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教父》的叙事艺术与美学价值
吴海燕 曾婧
电影《教父》首映于1972年,是由著名美国电影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改编自美国作家马里奥·普佐同名小说的经典之作,它的成功不仅仅赢得了奥斯卡奖、金球奖等多项桂冠,且被列入“百年百佳影片”(2007年,美国电影协会),更在于其别具一格的叙事艺术以及强大的美学价值为电影事业所作的巨大贡献。基于此,本文尝试立足于现代美学的审美评判标准,来剖析其别具一格的叙事艺术,阐述《教父》的经典所在。
一、出入从容
电影《教父》在叙事上,运用了大量的王国维戏剧思想,如内外兼修。在现代美学理论领域,王国维戏剧思想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成为文化工业产品(电影)的叙事风格。总体剖析电影《教父》,叙事情节是在结合镜头语言的基础上,以自由的角度向广大的电影观众呈现客观事件,与观众形成情感共鸣,而且,在这样的故事叙事风格几乎要覆盖整部影片的时候,又从内视角以及外视角的两端呈现令人感叹不已的事件。其中,内视角可以简单归纳为故事的叙述者即为情景中的角色,外视角则可归纳为“叙事者角色”。在叙述风格上,内视角与外视角交相辉映,所呈现出来的叙事局面:无论是电影观众还是电影中的角色,只有跳出叙事本身,从外部观察,来最终决定人物角色与相关事件的联系。因此,从全知视角剖析电影《教父》,需要从容不迫地自然切入与跳出,使得镜头语言符合“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同时,为整部影片增添别样的美学价值,使得整部影片大放异彩。
从全知視角下分析电影《教父》会发现,对于感性的电影观众来说,会是一场酣畅淋漓的感官享受。影片所呈现出来的悬念效果充分体现了内视角、外视角的交替与融合,以此为观众提供愉快的审美输出及体验,而且在整部影片的观看过程中,其悬念效果是逐层累加起来的,给人的视觉感受力逐步增强,这样也使得视觉冲击力一直绵延到影片结尾(故事结局令人感叹),传达出来的效果就明显摆脱了全知视角的局限,提升了整部影片的美学价值,给电影观众相当大的审美享受。《教父》故事情节的主线,是围绕老教父维托的复仇计划展开的——老教父维托由于帮派的“生意”纠纷,遭受枪击并住进医院,随之,柯里昂势力一落千丈。整部影片,从全知视角分析,这条叙事主线十分清晰明了,影片中,老教父虽然主动言和,但是退而不出,在镜头的使用上,内视角、外视角交替使用,使得老教父的一举一动有条不紊且神秘莫测地投射到电影观众的视线里,而且经过老教父的精心策划,使得其幼子能够顺利回国继承“家族事业”,随后,老教父安然离世。表面上看,老教父的复仇计划无任何表象,但是,老教父的复仇计划正在一步步深入执行,同时,使得整部影片的悬念效果越来越强,而且其神秘感也越发厚重。老教父的幼子迈克尔在继承“家族事业”的同时,便是对老教父复仇计划的继承,从他的叙述中——基于全知视角,内视角、外视角结合,他甚至单纯地认为唯一知道事情真相的只有他,直到影片的结尾,迈克尔将老教父的复仇计划付诸实践,使得整个影片达到高潮,使得广大的电影观众在惊讶不已、感慨万千的同时,真正领会到老教父的“智慧”和“魄力”。电影《教父》通过精心且巧妙的悬念设置,对电影叙事风格的成功塑造提供了多重有利条件,对整部影片的美学价值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1]
二、万流归宗
