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色旅游的景观规划设计初探
【摘要】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对于弘扬革命传统、培育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国内红色旅游发展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景观规划设计的角度入手探究科学合理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红色旅游;景观;规划设计
1、红色景观的设计原则
1.1传承红色文脉。在红色景观的规划设计中,传承历史文脉是我们进行设计的核心工作。红色景观的设计必须运用景观的物质形态、空间结构等一切可以运用的方面来构建、诠释以及发扬这些多年以来代代相传的红色文化的真正内在含义,将原本无形的精神、理念等尽量直观的展现于游客面前。
1.2提炼特色主题。主题是一个景区的核心文化和思想内涵的最集中表现,通过不同景区的不同主题实现对整个红色旅游的多样性的调控,防止发生红色景点千篇一律的现象。打造属于景区的特色主题不但有利于更深层的挖掘红色文化,也让整个景区更加具有完整性。
1.3结合本土风情。具有本土风情的红色景区将红色文化与当地民俗文化完美结合,使景区的独特文化内涵更加深厚,不同景区的不同特点更加鲜明,有利于建设红色景区的个性化设计,营造出浓厚又别具风味的红色旅游氛围,让游客更有新鲜感也更容易产生强烈的代入感。
1.4维护生态环境。景区的生态环境大多数都是经过漫长岁月保留下来的革命战争年代的历史风貌,不仅是不可再生的珍贵的历史遗产,也是保证景区生态结构的重要条件,这些生态景观经过积累与沉淀,已经与景区内的景观融为一体形成一个不可打破的整体存在。
1.5尊重与保护历史资源。尊重与保护历史资源的原则是处理红色旅游资源的最根本的原则,进行任何的红色景观规划设计工作都需要以此为先决条件。只有保护红色旅游资源,合理适度开发红色景区,用正确、客观的历史观与是非观进行景观规划设计工作,才能使红色景观更加完整、准确、富有意义的呈现在游客面前。
2、红色景观的设计手法
2.1结构模式把控。使用核心区—缓冲区—开放区的模式进行整个景区的宏观结构把控,能够很好的解决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合理的处理了维持历史与文物不变性和进行景观再设计之间的矛盾,是一种科学的规划模式。
2.2景观轴线把控。轴线运用是纪念性景观的设计中采用较多的一种设计手法,是通过对景观的系统布局而使整个景区在宏观上形成统一、连续的景观系统。但景观轴线并不是把所有景观统一安排在一条实体的线上而已,通常认为景观轴线即是一条线索,是指导景观要素分布的依据。景观轴线是景观宏观构图的核心,使所有景观按照一定的序列分布,空间结构有主从、有层次的展开。
2.3整体色彩把控。不同的色彩会对人的心理产生不同的作用,色彩的传递是通过视觉开始,从人的本能知觉刺激人的感情变化,进而使人产生记忆、思想,最后深入到人的心理层面,引导人生成某种意志。
2.4 加入体验式设计理念。目前我国的红色旅游景区多是以纪念性的空间为主,很少有提供给游客娱乐、休闲的空间。为了让游客更加深入的感受红色文化,景区的规划设计中应该适当的加入一些体验,如红色文化与当地民俗文化的表演活动,游客可参加的革命体验形式等等。
3、微观景观元素的设计
3.1建筑及构筑物。地面构筑物可以包括有常见的牌坊、雕像等景观构建,有时有的景区为了突显其主题也会设置一两个大体量的景观单体,以达到其标志性的作用。因地面构筑物的体量一般相对建筑单体都较小,所以在其设计上通常没有太大的限制,但为了表达作为纪念性景观的宏伟特点,可以使用几何形体进行构建。构筑物的设计不管在其造型上还是色彩上,都应该充分的挖掘文化的内涵融于其中,以形成构筑物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意义。
3.2植物。植物是所有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尤其是在全国生态建设越来越红火的今天,植物设计更是景观设计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环。合理的配置植物资源,不仅能够有效的改善景区内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调节微气候,有效的保护红色文化遗产,而且植物景观能安定人的心理,带给人视觉上的美感与身心的舒适感。
3.3水体。水具有流动性,不同的水的形态即具有不同的表现意义。静态的水从表象上看较为平静,不流动,一般没有声音,给人营造出安静、沉稳的气氛,让人的心灵得到安定,这类水景较适用于红色景区中,如烈士陵园与遇难者纪念馆之类的园区主要是用于让游客祭奠与吊唁死难者,怀着对遇难者的尊敬与怀念之心,景观也必须营造出适合哀悼死者的氛围,静水就能充分的达到这种作用。水作为生命之源,置于这类园区内即与园区本身纪念死者的意义形成反差。虽然是静水,但水的特质也决定了它亦是处在亦静亦动之间,引导着游览者的心理的起伏变化。而水元素一旦成为动态的形式便显得活泼生动,富于变化,也更加富于流动性。红色旅游是以历史作为其承载物,流动的水也象征着不停滚动的历史,再加上革命岁月中的一个个动人的革命故事和传奇的革命人物,多少年的峥嵘岁月也正是水的包容性所能承载的精神内涵。动水的应用方面水流速度的控制也能体现出不同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徐嵩龄.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和保护性经营区界定——关于中国自然保护区结构设计的思考[J].科技导报,1993,01:21-24.
[2]左小凤,王海洋,李田.纪念性空间的规划与塑造——以张自忠烈士陵园为例[J].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2009(04):46-49.
作者简介
姓名:高芳芳,性别:女,民族:汉,出生年月日:1985-09-08:籍贯:陕西,学历: 本科,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职称:工程师,单位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林业局西北规划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