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斜弱视患儿生存质量现状调查研究
王文婷 王欢燕 钱玉珠
[关键词]斜视;弱视;儿童;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积极干预
斜视、弱视是一种严重影响儿童视功能发育的常见病。相关报道表明[ 1 - 2 ], 国内外儿童斜视发病率为0.8%~6.8%,弱视发病率为1%~5%,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斜弱视会引起个人形象紊乱和视功能障碍,进而导致患儿的生存质量低下。斜弱视还对儿童的社会心理健康亦有负面影响。包括与他人交往、学习、课外活动等,容易产生抑郁、焦虑、孤独、缺乏自信心等心理问题,进而加重患儿的生存质量不佳[3-4]。为此,应特别关注斜弱视患儿的身心健康。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2018年4月-2019年9月随机抽样调查柳州市区内某所小学、某些社区普通儿童和笔者医院收治的斜弱视患儿共计298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普通儿童组(对照组)纳入标准:①年龄3~16岁;②采用父母代评方式填写问卷;③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患有任何急慢性眼病及斜视、弱视等;②进行眼部矫正手术;③合并颜面部缺陷;④合并其他疾病引起的眼部疾病(如眼眶畸形、上睑下垂、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等);⑤认知障碍。斜视和弱视患儿组(观察组)纳入标准:①诊断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斜视诊治指南(2018版)》、《弱视诊治指南(2018版)》诊断标准;②年龄3~16岁;③采用父母代评方式填写问卷;④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进行矫正手术;②合并颜面部缺陷;③合并其他疾病引起眼部疾病(如眼眶畸形、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等);④认知障碍。
298例儿童分为观察组199例,占66.8%(其中包括:斜视47例,占15.8%;弱视152例,占51.0%)和对照组99例,占33.2%;性别:男性159例,占53.4%,女性139例,占46.6%;平均年龄(6.7±2.9)岁,3~6岁184例,占61.7%,6~12岁103例,占34.6%,12~16岁以上11例,占3.7%;斜视组47例中复视情况:有复视20例,占比42.6%,无复视27例,占比57.4%;斜视类型:内斜视15例,占31.9%,外斜視32例,占68.1%。
1.2 调查工具:采用中文版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4.0(The pediat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measurement models,PedsQL4.0)评估普通儿童和斜弱视患儿的生存质量。该量表由4个维度,23个问题组成:身体健康8个问题,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和学校功能各有5个问题。测量身体健康的8个问题组成生理领域,测量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和学校功能的15个问题组成社会心理领域。量表各问题均采用Likert等级评分法分为5个等级(完全没有、几乎没有、有时、经常、几乎总是),依次记为100分、75分、50分、25分、0分,各问题分数的总和除以总问题数为最后得分,分值越高,表明儿童生存质量越好。
1.3 调查方法:该项研究得到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选择3名调查员,均具备本科学历、丰富眼科临床经验和良好的沟通技巧,并经过专业的问卷调查培训。调查员给研究对象和父母发放问卷前均告知本次研究的目的、内容和填写注意事项。问卷统一由父母填写,完成的问卷回收并当场核查,对有漏填的项目及时让其补填;对极少数未能完成填写者由调查员按问卷内容逐项提问协助完成。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EpiData 3.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运用SPSS 18.0统计分析。生存质量评分采用(x?±s)描述。通过t检验和方差分析探讨组间差异性。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问卷回收情况:本次研究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有效回收298份,回收有效率99.3%。
2.2 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情况比较:298例生存质量均分为(61.09±20.56)分,其中观察组为(58.82±20.57)分,对照组为(65.66±19.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故认为,斜弱视对儿童生存质量存在较大的影响。观察组的生理、情感、社会和学校功能的评分分别是(70.62±23.24)分、(42.66±27.37)分、(72.81±27.43)分、(42.11±27.02)分,其中身体健康(生理领域)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领域中的情感和学校功能评分也低于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表1。