电影《教父》是站在尊重社会现实状况的视角,以气势恢宏的组织构建形式,为整部影片创设了宏大且极具典型意义的故事氛围,为电影观众营造了写实而又饱含意境的美学场景。所谓的有意境,也就是写景则在人耳目,写情则沁人心脾,写实,则是电影语言实现口语化。《教父》作为一部现代电影佳作,从故事时间跨度上来看,它将上至19世纪末、下至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两次世界大战前后的风云变幻展现得淋漓尽致,形成一部光和影的史诗般佳作。从空间跨度上分析,它囊括了意大利西西里岛的乡野风情,同时也将美国纽约高楼大厦的风貌展露无遗,使得整部影片在空间维度上面面俱到、处处生花。电影以气势恢宏的时空跨度为故事的叙述基点,将整部影片的叙事背景拓展到现实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美国的中上层群体(其经济政治活动),还是意大利底层农民(日常生活),都呈现了强大的真实面,使得《教父》几乎成为一部真实可信的纪实影片。纵观古今,坚实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背景,庞大而恢弘的气势,万流归宗的叙事风格,均彰显了电影《教父》史诗般风格的美学价值。[2]
就《教父》的叙事艺术而言,其故事情节的纽带为以柯里昂家族为首的社会关系。从叙事范式的建构上分析,可以将其归纳为——影片中的各个角色极力的采取交织或独立的形式与柯氏家族发生联系。从表面上看,感觉像是由不同的支流汇聚成大河,虽然会时不时的有旁支偏离主流,另辟蹊径,但经过千回百转,最终还是万流归宗。在这种的叙事艺术下,电影的故事情节,是在不同的新角色的不断加入过程中逐层推进的,影片只是简单向观众说明一下新加入角色的去向,便能够顺利将其他角色隐没在观众的视线中,而且,随着剧情的一步步深入,在需要新角色加入的时候,电影观众的关注视线是具有强大包容性的,便能够及时地将新角色置入观众的视线中,举个例子:面包师恩佐,在电影故事情节展开的初端,他的入场是通过他有求于老教父而出现的,在他顺利得到老教父的帮助之后,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自然而然地暂时离开叙述视线。随后,当老教父受到枪击受伤住院,这个时候迈克尔为了帮助父亲,而缺乏人手,作为曾受恩于老教父的恩佐,自然而然地重新出现。镜头中,恩佐手持一束鲜花,出现在迈克尔的面前。镜头对恩佐的来来去去的描述,是自然过度的,给人的感觉自然流畅、顺理成章。综合来看,整部影片对万流归宗的叙事范式的建构收放自如,也全面提升了影片的美感。[3]
整部影片对万流归宗的叙事风格的塑造过程中,将近100个人物角色的生命轨迹,构成整部影片的丰富情节,但是,每个人物角色的命运是不同的,因此,《教父》才显得复杂而深刻。故事情节主线为柯里昂家族的复仇之路。在文学创造中,复仇以更永恒的主题而且自始至终能够吸引和感动电影观众的。电影以一群来自于意大利的美籍移民的复仇,将永恒的复仇主题进行新异的呈现,这种复仇形式立足于宗教和民族文化背景,对历史风貌的几乎真实的再现,将异域情调渲染的格外吸引人的眼球。但是,从受众端分析的话,需要将电影受众分为两部分,即美国受众以及意大利受众,两国的受众对于对方来说,都属于“他者”。影片均体现出两国人民对家庭亲情宗教式的皈依,并且影片对两国的主流价值观均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否定即批判,将暴力以及犯罪内容渗透在影片的故事情节叙述中,将两代教父的宗教式传承呈现得淋漓尽致……这些都能够有效地与强烈的民族风格中的独特元素有机结合起来,最终使得电影《教父》的复仇故事的讲述耐人寻味,使其意蕴得到丰富和升华。限于篇幅控制,不能对电影中的所有角色进行展述,却在整个影片中,可圈可点地将他们的命运点化出来。如才华横溢的意籍青年歌手尼诺,其经过多次坎坷,在演艺事业成功(如火如荼)时,却最终以酗酒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美国主流社会的优秀青年善良真诚的凯,她与迈克尔的爱恨离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式价值观对她根深蒂固的影响;富于同情心和正义感的警员奈里,最终的命运却是沦为黑帮成员……这些故事情节中的小人物,其命运大多是悲惨的,并且他们悲惨命运的交织,使得《教父》更加真实可感,叙事入情入理,从而促使整部影片的主体得到了深化及拓展,同时,使得整部影片的美学价值更加的凸显。[4]
三、传奇与悲剧的结合体(角色创设)
