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融入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的策略探讨
陈蓉
[摘要]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对于国家振兴和民族复兴有着重要意义。该文针对青少年科学素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图书馆融入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的优势,阐述了当前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现状,然后结合实际,探讨如何整合资源,加强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提出全面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的措施。
[关键词]图书馆青少年科学素质
[中图分类号]G315;G2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596(2020)060061-04
图书馆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承担着社会教育的职能。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素质决定了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在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中,科学素质是极为关键的内容,根据青少年的特点,科学素质主要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及科学意识四个方面[1]。充分认识当前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利用图书馆提升其科学素质有着积极且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图书馆融入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高,整体科学素质偏低
陈勇等提出,现行教育体制制约了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1]。崔扬也指出,中小学整体科学素质教育水平不高,政策、法规支持力度不足[2]。中国科协发布的第十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8年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仅为8.47%[3]。受传统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人们过于注重升学率和考试分数,青少年疲于应付考试,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应试要求以外的知识,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大多缺乏创造力、想象力,缺乏探索求知精神以及必要的实践历练,造成青少年整体科学素质不高,不能很好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社会、学校、家庭对此也不太重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打击青少年参与科学活动的热情,更谈不上利用图书馆资源提高其科学素质。
(二)地区发展不平衡,青少年个体差异明显
林蕊以福建省为例,指出青少年科学素质地区、学校、个体差异明显[4]。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青少年相较于内陆地区,科学素质高,参与科技活动积极。素质较高的青少年多来自教学条件好的重点学校、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因此整体发展不均衡。XUEHUI学会2020年第6期2020年第6期图书馆融入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的策略探讨XUEHUI
(三) 资金缺乏,教育设施及条件不满足需求
张书琴提出了科学素质培养资金不足、师资力量缺失等问题[5]。主管部门投入资金不足,科技教育的经费缺乏,影响了科普活动的开展,图书馆科学素质教育活动类型少,以流动图书车、展览、讲座等为主要形式,内容也较为单调,难以吸引青少年的关注,同时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指导水平有待提高,自身也缺乏创新精神,最终影响了青少年科学素质的提升。
(四)图书馆阅读指导职能缺失
阅读是青少年获得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杨霓通过对惠州市三所学校发放800份问卷调查得出结论,公共图书馆数量不足,阅读指导职能方面存在缺失,认为图书馆应成为阅读指导中心[6],提高影响力。高军、邓辉选取了777名15岁和18岁青少年进行调查,探讨了青少年利用图书馆课外阅读的动机,认为图书馆应发挥教育职能,根据不同阶段青少年的阅读心理及特点,做好导读工作[7]。青少年正处在身心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思维尚未定型,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而在新媒体时代,资讯繁杂、良莠不齐,青少年又缺乏辨别力,因此需要有效地开展导读服务 ,引导健康阅读。
二、图书馆融入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的优势
图书馆是公益性社会文化机构,承担着社会教育的职能,平等、开放是其主要特点。可以利用其丰富的科普信息、开放的学习空间、形式多样的活动、浸入式的实践体验,吸引青少年的关注,激发他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实践能力。可以说,图书馆是目前学校科学教育的延伸和补充,为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提升创造必要条件,具备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一)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
图书馆馆藏资源十分丰富,应充分保证伴随青少年成长的科学素质提升的需求,注重科学知识的全面性,以完善青少年的知识结构,并拓展他们的视野。随着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图书馆拥有丰富的资源类型,重视数字资源的建设,以良好的信息网络环境和先进的信息查询技术,满足青少年多元化的需求,更好地为其提供服务。
(二)图书馆的人才优势
一批拥有较高科学素养、信息素质的图书馆人,可以因材施教,系统指导青少年学会利用图书馆,培养其获得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其独立学习的能力及效率,达到其自主学习及终身学习的目的。还能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开办青少年所密切关注的科学主题相关讲座,使他们积累丰富科学知识、开阔视野,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科学意识。
(三)图书馆为青少年学习科学知识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
对图书馆的物理空间来说,除了必备的实用功能外,还应该具备个性化、人性化的特点。针对青少年的特点设立专门的阅读区,再根据不同的需求划分几个不同功能的区域。比如設立独立自学空间、配备字典、科普读物、教辅材料、小黑板等,以色彩淡雅的浅绿或浅蓝等为主色调,点缀一些生机盎然的绿植,营造出宁静、温馨的氛围,使他们在馆内更专注地学习相关知识。也可以设立交流、实践区,引进3D打印机等科技设备,配备讨论桌、操作台、电子阅读机、移动终端设备以及青少年作品展示柜等,辅以红色等热烈的色彩装饰,让人感受到积极向上、热情有活力的氛围。青少年参与体验、实际操作,增进彼此间的交流、讨论,激发灵感。这有助于锻炼其发现问题、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自主、合作、共享的科学精神,调动其主动获取知识的热情及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图书馆融入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的策略
