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张晶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宣传的主阵地﹑主渠道。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种种挑战,实效性不强,教育效果收效甚微。文章在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被淡化的基础上,探析如何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力;如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效性;同时提出强化意识形态这一功能的相应措施,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当代大学生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染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流意识形态;实效性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首次明确突出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赋予其“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更高地位。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是意识形态的具体化。[1](P.145)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加强意识形态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导向功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并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担负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重大使命。这关系到大学生自身发展完善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必要性

    (一)我党对意识形态高度重视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在我国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意识形态,是我们党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思想领导和推进社会发展的思想保证,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毛泽东首次提出了认识论公式。据此,我们党确立了体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路线。邓小平重新确立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对党的意识形态理论的突出贡献。江泽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各部门的领导权。胡锦涛同志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1](P.145)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一系列重要思想,对我们全党在新的形势下保持清醒头脑,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 高校思政课是实现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途径

    意识形态教育就是通过教化或者教育把占社会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转化为人们所接受的思想观念,从而唤起人们强烈的聚合心理,并将这种聚合心理上升为共同的信念和奋斗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与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通过高校思政课意识形态教育来完成。因此,高校思政课教育内容确立的首要依据是符合统治阶级对其成员的根本要求即统治阶级意识形态教育。现阶段我国意识形态宣传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因此,高校思政课必须发挥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宣传的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5](P.102-103)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西方思想文化的强劲渗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间的意识形态既相互对立又相互渗透。特别是西方国家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 西化”和“分化”的图谋从未停止过,他们大肆向我国输入各种资本主义的思想,干扰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受到严重的侵蚀和冲击。贬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渗透和影响大学生的政治态度和价值取向,导致大学生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表现出西方文化烙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二)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负面影响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发展,催生了一系列与市场经济相伴随的多样化价值观念,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主流意识形态造成冲击,削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基础。尤其是社会贫富差距拉大, 官员贪污腐败事件的不断曝光,都使大学生思想上出现疑虑、困惑,甚至对党和国家的信任度下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说服力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效果。

    (三)思政课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僵化

    当前思政课授课中硬性灌输,忽视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缺乏时代感和针对性等现象依然存在,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有抵触情绪,影响了意识形态的教育效果。有人主张像国外那样把意识形态知识化,甚至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政治”给删掉,但是,国家的指导思想应该多样化,不能只有一种主导思想。这种片面理解导致绝大部分学生羡慕国外的教育而对国内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屑一顾。

    (四)大学生对高校思政课与意识形态的关系认识模糊

    思政课主要是培养人的思想修养、道德品质及政治观教育。很多学生甚至教师只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当成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主体。甚至认为思政课就是灌输国家的方针政策,就是培养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但是,由于大学生的年龄阶段和心理倾向,他们绝不甘心充当教化的对象。所以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抵触情绪强烈。

    (五)思政理论教师基本素养的缺失

    当前,部分思政课教师在多元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下,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产生动摇和怀疑。 从而不敢理直气壮地传播马克思主义。一些教师甚至把思政课教学看作是一种纯业务性、纯学术性的工作。教学中强调知识传授,忽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放弃教学本质和使命,一味迎合学生,追求所谓的生动有趣。[2](P.58-59)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对策

    (一)改进教学方法,提高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有效性

    思政课教学应充分利用网络等先进媒体的传播力、话语权和透明度,扩大先进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关注新的传播媒介,抢占新的传播阵地,争取其主动权、提升其公信力,不再局限于课堂,固守原有的教学模式,必须顺应这一时代潮流,把大学生的思政课搬到网络上去,才能有更大的空间,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创新教学方法,做到以人为本,分层教学,借鉴社会工作方法,增强实效性,建构式互动教学,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提高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有效性。[3](P.11)

    (二)调整教学内容,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思政课教学要将理论“灌输”的落脚点放在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和面临的现实问题上。如:人们思想观念的多元化;贫富悬殊;官员腐败所造成的恶劣社会影响等等。这一切都需要思政课来思考和回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也只有对这些问题作出科学合理解释才能立得住脚,才能引导学生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思政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在内容上要注重科学性与伦理性、时代性与历史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结合,使思政课与时俱进,反映时代的精神和要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引领力。[4](P.151)

    (三)加强防范意识,增强思政课的战斗力

    西方以价值观输出为重点的“西化”“分化”图谋对我国价值体系构成巨大冲击,动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因此,揭穿西方敌对势力的阴谋,破除其颠覆、分化的伎俩,是思政课的重要责任。这就要求进一步强化思政课的意识形态功能,增强大学生分辨和抵御西方意识形态以及价值观念的免疫力,引导大学生明辨是非,用正确的思想、观点、方法去战胜罪恶的图谋,充分发挥思政课的战斗品质,构筑起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坚固阵地。

    (四)加强队伍建设,构建一支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师队伍

    思政课教师是坚持和巩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关键,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2](P.59)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理论修养,才能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展现它的理论魅力,释放它的时代风采。这就要求思政教师必须熟读研讨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奠定坚实的理论功底。同时要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真诚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现实环境中,有坚定的立场和行动,才能为学生解疑释惑,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的使命决定了教学中必须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要提升思政课教育的实效性,教师应努力改变当前的现状,既不让学生盲目信任和拥护,也不能一味排斥和漠视,应在遵循教学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的前提下,大胆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让主流意识形态的原则、规范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让大学生终身受益的课程。

    参考文献:

    [1]米素萍.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 态教育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1).

    [2]袁劲果.充分发挥高校思政理论课主流意识形态教 育的主渠道作用[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4).

    [3]李淑文.关于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几点 思考[J].党史博采(理论),2006,(11).

    [4]周婧,郭玉石,王滨.浅谈思政课增强社会主义意识 形态对当代大学生吸引力路径分析[A].高等教育在 线.

    [5]萧成勇.科学理解和应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 识形态属性[J].大学教育科学,2008,(6).

    [责任编辑:胡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