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探讨
肖玲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运动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以2019年1月~2019年1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运动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右室收缩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數和MLHFQ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疗中,应用运动康复护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运动康复;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1..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60~82岁,均龄(72.36±3.68)岁。观察组中男性22例,女性21例,年龄61~83岁,均龄(72.41±3.72)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愿意配合本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指导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指导患者合理科学饮食,叮嘱患者保证充足的休息,对于存在负性情绪的患者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等。
观察组在开展常规护理工作(常规护理措施同对照组)的同时实施运动康复护理措施,患者入院后前5 d内指导患者进行小幅度的运动,例如翻身、体位变化、屈伸腿部等,接下来引导患者逐渐增加运动幅度,特别是四肢运动的幅度,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协助患者进行下床活动,以静坐于椅子上为主,期间尽量使患者的身体背向椅子背部,持续10 min左右,若患者病情恢复较好,可进行一些强度更大的运动,比如步行、上下楼梯等。再者根据患者心功能分级的不同给予针对性的运动康复护理:II级:可以进行步行练习,每次步行约500 m,每天2次;III级:以床旁站立和行走为主,每次练习5~10 min,每天3~4次,之后逐渐进行室内行走等练习,并能基本完成日常活动;IV级:以被动关节活动为主,每次5~10 min,每天4次,之后可逐渐转为床下活动。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机制
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情况。依据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Q)评价标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共21个条目,每个条目分值范围0~5分,计算总分值,所得分值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差[1]。
1.4 统计学处理
经SPSS 21.0软件实行统计分析。用“x±s”形式进行描述的计量资料间对比行t检验;用%形式进行描述的计数资料间对比行x2检验。P<0.05为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LVEDD、LVESD、LVEF变化情况分析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改善明显,且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2.2 护理前后患者MLHFQ评分分值的变化分析
具体结果见表2。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MLHFQ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传统的护理模式中,一般以卧床休息为主,限制患者运动锻炼,但是这种护理方式不仅不利于患者病情恢复,可能还会导致患者运动能力的减弱,甚至出现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近年来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患者适当进行运动锻炼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情况,有利于疾病治疗。
在本次研究中,在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应用运动康复护理后,患者的左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室收缩末内径明显降低,而左室射血分数则显著提升,反映出运动康复护理能够通过对患者运动能力的提升而达到改善患者心功能的作用,这可能与运动锻炼可以改善患者骨骼肌血流状况和肌肉收缩情况,进而改善患者外周血管收缩舒张功能有关。
参考文献
[1] 吴小星.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8,30(19):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