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马红霞

    摘要:近几年,由于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加剧,大学生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大学校园里自杀、残害他人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高校生命教育的缺失。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要载体,把生命教育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命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生命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和生死问题的教育,其目标是使人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学会积极的生存、健康的生活和独立的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生命的价值。近些年,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高校校园自杀、犯罪等轻视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从侧面客观地反映出高校生命教育的缺失。前不久,央视记者董倩采访了去年震惊全国的复旦大学投毒案凶手,“我在实验,没把他当人”,凶手平静地说出的这句话,又一次把高校的生命教育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作为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把生命教育与之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应是思想政治工作者迫切需要探索解决的重点课题。

    一、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

    首先,作为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应试教育的产物。在教学中,只注重一味的向学生填鸭式地传授课本知识,把学生简单地当成了知识的容器、考试的工具,结果教育出来的学生只看中成绩,唯成绩论英雄,却不懂得怎样去生活,不懂得关怀和珍惜自己以及他人的生命,如何使自己感到幸福,最终成为一个缺少情趣的、单向度的人。

    其次,作为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注重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忽视了对学生生命观的培养。当今的大学生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生存压力越来越大,这就使得他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学内容侧重理论化的讲解,没有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更没有真正考虑到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所以也就不能真正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致使有的学生心理问题越积越多,最终导致抑郁症,而在大学校园自杀的学生中绝大多数都是抑郁症患者。这不能不引起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最后,作为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是枯燥的讲授,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睡觉、玩手机、打游戏的学生不在少数。用一句玩笑话来形容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生心理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听思政课,最悲哀的事莫过于眼睛一闭一睁,一觉醒来,老师却还在那讲。因此,如何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学生的兴趣,这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

    随着高校自杀、犯罪等事件的增多,充分暴露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生命教育正逐渐地受到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要想走出传统教学的困境,必须在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命活力。其实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

    (一)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相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目的是要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生命教育是让学生从认识自己的自然生命入手,通过自我体验,了解生命的特征和生命的价值、意义,从而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进而在追求有意义的生命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激发自己的生命活力,以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所以,从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个角度来说,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

    (二) 生命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生命教育强调的是人的自然生命的存在,它是人类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其他一切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首先要使学生

    了解生命的起源,知道最初的生命是经过几十亿年的生物进化得来的,学生由此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进而珍惜一切生命,同时让学生感性地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在生命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让学生对世界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引导学生理性的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因此,只有最先关注学生的生命个体,才能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加强学生其他各方面的素质,也更能体现思想政治课教学“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这个角度来看,生命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三) 生命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借鉴

    生命教育是把学生的个体生命作为教育的对象,把对每一个生命的关怀作为实施教育的起点,在教育过程中,努力启发、引导和提升受教育者的生命意识,引起受教育者思想上的共鸣。思想政治教育应借鉴生命教育,把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切入点,重视作为学生个体的生命感受,把学生的个体感受作为教育的起点,从对学生生命个体的关爱,逐渐引导到作为个体的大学生应该担当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以此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度和兴趣,同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

    三、生命教育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关怀生命原则

    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对学生传授思想政治理论的同时,更要时时刻刻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正如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们感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这要比生硬的理论灌输更容易让他们接受,也更容易拉近思政课教师与学生们之间的距离。孔子说过:“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用自己的爱真心呵护学生,赢得学生心理上对他的认同,而学生一旦喜欢这个老师,就更倾向于接受他的教育。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教学效果是双赢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实现了对学生的教育,而学生是既增强了生命意识,又学到了知识。

    (二)坚持渗透性原则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善于利用一切有利时机,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例如,可以借助当前的国际、国内实事,从学生关心的、感兴趣的马航失联飞机说起,由此阐明生命的无常和可贵,进一步说明珍惜生命的重要性,这样水到渠成地向学生渗透了生命教育的信息。这种因势利导、润物无声地向学生渗透生命教育,对学生的启迪、陶冶和激励的作用是巨大的,学生在无意识中,思想上自然而然地接受了生命教育所蕴含的精神实质,而后把它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进而全面地理解了生命的全部意义,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做了重要的理论铺垫。

    (三)坚持渐进性原则

    生命教育要坚持渐进性原则,切勿急躁,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适时地、潜移默化地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进而慢慢地转化为学生的思想。同样,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思想的改变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这是符合心理发展规律的。孔子在《论语》中说:“欲速则不达”,即凡事都要讲求循序渐进,只有经过量的不断积累,最终才会有质的改变,这对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正在形成时期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尤其如此。

    综上所述,如何从生命教育的视角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将是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时期内继续探讨的重要课题,要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更有效的方式,以期推动高校的生命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丁丽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大学生生命教育研 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1).

    [2]韩小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难点与突 破——以生命教育为视角[J].教学与研究,2010,(8).

    [责任编辑:胡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