《教父》作为一部经典级电影佳作,其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当然,一部影片中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离不开其性格、命运的成功创设,而人物性格、命运能够更加彰显在别具一格的叙事艺术及强烈的美学价值上。以教父的角色特征为例,分析其叙事艺术及美学价值,发现对老教父这一角色形象的塑造可以用四个字概括——耐人寻味。由前文分析,可以清晰看到老教父鲜明的、独具特色的心理活动,其他角色往往是根据老教父的声音、表情、动作等来判定或推测其内心世界,而且对于老教父的人生经历,电影是利用镜头语言中的第三人称讲述,甚至由其他角色的性格、命运等所折射、渗透在其他角色的性格特征之中。利用这样的人物形象塑造手段,使得老教父的形象高大而神秘,另外,老教父的人生经历——一个逃亡美国且其父母兄长均被仇人杀害的西西里孤儿——美国政界、黑帮以及商界的极具影响力的“教父”,其人生经历的叙述形式,与电影主题相呼应,便于理解。[5]对于身处现代美国的老教父来说,他在待人接物上依然恪守西西里式的传统方式。与此同时,他又在基于蔑视现实法律的基床上,建立了西西里式的正义地下帝国,这就为他传奇而又悲剧的人生埋下了伏笔。电影对老教父这一形象的塑造,主要是利用浪漫的情调、离奇的情节故事,以老教父为中心,突出老教父的思想道德及情感倾向,突出他的矛盾面,从而加深观众对他传奇而又悲剧的人生理解。总之,老教父这一形象的塑造,极具传奇英雄的浪漫色彩,同時又具备强烈的主观性,赋予了老教父一定程度的“神性”。[6]然而,影片对第二代教父形象的塑造,则呈现出其性格的完整性及复杂性。影片开头,对第二代教父迈克尔的形象解说为:主流价值观评判下的一位绝对优秀青年。主要体现在:迈克尔就读于知名大学——自愿从军——并参加了二战(荣获勋章)——升任军官。在他父亲(老教父)不满性的言语打击“他是在为陌生人创造奇迹”下,他最终参与了“家族事业”,成为第二代教父。这样巨大的反差式人物形象塑造,并不突兀,甚至他的转变给人的感觉是顺理成章的——他亲眼目睹了当时法律的虚伪就荒谬——大哥被害噩耗的得知——心爱的阿波罗尼娅被敌对势力杀害——梦幻破灭,这一系列的人生经历,使得他处于家庭责任感的顶端并试图对社会进行重新解读,从而实现了他人物形象的改变——由最初的优秀青年转变为黑帮头目。可见,第二代教父迈克尔的人生是悲剧的。总之,两任教父的形象塑造,彼此映衬,均传奇而又悲剧,使得整部影片的美学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
结语
总之,电影《教父》别具一格的叙事艺术以及美学价值,对电影事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指导意义。对《教父》的剖析,需要跳出故事情节的表面描述,需要将前后之间的关系密切的联合在一起,才能真正意义上感悟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及美学价值。
参考文献:
[1]李颖.电影《教父》中的领导行为分析[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3(8):341-341.
[2]黄晓娜.电影《教父》折射出来的黑帮发展特点[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25):290-291.
[3]陶然.浅议电影《教父》中经典场景刻画[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3(8):176-176.
[4]吕智博.从炼狱到炼狱——论电影《教父》的人道主义双重性[J].青年文学家,2014(12):110-111.
[5]祁艳楠.电影艺术中电影音乐对人物塑造的作用——以电影《教父》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3(27):50-51.
[6]郑鹏.浅议电影《教父》中的多重现实主义元素[J].环球人文地理,2015(16):30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