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报账难”探究高职院校财务审核问题
李艳
近年来,高职院校事业发展突飞猛进,招生人数迅速增加,经济业务种类趋于复杂,资金核算量也不断增大,这给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财务审核工作全面核算学校的各类收入和支出,是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环节,也是关键环节,财务审核质量直接影响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财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使财务部门审核责任增大,审核要求也不断提高,“报账难”问题突出。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财务报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深入探究,提出优化报账方式和报账流程等措施,解决“报账难”问题。
随着财政部门“放管服”政策的不断深化,简政放权向纵深发展,高职院校财务审核工作权责不断加码,财务审核要求向精细化发展。繁重的账务审核工作使财务人员苦不堪言,广大师生也普遍反映报账单据要求多,等候时间长,报账方式太单一等问题。如何解决“报账难”问题已成为高职院校财务审核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的关键所在。
一、高职院校账务报销的现状
在高职院校职能部门中,财务部门是核心部门,也是服务部门。日常报销是财务工作的基础,也是体现服务质量的窗口,但通过调查数据发现,大部门的教职工都反映报销太难了。“报销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报销签字多。规范化的财务管理要求报销附件齐全,签字完整,报销事项至少需要部门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分管校领导签字,科研经费还需要科研部门审核签字,报销人员常常找不到相关负责人或者单据不符合要求签不了字。第二,等候时间长。行政人员常因公务活动、会议等原因不在办公室,报销人员找不到相关负责人签字,只能等候或者再跑一趟,教职工普遍感到“报销难”。第三,报销单据不规范。广大教职工对报销要求不了解,不经常报销,不学习报销制度,常常出现填写的报销单据金额有误、有错别字、报销内容不准确、提供的报销附件签字不全、发票章有误等情况。
二、“报销难”突显地高职院校财务审核问题
(一)财务审核效率低
1.沟通成本高
报销对财务人员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但对广大教职工却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教职工通常认为财务制度晦涩难懂,财务审核人员需要向不同的报销人反复解释同一个财务制度,同一个审核指标,审核工作任务繁重、沟通成本过高。加之,高职院校经费来源向多元化发展,部分经费支出额度限制调剂,教职工常常提出疑问“为什么有钱不能用?”比如,预算中安排购买设备8万元,实际未购买设备而是发生劳务费5万元,财务审核人员就需重复解释经济科目分类问题。
2.审核流程长
财务审核是保证财务管理质量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常通过增加审核环节的方式来保证审核质量。教职工需要根据业务性质、金额大小等情况分别找本部门负责人、归口管理负责人、分管院领导、校领导等人签批。传统的纸质审核形式下,教职工不得拿着单据一个一个部门跑,层层审核,若出现相关负责人未签字的情况,审核流程将终止,严重影响了财务审核的时效性。
3.宣传培训少
随着近几年《预算法》《政府会计制度》的施行及审计、巡视全覆盖工作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财务部门也在不断更新完善各类财务管理制度。但财务相关制度出台后,财务部门没有及时对广大教职工进行宣传培训,造成大家对制度理解不深、理解不透的现象,导致在审核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降低审核效率。
(二)财务审核方式单一
目前,现场排队集中审核是不少高职院校财务审核的主要方式,教职工需要在每周固定的时间进行报销审核。在月末、季末、年末等业务量大的节点,这种“集中式”审核方式容易造成教职工等候一天无法进行报销审核的现象。传统审核方式无法区分报销人手中的报销业务类型及数量,降低审核效率。比如,一个人拿了5份报销单,报销内容多且情况复杂,占用的报销审核时间过长,教职工对报销审核工作怨声载道。
(三)信息共享程度低
1.财务审核人与报销人信息不对称
财务部门在高职院校职能机构里占有重要地位,广大教职工向财务人员沟通相关报销审核问题时存在“怕给财务添麻烦,不好意思问”的心理,同时传统纸质审核方式下财务部门的审核结果又不能及时传递给报销人员,这些情况导致财务审核人员与报销人信息不对称。广大教职工在报销后不知道财务的审核结果和支付情况,只能被动地等待,影响了财务部门的服务质量,也延长了对审核不合格的单据进行修改的时间。
2.财务审核人与各部门审核人信息不对称
随着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高职院校各职能部门间相互制约关系越来越紧密。比如:采购办公用品报销事项需要提供采购部门签字盖章的询价单、验收单等附件。教职工报销时因相关部门签字不全或审核有误被驳回,财务审核人与各部门审核人信息沟通不及时,报销人拿着被驳回的单据在各部门之间反复沟通审核不通过的原因,效率低下,极易产生埋怨情绪。
(四)财务人员配置不合理
