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美术设计在浙江村落影视产业开发中的创新方法研究

    姬鹏

    一、 影视主题村落的现状分析

    (一)国外影视村落发展现状

    20世纪初,美国电影制作中心由纽约逐渐移向阳光明媚的西海岸。1913年西席·地密尔在好莱坞(Hollywood)大规模的拍摄活动和派拉蒙公司建成的第一个名副其实的摄影棚,标志着影视基地的诞生。随后,好莱坞迅速成长为美国和世界电影制片业的中心,它不再仅仅是一个地名,而成为美国电影工业体系的代名词。乐安邑城民俗村建在韩国全罗南道顺天市18000多坪的开阔地带。登上城墙就能观赏到民俗村的美丽风景。位于顺天市照礼洞的电影、电视剧外景地,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被分为三个村,共有房屋200多间,是韩国规模最大的外景拍摄场地。60-70年代首尔的月亮屯(Daldongnae)的街景、80年代首尔周边的变化都历历在目。作为众多高收视率电视剧诞生的摇篮,这里已是声名远扬。两个坐落于荒地的普通村落,正因为介入了影视文化的开发构架,突出以影视美术设计为特点的整合与合理布局,方才造就了今日众多影视作品的诞生,更成为其地域文化保护、影视文化输出的一个著名案例。

    (二)浙江村落的影视开发现状

    水乡古镇作为长江以南广大地区汉族水文化地域风貌的标示符号,以其特有的历史文化积淀、清丽婉约的粉墙黛瓦、水波竹影凝练出温雅的画面,以“水”为线,以屋舍为面建构出独特地域性的千年汉文化肌理。在嘉兴50公里之内已经有了七大成熟的、规模较大的古镇文化旅游品牌古镇(乌镇、西塘、同里、甪直、周庄、枫泾、锦溪),仅在新塍塘河区域就拥有两大全国著名的古镇文化旅游品牌城镇乌镇和西塘,更诞生了《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谍中谍3》等影视作品。早在世纪之交,各地政府针对有商业价值的古镇斥巨资进行大规模的迁改与整体布局规划。巨大的商业诱惑,造成小部分地方政府以此为模板乐此不疲的进行超量翻制。

    新塍作为具有同等地理优势与先天资源的古镇,错失了特殊年代的伸展未能赶上大刀阔斧的整改之路。身处围合的棋盘死局,变与不变都决定着这座江南古镇的未来发展,而是否以影视为推动力进行合身的改造与规划则成为破局的关键所在。

    (三)高公兴酱园的历史风貌

    这座以“水”为源的高公兴酱园正是新塍古镇辉煌历史的印证,尘封百后落寞的依存于塘河西岸。酱园位于新塍镇西南大街南岸,建于清朝乾隆33年(1768),残留的晚清区块为砖木混合建筑,为典型的江南民居院落群。沿街的7间门面房及大门旧址集中体现了上个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的变迁。设有营业门店、仓库账房、收发验货、生产工厂等各经营场地。以嘉兴“新塍高公兴酱园”为设计对象,通过影視美术的专业特色对原有的明清古建、50年代厂区、80年代厂区进行整体形态转化设计,通过影视效果修复、套景遮挡、影视道具陈设的特殊性,把其整合为符合古镇开发需求的影视拍摄与旅游区块。(图1)

    (四)实地现状与改造定位

    按目前通行惯例的保护和开发的理念,几乎都是打造古镇“酱园”文化旅游品牌,其利用价值仅仅是旅游观摩收益。如按照著名古镇保护专家阮仪三教授的建筑风貌分类法,整个酱园除了古建遗存的部分一类建筑,多数为“三类建筑”“四类建筑”,60至80年代翻建与拆建的建筑群达到60%,如果对这些建筑群进行大规模拆建,工程量巨大,耗资巨大。即便对那些破败的晚清建筑群进行修复,依然耗资巨大,且难以浸透出原汁原味的古朴。它的后续开发极易脱轨,整改价值最小化且难以维持生计。恰恰相反,借用影视产业链的包装与延伸,规避大规模的拆平重建即可以更好地保护原有历史风貌,以不同的历史时期为界限,通过影视美术创作的历史街景来分切整合为一体,从而成为更具独特发展潜力的“影视”古镇。“拍、看、展、论、游”五位一体,功能齐全。即兼具“影视拍摄、影片观看、产品展示、高端论坛、特色旅游”各大功能。(图2)

    整个新塍古镇开发以影视拍摄基地的策划概念与产业需求来进行整合,利用影视美术创作的独特视角与优势,不仅能够保护与修缮好高公兴酱园文保辖区内的古建遗址,还能够结合嘉兴的地域资源与历史原貌来改造毫无保留价值的四类建筑群体,融会贯通。以影视旅游双结合为主要产业,附属服务和延伸产业、衍生产品都能成为新塍古镇整个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二、 影视美术设计的创新应用

    (一)专业优势

    “江南古镇”作为江浙一带的形象品牌象征,无论西塘还是乌镇,即使接到过剧组,也未能产生很好的影视业态。影视作品中的水乡古镇多为影视城搭建的单片街道,内部局促空间。由于各大影视基地前期规划与使用的局限性很大,无法完整的呈现一座真实古镇的脉络肌理与历史留痕。借助于现有的影视美术造景手法,在古镇中规划出凸显地域特色且满足不同拍摄需求的影视基地成为新的命题。在众多国内外知名的江南古镇中之所以未能产生影视业态,最为根本的理由,就是单一按照建筑本身的年代特征去修复它,而影视美术创作的独特性不仅要求场景严谨的体现建筑的年代特征与生活质感,还必须做到即符合历史原貌又符合影视拍摄的空间需求与经济时效性,结合道具的制作与陈设来增添场景的生活气息。这是一般建筑设计院所无法满足的。其最根本原因是服务对象不同,以及工作程序的不同。

