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在高中德育教育中的渗透
吴松
摘要:高中生已逐渐趋于思想成熟阶段,然而在此期间,其不论在心理还是生理上都易于受负面因素而影响,因而,教师需加强对于这一时期学生德育的教育培养,并立足于立德树人的思想基础,以通过教育教学的创新设计,将立德树人与德育有机结合,实现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等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中德育;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9-
引言:
在素质教育的推行下,课程标准的改革亦是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要求教师能够将其作为教学的方向与依据。对于正处于关键发展时期的高中生,立德树人下的德育培养对于其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以及思想品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基于此,教师及学校则需加强对于高中生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视,以促使学生更为全面健康的发展与成长。
1、德育教育现状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心理上逐渐趋于成熟,尽管对事物存在一定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但其仍亦是存在叛逆心理的形成,同时,这一时期的学生并非形成良好明辨是非的能力,因而易于受外界不良因素影响。基于此,教师在德育教育期间则需注重方式方法,以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度过这一成长期。但在传统应试教育的深度影响下,教师的教育思想仍受文化课程所束缚,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指导,不利于学生德育素养的良好形成。
此外,在目前德育的教学之中,其形式和内容上亦是存在单一现象,内容与实际存在脱离现象,而形式上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此,则导致德育的教育效果难以有效落实[1]。
2、立德树人在高中德育的渗透策略
(1)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立德树人的根本,在于教师的良好导向作用,其中,日常的点滴亦是教师不可忽略的教育细节,教师在德育课程的教学讲授之外,亦需要注重课堂之外的生活细节。不论是班主任还是任教教师,其都是与学生学习生活最常接触的人,加之学生的学习成长主要以模仿为主,具有一定的向师性特征,因而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重要且潜移默化的[2]。在德育教育的同时,教师则需注重自身的德育素养,以通过自身导向作用的充分发挥,为学生树立优秀健康的思想品质及行为素养,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同时,师德的良好奠定,亦能够促使教师的工作热情得以有效提升,从而能够更好地约束自身言行举止,从教学生活中的一举一动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模范作用。这样,学生则能够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逐渐塑造良好的德育素养,学会与他人相处的为人之道,学会明辨是非对错。
(2)丰富德育教育形式和内容
德育的良好教育以及立德树人的渗透应结合现时代的社会及教育发展顺势而为,积极融合实践活动的教育方式,以促使学生能够从中感悟生活,在实践中学习分析和判断。在此过程当中,学校则需将教育教学资源充分挖掘,开展并积极建设校外德育教育的基地,并组织学生定期至德育基地进行实践活动,如去工厂、农林园地等参加劳动,培养学生乐于劳动的优秀品质;抑或是至當地法院旁听法院审理案件,以加强学生法治理念的形成;再者,还可组织学生至革命烈士陵园进行扫墓活动、听老革命家及老红军等讲述真实革命故事等等。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德育的学习体验,亦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使得德育的教育不再单调枯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
此外,在德育教育的形式上,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亦可扩展教学的角度,将传统形式下的教学方式加以变换。例如,采用情境创设的教育形式,以促使学生得以在情境氛围的影响下,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在此期间,还可融入榜样教育的方式,以将较为抽象的价值观及思想作风等,通过榜样形象得以呈现为更加具体的形式。另外,学校亦需要将德育积极全面的渗透融入至校园活动中,如学生会、团体活动、广播电台等,以促使学生能够在多元环境下,逐渐构造优秀德育品质。
(3)创设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
尽管学生的主要任务在于学习,但其学习成果的优良亦是与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在教育教学期间应为学生构建良好和谐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能够在良好氛围下相互帮助,能够相互间取长补短,使得学生能够在班集体的建设下,意识到整体性、团体性,提高班级凝聚力。此外,在学生合作方面,教师可借助将座位适当调整的方式,既能够优等生与后进生安置在一起,促使其相互帮助,课后可成立学习小组,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构建班级浓郁的学习氛围,以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同时,教师还可结合学校环境为学生德育培养创造条件,比如板报的设计、教室标语的设计等,以使得学生在此熏陶下提高德育的关注。
3、结束语
德育的教育开展与落实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长期不懈的坚持,以将其逐渐渗透于学生的学习成长之中。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与时俱进,认真落实德育的教育工作,并立足于立德树人的思想理念,通过多种方式以促进学生德育的形成与发展,使其能够提高德育素养,更加全面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敏莱. 立德树人在高中德育教学中的渗透[J]. 当代家庭教育, 2019, 000(008):P.164-164.
[2] 吴裕光. 基于立德树人的高中德育教育研究[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 000(003):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