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摘要】语文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学科,它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但在当前教育实践中,不少老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却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就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提供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重要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10-0023-02
【本文著录格式】何少华.刍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课外语文,2021,20(10):23-24.
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高效学习能力的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阅读,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感知世界的能力与水平的提高。通过强化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改善,将会有助于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各科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常见问题
(一)忽视学生主体作用
在传统教育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之下,语文阅读教学,多以教师主动讲授为主,学生则常处于被动地位。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得到充分的发挥与体现。伴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新课程改革对现代语文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新课改的思想和焦点却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和升华。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一直停留在表面,阅读教学中,课程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缺少趣味性,已经成为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通病。由此而导致了学生主体作用不能体现,无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忽视工具与人文性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典型的工具性。而阅读,则具有现代语文学科典型的人文性。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视学生表象“阅读”、忽视学生深层“感悟”的现象比较普遍。最典型的就是,教师注重学生的“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快速寻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却忽视了文章本身应该有的情感。这种重视文章语言工具功能却忽略文章本身具有的人文思想的方式,失去了语文教育的最深层次的意义,很难引导学生有效地提高审美能力与人文素质。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好一切學科最好的老师。做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必须要立足于教学实践,以学生身心发展状况为实际出发点,立足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思想与心理特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充分营造出良好的教学与学习氛围环境。比如,在《观潮》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出钱塘江潮水变化的不同。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抓住时间的主线,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时的时间顺序来进行讲解,抓住“风平浪静、浩浩荡荡、漫天卷地”等典型的词语,让这几种现象在PPT或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展示过程中得到凸显,由此让学生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通读课文原文,提升整体感知
阅读有一句名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必须要注重学习课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基于多年来教育专家们的审定与积累,具有典型性。所以做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其基础就是要做好课文原文的阅读,不仅要多读,而且必须要精读、通读、读熟、读透,读出其内在的感情与思想。比如,学习《飞夺泸定桥》一课时,学生读课文就必须要注重课文中的三个主题词:泸定桥、飞、夺。首先“泸定桥”这个主题词,一定要明确其在什么地理位置,当时的泸定桥具有什么样的历史背景意义,这是理解本篇文章基本思想的基础。其次,“夺”的意思是什么?为什么要用“夺”这个字?要充分了解红军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桥上、桥下是什么样的情形?桥上是什么样的状态?桥下的水是如何的?桥对面的敌人又是什么样的状态?最后,要讲“飞”的含义,在课文中是表示什么意思?它体现了红军的勇敢、不畏艰难、不怕困难的精神,也表示了夺得泸定桥这件事情的紧迫性。通过这样对关键词的解析,才能理解阅读原文可以带来的提高写作水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作用。
(三)拓展课外阅读,增强知识积累
阅读教学需要一个积累与沉淀的过程。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努力,才能强化良好的思维与感知过程。这种扩大阅读知识面,增加知识积累的过程,可以促进学生创造良好的自我感知与感悟能力的提升。这种积累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引导,然后由学生慢慢地形成习惯,固化成为一种行为。比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教学过程后,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安徒生童话;在《将相和》一课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可以引入《三国演义》。这种将古今中外经典文学与传统文学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良好教学方式,也能够充分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积累一定的知识,拓展一定的视野,对于学生写作也具有非常好的价值与作用,更能够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传统经典文学背后深层次的美与深层次的内涵。这种诵读经典文学传承经典文化的良好方式,对于引导学生成长的过程也具有良好的价值与意义。
(四)做好阅读预习,提高学习质量
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善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以此来节省课堂教学阅读时间,充分发挥教师讲解与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让学生能够充分地感受到文章更全面的意义。通过预习,让学生对文章的概念有一个了解,避免因为不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而无法融入实际教学思考过程之中。而且,阅读不仅要注重阅读文章本身的内容,更要注重阅读习惯方式方法的培养。例如,在学习《两小儿辩日》一课时,教师在正式授课之前可以要求学生带着疑问进行阅读,这就是一种典型的阅读教学方法。老师可以就课程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带着两个问题进行阅读:第1个问题,两个小孩分别持有什么样的观点?第2个问题:你认为谁的观点更有道理?当学生带着两个问题进行阅读时,就会目标性更加明确。实际上,第1个问题可以从文章中找到标准的答案,但第2个问题具有开放性,并没有完全正确的标准答案。这就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想法,由此也可以促进学生对本篇课文能够产生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引导学生学会一种方法,并能够持之以恒地熟练使用,就能够促进学生有效提高阅读的质量与水平。
(五)倡导读写结合,促进能力提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阅读本身,还要注重实践,特别是要注重写作能力的提升。通常我们所说的词语积累、美文美篇赏析,都是在积累词、句、段。积累的目的就是用于写作。例如,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词“饱经风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脑海中想象有一位拉车的中年人,他的饱受风霜的脸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思考现实中有没有这样的场景,从“饱经风霜”这个词,引导学生积累有关的近义词,积累用于描写人类面部表情或局部容貌特征、动作表情的词语,也是典型的教学方法。对于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育,特别要注重仿写习作练习。仿写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结构类似,而且还要注重用词的恰当。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词语的积累,特别是近义词、反义词这种常用语词的积累,必须要引导学生能够注重日常的积累。还要注重最常见的、典型的、具有比较明显特征的成语的积累。而且,做好词汇、语句、语序结构的积累对于提升写作水平也有极大的益处。
(六)注重评词析句,引导体会情感
能够进入小学语文课本教学的原文,都是名家名篇,不仅写作角度有深度,而且谋篇布局也可以说是妙不可言。所以做好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就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每词每句都要字斟句酌,仔细推敲。为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含义,要引导学生读懂每一句话,理解每一句话,这样才能够深刻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比如,在课文《凡卡》一课的教学中,对于课文结尾这句话:“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为了做好这段课文阅读理解的讲解,我为学生设置了三个问题:一,凡卡为什么会做梦?二,他的爷爷能不能收到他写的信?三,爷爷收到信以后会来接他吗?实际上,结尾是为了说明,凡卡非常希望爷爷尽快来把他接走;但爷爷作为一个守夜人,只能养活他自己,没有能力养活凡卡才会把他送人;因为凡卡的信也没有贴邮票,所以爷爷不会收到他的信。通过这样一层一层地剖析,可以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对凡卡的同情,也感受到对黑暗社會的无比憎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做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必须要注重创设教学情境,激发阅读兴趣;通读课文原文,提升整体感知;拓展课外阅读,增强知识积累;做好阅读预习,提高学习质量;倡导读写结合,促进能力提升;注重评词析句,引导体会情感。
参考文献
[1]于丽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见[J].吉林教育,2014(4).
[2]孙晓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吉林教育,2016(4).
作者简介:何少华,1967年生,宁夏青铜峡人,专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