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邓颖超的道路选择
杨颖
邓颖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在天津,她度过了自己的青少年时代,确定了一生追求的目标,坚定地走上了马克思主义道路,掀开了她70多年革命生涯的序幕。
年幼志高,谋求国家进步
邓颖超(1904—1992),祖籍河南省光山县。1904年2月4日生于广西南宁,乳名玉爱,后取学名文淑。五四运动时,改名颖超。她幼年丧父,为了谋生,1910年母女背井离乡来到天津。母亲在天津长芦育婴堂担任医生。1913年,她随母亲到北京,因时局动荡不久又回到天津。年幼的邓颖超受母亲影响,逐渐意识到,女子是要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的,是要靠自己的奋斗在社会上立足的。
1915年秋,邓颖超虚报两岁考入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经过一年预科学习,她又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升入本科,成为十年级年龄最小的学生。邓颖超不仅勤于学业,而且关心时事,心系国家民族命运。1916年底,女师校友会文艺部举办杂体文比赛,题目是有关蔡松坡先生逝世的感言。蔡松坡即著名的反袁斗士蔡锷将军。邓颖超在感言中详述了蔡锷的生平功绩,最后阐述了自己的远大志向。她呼吁“望吾同胞从此上下一心,振起精神,谋国家之进步”,并提出“世事靡常,岂能一定,安知吾国异日不立于万国之上哉”。这篇文章虽只有短短五百余字,却表达了对护国英雄的无限哀思及其救国爱国的强烈意愿。从此,“谋国家之进步”成为她终生奋斗的目标。
在学校的集体生活中,邓颖超热心公众事业,积极参加校友会各项活动,先后与郭隆真、张若名等组建了学生乐群会、学生自治会、青年会等组织。她和同学一起阅读进步书刊,讨论男女平等、民主自由。在这些活动中,她受到了爱国主义的熏陶,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
投身五四运动,走上革命道路
五四爱国运动席卷全国,影响天津。天津各校学生也举行示威游行。邓颖超积极投身到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中,走上革命道路。
组建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唤起女界之爱国心。当时的社会男女学生不能一起参加运动,因此首先成立的学生运动团体是以男学生为主的天津学生聯合会。1919年5月5日,直隶女师召开各班学生代表会议,邓颖超、郭隆真等倡议筹备成立以女学生为主、以职业妇女为辅的女界爱国同志会,其宗旨是“提倡国货并唤起女界之爱国心”。邓颖超被选为评议委员及讲演队长。
为唤醒更多的女同胞共同救国,女界爱国同志会成立初期主要的活动就是向妇女进行爱国宣传。邓颖超不但进行公开演讲,还带领队员深入大街小巷、走进家庭,她们风雨无阻,慷慨陈词,“讲的是要大家起来齐心救国,要达到惩办卖国贼的目的;讲述朝鲜亡国后,当亡国奴的惨痛;我们应有爱国开会的自由,抗议当时北洋政府对学生的迫害等等”。随着讲演的深入,讲演内容还包括争取妇女独立,反对封建婚姻,保护儿童等。这些活动,对唤醒民众、唤起妇女投入爱国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讲演过程中,邓颖超认识到文艺形式的宣传对广大民众来说更加容易接受,更加喜闻乐见,宣传效果更好。8月,为募集创办平民女校的经费,女界爱国同志会在广东会馆上演两出新剧,分别是歌颂古代女英雄《花木兰》和歌颂刺杀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朝鲜民族英雄《安重根》,邓颖超在剧中扮主角。
加入“觉悟社”“新学联”,推动爱国运动不断深入。反帝爱国运动的兴起和高涨,使北洋军阀当局惶恐不安。他们派出军警严厉镇压爱国运动,还逮捕了爱国学生。在声援和解救被捕的爱国学生过程中,天津男女学生逐渐意识到,应打破男女界限,成立一个由天津学生联合会和女界爱国同志会的骨干分子组成的爱国团体。9月16日,觉悟社应运而生。邓颖超成为觉悟社最初的成员之一。觉悟社同天津各界联合会、学生联合会等团体一起发起组织了数次大规模请愿斗争,推动天津爱国运动不断深入。
10月10日,天津各界群众数万人在南开操场举行国庆庆祝大会。天津广大妇女也参与其中。会后,举行了大规模国庆游行,却遭到反动军警的阻拦和镇压。邓颖超等带领女学生不顾军警阻挠殴打,冲破包围,上街游行,向群众讲演并散发传单。男女学生英勇搏斗,邓颖超冲锋在前“被伤吐血”。
面对强大的反动势力,男女学生决定进一步打破封建枷锁,团结起来。12月10日,由天津男女学校学生合组的新天津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即“新学联”成立。为体现男女平等,该会各部门的负责人也是男女人数相等,女学生在学联会的地位和作用与男学生一样带有决定性。“男女学生合组学生会,是天津妇女解放的起点。”邓颖超被选为教育委员会委员和讲演委员会委员,后被推选为讲演委员会委员长。在新学联的领导下,包括天津各校女学生在内的广大妇女继续参加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
积极开展营救被捕代表的活动。1920年1月29日,周恩来、于方舟带领数千名青年学生向直隶省政府发动大规模的请愿斗争,遭到军警镇压,周恩来等代表被捕,重伤50多人。惨案发生后,谌志笃、邓颖超等加紧开展营救活动,组织各界救国联合会和学联的活动分子以及被捕学生代表的家属探监慰问,聘请著名律师进行诉讼。为进一步向反动当局施加压力,在新学联的领导下,“五七”国耻纪念日当天,邓颖超带领直隶女师300多名女学生,扛着大旗,到街头和居民家庭开展爱国演讲,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罪行,要求取消“二十一条”,影响很大。校方得知后开除了邓颖超等爱国学生,全体学生愤怒离校。经过12天的斗争,在社会舆论和学生家长的支持下,爱国学生终于返回学校。在全国人民和爱国学生的有力支援下,7月,周恩来等代表最终无罪获释。