    影视场景设计不同于建筑设计,主要目的是借用实景改造与棚内搭建来满足于影视拍摄的需求。多景套用、内外合用、风格多样、合而不同成为其最大的特色,其设计目的不是单纯的历史还原与满足常规居住使用,而是满足视觉创作的大需求与拍摄调度下的实际诉求。时至今日,由于影视制作的周期与特殊性,国内外多数影视作品的场景拍摄与制作首先都要建立在灵活多变、多快好省的基础上来展开设计。那么,影视基地的设计与搭建成为影视外延产业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整体设计思路

    以嘉兴“新塍古镇高公兴酿造园”作为研究对象,以影视美术的设计原则为研究方法,从研究新塍古镇特有的人文脉络、历史风貌、故人往事出发,到深化认知高公兴酱园的常规建筑形态与肌理特征,还要从影视拍摄基地的策划概念与产业需求来对比分析整合,从而通过规划设计而转化为布局合理化、成本最小化、功能多元化的崭新形态面貌。

    设计团队通过对高公兴酱园的分析与实地测绘,在27000平米的建筑群落中按照年代、样式、破损度进行详尽的考量归类,最终通过文保片区、非文保片区来划定为:改建面积6600平米、新建20400平米(真实搭建18200平米,景片搭建12200平米)。这其中又根据原有的街面宽度与拆建布局把街区设计为:高公兴码头、旧址酱文化陈列馆、羊城街区、北平街区、梨园府邸街区、民国厂房街区、重庆老街区、教堂街区、石库门街区、监狱片区等。在如此小的建筑面积内,以现有的建筑为依托,实现如此多元化的混搭布局实属不易,更从多个需求角度来满足了不同类型影视题材的拍摄需求。(图3)

    (三)特色节点分析

    文保片区占酱园总面积的1/6,遗存的建筑隶属嘉兴文保单位。现有的布局为石库大门、沿街门市部、

    账房、祖宅、工房、食堂及仓库。原两进门面主楼为晚清砖木建筑,穿抬混合式梁架结构。主楼坐北朝南,进深五柱,廊下保存有精美的木雕雀替与垂花柱,瓦口为花檐滴水。这一区块的设计偏向遵循原有布局的修缮原则,以影视美术特有的做旧手法施以效果,复原当时的室内陈设样式,唤醒百年古风遗韵。(图4)

    非文保片区的建筑多为20世纪60至80年代的厂房,规划主要以现有的建筑布局为依托,融入年代建筑元素,以南北风格不同的建筑群落融会贯穿,最终实现布局合理而丰富统一,满足影视拍摄与旅游参观的多重诉求。“因地制宜”“节省空间”成为设计的主旨,外立面改造与局部拆建相结合为主要手法。對于 “危房”的拆除会腾出新的多余空间,对于大的空间采取整体风格贴合下的单体建筑设计,而局促的空间则在成本可控的情况下,吸纳到利用原有的建筑脉络中进行整合。车站(内部为摄影棚)、胜利饭店、王府四合院都是在拆建的基础上配合区块定位与功能划分而设计的建筑群;教堂、厂房、羊城大街则是利用原有的建筑作为依托而进行的外立面包裹设计。在整体的区块设计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狭小的空间与地形特殊的高地,而这些也是进行二次深化设计的最大亮点,力求在设计中把建筑的每个转面、每块区域都能物有所用,成为可以拍摄的小型景点。石库门巷、芝麻胡同的设计便是应运而生的产物,不但不显局促反而冲破了原有块状建筑的单一与呆板,营造了特有的南北巷弄风光。

    另外,对于节点的介绍有一处东北角的设计不得不提——重庆老街是布局之中、意料之外的收获。在整体的拆改中难免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这些垃圾的倾倒工作会产生大量的人力与资金消耗,为何不直接置于厂房院内作为高地使用,则可以设计有坡度的民国木构建筑群。堆砌的建筑垃圾在合理的布局下与外围城墙的高低差形成错落围合,变废为宝。这种小型的街巷在影视城中特别灵活好用,墙面的主干道又方便停驻拍摄车辆,坡度的高低反差与曲径斜巷更好的规避了穿帮所带来的拍摄烦恼。(图5)

    结语

    今天,作为浙江村落规划的研究与设计几乎都以建筑专业的行业标准,以经典古镇的范本来进行设计,巨大的改造成本,同质化竞争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对于一些地理优势不显著的微小型古镇而言,更是难以承受这种标配的套餐式改造。反之,以“影视”为主题的古镇村落改造项目应从影视美术行业抽调精英来做前期概念布局与文化梳理,设计成型后再交给规划院进行深化设计。这样既满足了影视拍摄需求,也达到了各项建设规范的限规。那么,对于“新塍古镇高公兴酱园”的形态转换设计应用研究则是这一案例的延展。摆脱固态的传统村落开发模式,以影视文化的为特色助力,借助影视美术造型的创作优势来重塑浙江村落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