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图书馆需要经常和学校、家庭沟通交流,共同努力。图书馆不仅仅是拥有丰富资源和先进科技设备的场所,也应该成为青少年交流、分享、实践以及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基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应相互融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正直、有道德、有理想的青少年。
(一)研究、制订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
《国家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着力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8]。通过制定条例、法规,指导及规范科学素质教育所需的资金、场地、设备及人员的条件,寻求青少年科学素质提高的常态化机制,结合实际情况,督促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配合,共同提高青少年的整体科学素质。
(二)逐步优化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
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获得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持续充实,实现对其知识结构的更新和完善,若单凭课堂上所学及教材中的知识,则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应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从而达到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目的。图书馆应注重科普资源的收藏,结合当前青少年的实际需求和科学素质教育的要求,根据其年龄、心理、阅读行为等特点,综合考虑不同学科与知识领域的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补充并更新馆藏资源,增加电子图书、期刊及多媒体数据库等,同时还可让学校与学校之间、不同类型图书馆之间实现馆际互借,做到对图书馆资源的高效整合、共享及利用。另外,图书馆还可以建立科普网站,打造专业的电子资源共享平台,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在树立正确网络观的同时,给广大青少年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阅读途径,让他们能快速地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
(三) 做好科普工作,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
图书馆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馆内营造出轻松、有趣、积极向上的交流氛围,以此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与。例如在每年的“全国科普宣传日”“全国科技活动周”等活动期间[3],推荐科普书目,举办相关主题的讲座、展览等,传播科普知识,使图书馆成为青少年学习科普知识的重要场所。还可定期邀请专家举办各类主题讲座,针对近期热点,讲授科技动态及前沿科学知识,从而启迪青少年的思维、拓展视野,更好地激发出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另外,图书馆也可举办科普展览、科学家事迹展以及读者交流座谈会等活动,在馆内营造出浓郁的学习氛围,以多姿多彩的形式吸引青少年来到图书馆,在潜移默化中对其进行熏陶和影响。这样不仅能够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养,还可以促使青少年在各项活动中增加相互沟通的机会,做到取长补短。除此之外,图书馆还应当积极推广青少年读书活动,结合图书馆自身的实际情况及青少年的需求,推广阅读经典、“世界读书日”“图书馆服务宣传周”等活动,集中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发挥阅读的引领作用,引导青少年多读书、读好书,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确保更多青少年积极自主地参加到阅读活动中,提高科学文化素养。
(四)加强继续教育,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科学素养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不少图书馆已经利用现代化设备实现自主借阅、查询、获取信息等管理方式,数字化、网络化冲击着传统的工作模式。因此,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学习先进的服务理念,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方法,提供信息咨询服务;要坚持继续教育,提升科学知识综合能力,努力成为青少年教育专家;要坚持“以人为本”,针对不同兴趣、爱好及学习目标的青少年提供个性化服务,做好导读服务,还可以进行实践指导,满足青少年多层次的科学素养提升需求。
(五)广泛开展合作,共同提升青少年的文化素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科技馆(站)、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场所应当发挥科普教育的作用”[9]。因此,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仅靠图书馆来承担是远远不够的,应寻求政策支持,保障资金到位,同时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加强与科技馆、博物馆、公益组织等的合作,共同打造青少年科学教育平台。科技馆也是青少年科普教育的主要基地,近几年各地政府都加大了对科技馆的资金投入及建设管理,使展厅的面积扩大,功能也更齐全。比如在科技馆的人物展厅介绍我国历史,以及近代有名的科学家的生平事迹[10],可以启迪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培养勇于探索、不畏失败的创新精神,因此,图书馆和科技馆合作将相得益彰。
总之,当代青少年是推动未来社会进步的主力军,也是国家振兴和发展的希望,图书馆融入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提升,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他们利用图书馆自主学习能力,完善知识结构,夯实基础,开阔眼界,不断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助力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勇,胡斌毅.新时期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探究(上)[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7(2):56-61.
[2]崔扬.如何开展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J].读书文摘,2016(32):71.
[3]苏幼停,许春漫.加拿大图书馆科学素养周活动及启示[J]. 图书馆建设,2019(3):106-111.
[4]林蕊.浅谈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J]. 海峡科学,2016(9):51-53,73.
[5]張书琴.浅谈加强我国青少年科技教育 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J].中文信息,2015(1):246.
[6]杨霓.青少年阅读的影响因素探究——以惠州市青少年阅读状况为例[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1):125-127.
[7]高军,邓辉.关于青少年课外阅读动机和阅读素养关系的调研分析[J].图书馆工作研究,2013(213):116-119.
[8]刘懿.创新驱动背景下大学图书馆社会教育支持实证研究——以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为例[J].图书馆研究,2016,46(6):113-117.
[9]宋楠.浅谈科技馆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科技视界,2018(22):18-19.
[10]魏杏典.发挥城市图书馆作用 提高市民科学素养[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20):17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