五四运动中,为救国救民,为争取民族自由和反对封建压迫,邓颖超和许多有满腔爱国热忱的男女青年一道,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不怕牺牲,冲锋在前。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了一个爱国进步青年的最初道路选择。邓颖超曾说:“五四运动对全国有志青年、知识分子和我本人都是长期革命的开始”。
加入党团组织,成为女界旗帜
1920年夏,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邓颖超先后到北京高师附小和天津的达仁女校任教。邓颖超特别重视反帝爱国主义教育。她教学方法灵活,还擅长做思想教育工作。她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和亲身经历,教育学生从小立志救国。业余时间,她广泛阅读《新青年》《新潮》和鲁迅的《狂人日记》等进步小说,尤其是看了李大钊写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宣传马克思主义和苏俄十月革命的文章,她的思想开始由爱国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方向转变。
1923年,觉悟社和女界爱国同志会的活动虽已停止,但是邓颖超等人一边工作,一边还继续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她们对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分散在各地的原觉悟社社员认为有必要组织一个妇女团体,出版一种妇女刊物,推动妇女运动的开展。于是,她们又发起成立了人数虽少但更精干的女星社,刊物《女星》 4月25日正式出版。是年秋,女星社决定在《女星》的基础上办一张讨论妇女问题的报纸。1924年1月1日,《妇女日报》创刊。这是当时中国唯一专门讨论妇女问题的报纸。
《女星》《妇女日报》经常关注全国各地有关妇女的新闻,讨论婚姻问题、妇女问题、家庭问题等,同时引导妇女关心整个社会的问题,把宣传妇女自身解放与民族和阶级的解放结合起来。邓颖超在《妇女日报》上发表了许多阐述妇女运动各种问题的文章,宣传马列主义,宣传妇女解放运动,宣传党的宗旨和主张。1924年1月21日,伟大革命导师列宁逝世。26日,鄧颖超在《妇女日报》刊发《悼列宁》,介绍了列宁的革命实践活动,对列宁把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相结合、建成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功绩给予了极高赞誉,指出“他确为人类创了一新生命,开了一个新领域!他虽与世长辞,但他的精神和伟大事业,却永久不朽了”,并表示要做列宁的“后继者”。
1924年1月,邓颖超加入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便当选为青年团地委委员。她后来回忆说:“我们当时要入团,因为第一我们爱国;第二我们爱民;第三我们反对反动势力,反对社会黑暗,追求光明,要建设一个富强的新中国,最后走到世界大同,走到没有阶级压迫的社会。”这标志着邓颖超已经从五四时期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成长为信仰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邓颖超和她的战友们开始把妇女解放运动与工人运动结合起来。她们声援上海丝纱厂女工的罢工斗争;深入工人中间调查研究,宣传革命真理。1924年春,邓颖超等先后到天津的宝成、裕大、裕元、北洋、华新、恒源等各大工厂,深入女工中间,启发女工们的阶级觉悟,为天津工人运动的高涨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与此同时,她们深入开展反帝斗争,揭露帝国主义的丑恶嘴脸,组织了有两万余人参加的纪念“五七”国耻全市大游行,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反动势力,邓颖超在斗争中日益成熟。1924年12月,邓颖超作为天津妇女国民会议促成会的主要成员,明确提出了在新的形势下开展妇女解放运动的一系列主张。1925年3月,邓颖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担任中共天津地委妇女部长。据邓颖超回忆,“那时,在中国北方,党还处于地下,因此入党手续很简单……但和其他许多同志一样,我们的信念却非常坚定……决心为无产阶级利益,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为妇女的解放乃至全人类的解放,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此后,邓颖超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大革命的洪流之中。
青年人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怎么扣,邓颖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人生经历无疑为当代青年做了最好的回答。那就是把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同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 将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担当尽责、砥砺奋斗。愿胸怀大志的广大青年,在追求理想与信仰的道路上,不彷徨不迷惘,担负起新时代新使命,更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者单位: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地方党史资料征集处
责任编辑:朱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