近几年财政部门简政放权、“放管服”力度不断加大,2021年财政支付一体化系统全面改革,财务人员在支付过程中需要操作更多的步骤。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数、财政拨款数、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资金数、新增债务数等都在大幅度增加,但财务审核人员的数量仍未增加。以G高职院校为例,2018年到2020年,学生数由11000人增至17000人,財政拨款金额由188731866.75元增加至232873913.29元,但财务审核人员仍只有1人,审核压力较大,“报账难”问题明显。
(五)财务审核人员业务知识不够
财务审核人员需要对原始凭证及各类附件单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负责,面对成千上万的凭证和各种复杂多变的业务,审核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部分高职院校的财务审核人员认为,财务审核只需核对发票金额。一些高职院校开设的学科较多,财务审核人员不仅需要财务专业基本知识,还需要加强其他学科知识的扩展。如果财务审核人员对相关学科知识全然不知,往往会出现审核无从下手的局面,如化学专业相关用品,审核人员因相关缺乏无法准确判断所购用品是否符合项目需要。再如财务审核人员对各地区差旅住宿标准不了解,审核差旅费报销单据时对不同地区差旅住宿标准把握不准,易出现审核出错和延时的情况。
三、优化高职院校财务审核工作的措施
(一)优化审核流程,提高管理效率
1.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推进分级审批制度
建立网状内控环境,减少审核环节。对报销业务按类别、金额设置不同的审核审批权限,如部门负责人审核审批5000元以下的业务,5000—50000元另须分管领导审批,50000—500000元另须分管财务的校领导审批,500000元以上的学校集体决议。通过分级审批,适当放权,减少报销人签字环节即符合偏平化管理,也适应“放管服”政策。
2.加大财务宣传培训力度
第一,各高职院校二级学院较多,报销人很多,一些专职教师一年只报销一笔支出,難免出现不知道怎么报销的情况。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及时配备专职报销人员,财务部门定期对各专职报销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对上月报销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归纳。同时,对全体教职工进行财务相关政策制度地集中培训,让每一位教职工都掌握一定的财务知识。第二,加大宣传力度。财务部门通过办公OA平台发布新制度,将业务流程做成方便携带的手册或者视频等形式进行宣传,让教职工随时随地学习报销审核相关知识,掌握报销基本技能。
(二)推行网上报销,实现多元化审核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经费总额的逐渐增加,高职院校财务信息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传统报销模式制约了财务服务、监督、管理的水平。网上报销系统可实现财务日常业务的网上预约及办理、网上相关单据审批、借款锁定、自动生成凭证、手机短信通知等功能。报销流程为“网上填报>网上审批>收单管理>后台审核>后台复核>自动生成凭证>资金支付>短信通知”。网络报销模式,大大减少教职工的报销等候时间,解决排队问题,同时也规范报销流程和信息填报,提高财务服务质量和财务工作效率。
(三)完善内部信息传导机制,降低财务审核风险
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建设是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化发展的基础。建立并完善内部信息传导机制有利于对学校进行全方面的监控,实现信息的时时共享,让学校能够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并作出解决问题的决定。完善内部信息传导机制的建设,对数据进行及时地收集与整理,采取集思广益地讨论形式,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率。同时,建立健全的财务审核内部控制制度,实现内外部双重监督,为财务审核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四)合理配置财务人员,提高综合业务素质
高职院校应加强财务队伍建设,综合统筹各种措施增加财务队伍数量,提高财务队伍的素质,逐渐形成与财务工作量、学校资产规模和教职工人数量相均衡的财务队伍。第一,根据学校规模、生均拨款总量配齐配足财务人员,充实财务队伍,防止出现因财务人员短缺而降低财务审核及服务质量的现象。第二,根据内部控制中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要求,财务审核岗位的设置要合理、规范,并且符合学院的实际发展情况。如设置专职报账审核人员。第三,建立健全财务审核人员内部激励和退出机制。定期组织财务审核人员进行各类业务的专项培训,及时开展工作总结,充分调动审核人员的积极性,提升审核人员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高职院校财务审核工作是财务管理基础工作,提高审核效率,提升审核质量势在必行。提高财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健全内部审核制度,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以确保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