2.3 斜视患儿有无复视及斜视类型对生存质量总体评价的影响:对47例斜视患儿有无复视的生存质量评分进行两独立样本t 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 9 . 0 6 ,P =0.001)。有复视患儿评分(32.13±12.74)分,无复视患儿为(72.07±16.37)分,可认为,在斜视患儿中复视是影响生存质量评分的因素,有复视的斜视患儿比无复视的生存质量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不同斜视类型患儿的生存质量评分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2.27,P =0.028)。内斜视患儿评分为(43.59±26.28)分,外斜视为(60.46±24.28)分,可认为,在斜视患儿中斜视类型是影响生存质量评分的因素,内斜视患儿比外斜视的生存质量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斜弱视患儿有无远、近立体视对生存质量评分的影响:对199例斜弱视患儿有无远、近立体视的生存质量评分进行两独立样本t 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远立体视:t =0.81,P =0.42;近立体视:t =-0.32,P =0.75),故认为,在斜弱视患儿中有无远近立体视与斜弱视患儿的生存质量评分无相关。
3 讨论
斜视和弱视是两种常见的儿童眼病。斜视会导致双眼视功能障碍,从而引起生理功能异常,明显的斜视还会对儿童的外观产生负面的影响,并造成严重心理功能影响[5]。弱视指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异常的视觉经验引起单眼或双眼视力低下,如果不加以治疗,可能会导致终身视力障碍[6]。因此,斜弱视对儿童的生存质量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本次研究采用中文版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4.0(The pediat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measurement models,PedsQL4.0)评估患儿的生存质量。Varni等[7]于2001年开始研制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4.0,此表是目前国外常用的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PedsQL4.0量表经过反复考评和应用,证实信度和效度良好,该量表用于测定儿童及青少年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共性部分,适合于社区和学校的健康儿童,也适合于患有各种急、慢性疾病的儿科患儿,可用于不同人群的生存质量对比研究。中文版PedsQL4.0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已经被学校和社区健康儿童,多种急、慢性疾病的儿童研究证实具有良好可行性和可靠性[6,8-11]。Varni博士等[12]研究的PedsQL4.0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包括父母代评和儿童自评两种量表,5~7岁年龄组儿童自评量表可靠性系数低于8~18岁年龄组,当儿童年龄太小、身体不适或不能自评时,父母可以代评。因此,本次研究调查选择父母代评儿童生存质量的现状。王文超等[13]对中文版PedsQL4.0代评量表信度、效度进行分析,证实其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可靠性,适用于临床调查。
本次研究比较斜弱视患儿与普通儿童生存质量情况,结果显示斜弱视从生理和心理两个领域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评分显示身体健康、情感和学校功能三个维度明显低于普通儿童(P <0.05),所以,斜弱视给儿童日常生活、学习和心理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但是,社会功能评分与普通儿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要考虑研究样本年龄偏小,社会功能的相关性问题对斜弱视患儿生存质量影响并不十分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进入更复杂的社会环境,斜弱视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可能会逐渐显现。
斜视与生存质量呈负相关,包括有复视和无复视,内斜视和外斜视,其影响双眼深度知觉和眼位的异常。然而,有远近立体视的斜视患儿的PedsQL4.0评分并不高于无远近立体视患儿(P >0.05),这一结果表明,影响斜视患儿的主要因素是眼位的异常。
斜视对儿童生存质量产生负面的影响,与国外研究结论[14-15]是一致的。Ziaei H等[16]对87例平均年龄为(8.7±4.1)岁的先天性斜视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斜视矫正术对其生理和心理社会功能有积极影响,矫治量大的患儿术后生活质量有较大改善。而国内学者研究表明[17],矫治整形等手术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情绪,影响其术后康复速度和效果。因此,对斜视矫正术的患儿要及时进行心理護理干预,以利于术后恢复,改善患儿的生存质量。
在本次研究中,弱视样本主要来自笔者医院做弱视治疗的患儿,发现弱视对儿童生存质量也有负面的影响,这与国外研究观点[18]是一致的。弱视患儿较斜视患儿在外观上没有明显区别,可能会减少被其他儿童歧视和疏远。当然,值得关注的是年龄较小的单眼弱视患儿,因为一侧视力好,眼睛看得清楚,早期对其生存质量影响不大,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得不到父母的重视,未进行系统规范的治疗,视力好的眼睛也可能受损从而导致双侧视力的终生损害,所以,加强对父母的斜弱视眼病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斜弱视对儿童的生存质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斜弱视患儿生存质量明显低于普通儿童。为提高斜弱视患儿的生存质量,呼吁国家卫生主管部门加强斜弱视及小儿眼病的防治工作,防治工作范围不应仅局限在城市,还需要向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逐步拓展,建立斜弱视健康评价体系,并加强父母的眼健康教育,使斜弱视患儿能够定期筛查、早期发现、明确诊断、及时治疗、积极采取手术等,提高斜弱视患儿生存质量,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