味着股份有潜在的增加可能。为了挤干每股收益水分,在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应同时调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及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准确披露每股收益的真实水平。

    2.2.4 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

    谨慎性原则在财务分析时通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在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中体现,速动比率充分考虑了各项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流动负债中加上未决诉讼或仲裁、产品质量保证金、债务担保等可以预计可能发生的或有负债,体现谨慎性原则的要求。还可以通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来体现谨慎性原则在企业资产营运效率分析中的作用。

    3 会计实务中谨慎性原则应用存在的问题

    会计谨慎原则是基于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作为会计原则,谨慎性原则既有其自身的合理性,又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在开展会计实务工作时,仍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3.1 谨慎性原则的规范性不强

    谨慎性要求作为一项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在我国会计准则中有多处应用,但会计准则只提出谨慎性应用的一般原则,没有具体的应用范围和指导意见。在企业会计实践操作中,谨慎性原则受资产或利益制约具有局限性,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方法,因而会计人员对其的“滥用”的行为防不胜防。在实务工作中,资产减值准备充满主观性判断,为不同的会计人员对资产减值数额的估计结果提供了较大伸缩性和回旋余地,减值准备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例如,坏账准备的计提可由企业自行确定,企业完全可以根据利润的“需要”而“选择有利”计提方法和比例,而谨慎性原则在当中并非主要考虑因素。

    3.2 与其他会计原则相冲突

    历史成本原则主要用以确定财产物资的入账金额,要求以经济业务发生时的取得成本为标准进行计量计价,账面价值不得随意调整。但谨慎性原则需要存货在期末应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修正计价,明显与历史成本原则相背离,也缺乏一致性。企业采取“审慎”的行为可能产生过于保守的会计信息,使得谨慎性原则与客观性、可比性、相关性等其他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发生冲突。

    3.3 会计人员职业素养不高

    运用和掌握谨慎性原则对从业者职业素养有着很高的要求。不仅财务管理经验丰富,又要具备敏锐的洞察能力,还要拥有面对财务风险的应变能力。现在部分企业的会计人员水平偏低,不能准确运用会计准则制定的原则核算经济业务,在面对突发状况下缺乏理性思考,更不愿意向会计专业机构和人员咨询,普遍用旧理念和惯性思维来处理,难免会发生错用、滥用谨慎性原则的情况。

    4 会计实务中谨慎性原则的完善措施

    针对当前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运用的现状,需要及时采取对应的解决策略,才能让谨慎性原则在企业的会计实务工作中发挥指导价值,帮助企业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1 增强法律和制度的完善性

    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关政策,严格地对谨慎性原则以及一些模糊的定义进行修订、完善,提高对会计谨慎性原则解释的透明度,使企业在处理会计业务时能够合理运用。企业内部应强化会计实务核算工作规范和业务流程,加强内外部审计监督和机制约束,避免以应用谨慎性原则为托辞,改变会计核算方法,故意混淆成本费用核算的界限,人为操纵谨慎性原则来调节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发生舞弊行为甚至偷逃税款。

    4.2 平衡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关系

    由于谨慎性原则自身的倾向性和随意性,不可避免地会与其他会计原则产生冲突。可以通过合理确定使用顺序来平衡各会计原则之间的关系。根据企业经济业务的实际情况,在满足可靠性原则的基础上,比较确定谨慎原则和其他原则的使用顺序,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准则的作用。另外,要注意谨慎性原则的正确运用和适度运用,在实际会计处理中减少主观性和随意性,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前提及条件进行必要的约束,平衡和避免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

    4.3 提高会计人员的技能素养

    企业需要加大对会计从业者的培训力度,通过轮岗培训、内外部培训、自主学习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眼界和思路,促进企业财务工作者积累工作经验,丰富更新会计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重视对会计人员进行法律和职业操守教育,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在会计工作的过程中自觉遵守和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

    5 结语

    谨慎性原则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保障方式,不应当成为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障碍。会计从业者需要在实践当中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形成更好的职业判断,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保证会计工作井然有序,有效规避审计风险,为企业未来决策提供有力的财务数据支撑,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碧宇.企业会计实务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20(01):116+118.

    【2】雷绍荣.简析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实务中的应用[J].管理观察,2020(05):167-168.

    【3】蔡代嬌.浅谈我国企业会计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