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环境下阅读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周世岗 祝文霞
数字化时代,网络电子阅读以其广泛性和便捷度,帮助人们不断适应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的知识和信息。阅读观念和方式的改变,对语文课程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笔者将结合统编教材的教学实例,谈谈对如何使数字化技术更好地服务于阅读教学的思考。
一、借助数字化技术制定更恰当的教学目标
传统教学中,囿于现实条件,教师往往是在学生作业上交之后才能了解学生对文章的感受和疑问,因此教师通常是依据自己的经验而确定一篇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而不是依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来确定。而在数字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云平台、交互式电子白板、平板电脑等信息辅助技术,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例如,在教学《天上的街市》时,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以下预习作业:一是认真抄写“读一读,写一写”中出现的词语,并注音;二是思考文章描绘了一个怎样的街市;三是画出文中喜欢的句子,并做批注;四是记录预习课文的疑问。笔者通过智慧课堂平台发现,学生的客观题正确率很高,比如词语抄写、注音等,说明学生的基础知识较为扎实;但在将主观题归类整理后,笔者发现学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第三项和第四项作业上。在赏析句子方面,有近三分之二的学生赏析了具有相同表层的几个词句,而在质疑方面,学生提的问题大都围绕作者的写作背景及目的。这些情况表明,虽然学生目前已经掌握了文章大意,但在把握作品深层内涵上还存在困难。据此,笔者结合教材要求,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反复诵读,欣赏优美的语言;沉吟涵咏,把握诗歌的主旨。
美国教育家奥苏伯尔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数字化技术手段,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以学定教,不断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在课堂上收获更多。
二、借助数字化技术创建更灵动的课堂
精彩的课堂生成,展示了教师驾驭课堂的智慧和随机应变的能力,但有时因课堂条件所限,很多期待无法实现。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可能因为无法预知学生的发言和提问而错过重难点突破的契机。而在数字化教学中,这种遗憾将得以弥补。
例如,在教学《相见欢》时,教师设计“品读词意,感悟词情”这一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感悟“无言”一词传达出的情感。有学生回答说,此处的“无言”应该与苏轼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表达的是同一种伤感。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可以深入引导学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于是笔者当即打开相关网站进行搜索,将含有“无言”“愁”“梧桐”等字词的古诗词句找出来并呈现给学生(见表1),鼓励学生诵读体会,使学生对比感悟中升华情感。
数字化信息技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师生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有价值的新问题、新想法即时、具体地呈现给学生,使认知立体化,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知识、形成了能力,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三、借助数字化技术推送更丰富的教学资源
云平台、交互式电子白板将各种资源融合,如视频、网页、图片、音频、文字、PPT、动画等,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丰富的资源库。课前,教师可收集、筛选、整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并将其上传至平台,以便课中能够快捷调用,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生成新的意义建构,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过零丁洋》时,将交互式电子白板与学生平板同步,用PPT向学生出示了以下资料词条,学生只需点开词条链接即可进行相关阅读。
【词条1】“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文天祥一生经历影视资料以及《中国名人圣贤》部分《民族英雄——文天祥》
【词条2】“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指南录后续》中“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词条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被囚期间《正气歌》中的“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以及他死后,人们在他衣襟上发现的: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词条4】“微斯人,吾谁与归?”
明代的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清代的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近代的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数字化技术将教学素材多元化、全方位、多组合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以视听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训练了学生思维。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视野更加开阔,同时也增强了深度学习体验,真正地将知识转化为受用一生的能力。
四、借助数字化技术提供更及时的评价反馈
数字化课堂可以动态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包括课前预习测评和反馈、课中实时评测和即时反馈、课后作业评价和跟踪反馈,从而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更及时、有效的改进策略。
例如,在教学《诫子书》时,在学生自由翻译课文之后,教师将课前精心设计的少量练习题发送到学生平板。在学生限时答题并提交之后,平台统计显示:出错率最高的是文言虚词“以”的用法,约有56%的学生答错此题,其他题目只有少数学生出错。这样讲解重点,师生均一目了然。
在课文学习结束之后,教師可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写从文章中得到的启示。学生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直接写作,或将写好的文字拍照上传到班级学习空间,由师生共同评价。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在后台实时查看完成情况,同时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一篇例文推送给学生并加以指导。智慧教学平板、教学云平台的广泛应用,让信息反馈无遮挡,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数字化技术为教育提供了源头活水,映得“天光云影共徘徊”。但教育者要注意,技术的选择与使用一定要服务于教学,不被乱花迷眼,才能见到柳暗花明。
(责任编辑?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