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袁怡娅

    摘 要:本文以阅读兴趣的激发为出发点,结合自身经验谈语文教师如何从课堂教学、课外引导和自身素养提升三方面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从而使这一习惯和能力受益终身。

    关键词:阅读习惯; 阅读兴趣; 语文教学; 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2-057-001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门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就决定了它的学习一定是厚积薄发,而非一蹴而就的。阅读学习又可以说是语文课程的重中之重了,阅读习惯的养成对学好语文起到关键作用。接下来我将从课堂教学、课外引导和教师自身素养提升三个方面来浅显地谈一谈自己对阅读习惯培养的看法。

    首先,阅读习惯的培养应该是贯穿在课堂教学之中的。毕竟,语文学习不是一个呆板的过程,它是动态且有延展性的。所以教师要学会把控学生的学习心理,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学习阅读的主动性[1]。

    常用的教学策略有很多,教师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应该有相应的取舍。但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课文,教师都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在正式进入课堂之前,给学生布置适当的了解任务。真正进入课堂,可以说是功在教师了,教师如何设置教学环节,如何运用教学策略,如何解读文本内容……都关系到能否吸引学生眼球,使他们真正浸入语文课堂,跟随教师学会阅读。例如,视听结合就能有效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在课前热身时插入视频,能吸引学生静下心来去阅读课文,汲取知识。有时配合情境适当地添加音乐、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还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从优美的乐曲中体会课文的内涵[2]。尤其是在教学低年级课文时,低段学生很难静下心,但他们也更容易被美的事物所吸引,播放一段音乐,也许他们就能安静阅读,进入书的世界。另外,教师在课堂上的设疑引问,虽是细节,却也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学生的阅读习惯,备课时对提问方式的反复打磨,提问后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找寻答案,答疑后回到文本探寻原因,都是在一点一滴中培养学生阅读时的思维方式,对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有很大的帮助。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教给阅读方法的平台,给阅读习惯的养成提供方法论,那教师在课后对学生的引导落实才是促使阅读习惯内化成生活习惯的关键途径。

    课后学习中的课间学习要特别注重班级阅读文化的建设,例如在班级成立图书角,鼓励学生将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籍和最新报刊等带到学校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与同学分享交流;在班级板报开辟一块园地专门摘录学生喜欢的书籍片段;课间和学生一起交流,耐心倾听学生对课外书的解读……这一点我在自己的教学中更是深有体会,班级里有几个一下课就爱捧着书阅读的孩子,我有时会走到他们身边了解他们最近在读什么,有时会听听他们对书中人物的见解,比如看到学生在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我会饶有兴趣地听他们分享自己最喜欢的那个故事。久而久之,他们得到了展现的机会和老师的鼓励,下次便更有了分享的兴趣,书在这个过程中渐渐成为了他们的好朋友,阅读在来来回回地分享中自然而然就成了割舍不下的习惯。当然了,课后阅读不仅仅是要在校阅读,更离不开家庭阅读。教师如果注重与家长的交流反馈,引导家长陪同孩子一起阅读,使其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养成阅读习惯的同时还能远离不良的生活习惯。

    不得不说,课后阅读的教学重在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如果能家校共同创造温馨的阅读环境,小学生便会有意或无意地关注书籍,并拥有更多的机会打开书本阅读[3]。

    教师作为学生开启阅读的启蒙者,自身的专业素养和阅读能力是不容忽视的。常言道,要给他人一碗水,自己须有一桶水。且不谈如今国民阅读量少的可怜,不少教师自身也已丢了阅读习惯,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自己不曾做到的话,又如何给学生加以指导。新课改要求教师更新一些传统的观念,我想,不仅仅是教育教学方面的观念,也包括自身发展上的观念。教师阅读,要读专业发展的书,更要读学生想要读和喜欢读的书,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喜好,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对话策略,才能在帮助学生培养阅读习惯方面走得长远。现代社会,只有跟上新课程发展步伐的教师,懂得扩大阅读范围和提高综合素养的教师才能既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又在潜移默化中带领学生进入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

    “要把培养阅读兴趣与习惯,当作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这是北京大学温儒敏教授自始至终在强调的。事实上,一个人的阅读习惯不仅决定了语文这门语言学科的学习厚度,也关系到方方面面的学习能力。因此,阅读习惯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教师更应该注重从课堂教学、课后指导和自身素养提升三方面去关注阅读习惯的养成。课堂教学方面,教师要注重使用符合学情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适时施教。在此过程中,兴趣是另一位天然教师,语文教师要多花精力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引发学生阅读兴趣。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教师帮助学生树立起阅读的兴趣是每个一线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教育走向成功的机遇[4]。课后引导方面,家庭的阅读氛围相对学校来说更多样,也更不可控,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关注与家长的交流,促使家长了解亲子共同阅读的重要性,学校教育唯有和家庭教育合力,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与课后引导的过程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教师应始终遵循的,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是引路人,不必为学生事事巨细,只有不忘自身专业素养发展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

    朱熹有言:“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在培养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将课内教学与课外引导相结合,注重自身素养提升的基础上,也切不能忘记遵循学习规律。惟其如此,并日积月累,才是提高阅读能力和养成阅读习惯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獻:

    [1]魏明琴.浅谈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9(27)

    [2]郭继平.语文教学与培养阅读习惯同行[J]读与写下旬刊,2015(09)

    [3]李方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兴趣与良好习惯的培养[J]教育理论研究(10):139

    [4]郭继平.语文教学与培养阅读习惯同行[J]读与写下旬刊,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