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内部控制探索

    摘 要 预算绩效是事业单位运行效率的客观反映,同时预算资金控制又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效益与单位内部控制息息相关。事业单位要想改善预算资金的控制现状和执行现状,需要探讨预算战略认识弱化、预算编制和执行不足、预算绩效应用反馈力度不足等预算控制问题,从而立足财务内控视角,为单位弥补预算控制的不足提供科学的建议。

    关键词 事业单位 预算资金 内部控制

    一、引言

    事业单位是我国保障公共服务供给、优化公共物品配置的重要媒介,事业单位预算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关系到财政效率的提升,因此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者需要重点分析和探讨单位内部的预算资金控制问题,同时发现内部控制流程存在的薄弱点,弥补预算管理流程存在的不足,从而为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运转奠定坚实的财务管理基础。此外,在事业单位持续完善内部控制建设的背景下,单位管理者也需要及时探索内部控制工具对预算管理的作用机制,使内控信息沟通、内控监督制度、内控组织环境设计等内控要素的改善服务于单位预算管理流程的重塑升级,最终实现单位内部控制水平和预算控制水平的同步提升。

    二、事业单位预算资金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

    (一)预算战略管理意识弱化

    由于事业单位没有将战略管理思想应用到预算管理活动,单位预算会计人员对预算资金控制的认识还存在战略高度不够、预算编制欠缺严谨性等现象,单位的战略预算管理意识弱化。一是战略预算管理的认识不足。由于事业单位没有持续引入企业战略管理理念,或者单位没有将战略管理思想因地制宜地应用到财务内控领域,导致单位的预算战略停留在传统的预测未来层面,预算战略思想反思过去、洞察未来、明确战略定位等作用难以发挥。二是战略预算管理全员执行认识欠缺。由于事业单位各部门负责人及基层职工预算认识不足,加之单位基层职工无法理解预算执行效益对单位未来发展战略的影响,预算执行认识弱化继而无法发挥预算管理对单位战略执行的积极影响。例如,基层职工随意编制预算额度,导致后期预算追加超额现象偶发。

    (二)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考核环节存在不足

    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环节作为事业单位预算控制的核心环节,对预算绩效的反映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一旦预算编制不可行、预算绩效目标标准过高,单位的预算管理效益就不容乐观。因此,事业单位需要明确预算编制和执行环节的不足。一是预算编制存在的不足。由于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之前欠缺充分的实地调研和市场研究,未能及时掌握预算编制因素的影响因子,使预算编制的各项额度指标过于苛刻,继而导致单位预算精细化管理的效果不佳,不利于预算编制的可靠执行。二是预算执行环节监督缺位。由于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并未分岗而立,或者单位预算账和财务会计账均由一人兼职编制,单位预算执行环节的执行监督力弱化,从而不利于单位预算执行效益的提升。

    (三)预算绩效应用反馈力度不够

    由于预算绩效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的指导应用力度不足,单位预算执行结果的反馈改进效果不佳。一是预算绩效目标设置脱离实际。由于事业单位对专项资金、常规事业支出、预算内收入及预算外收入等资金项目设置过高或过低的预算绩效目标,使预算绩效与现实脱钩,不利于单位的预算绩效反馈。例如,针对预算外收入,包括捐赠货币性资产及非货币性资产、保证金收扣等,事业单位的预算目标设置为零,使预算绩效过高。二是预算绩效反馈机制不完善。也就是说,事业单位在预算决算后没有及时给出细致的、有针对性的预算绩效报告,使预算绩效无法指导单位的内部控制,预算多季度异常、预算绩效考核不客观等问题难以解决。

    三、完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内部控制流程的建议

    (一)在财务内控领域科学引入战略管理

    要保证事业单位将战略管理思想应用到预算管理活动中去,单位预算会计人员需要优化预算内控认识、战略思想认识。一是引入和应用战略思想认识。这要求事业单位逐步形成完整的战略思想认识,使战略思想映射过去、预测未来、定位内部控制的职能认识基本形成。例如,认识预算战略思想映射过去的职能,是指单位要将预算管理计划纳入长期规划,不仅使其预测未来,还要让其反映过去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难点、痛点,从而为单位预算管理提供足够有价值的预算信息。二是完善预算战略认识。单位要将战略管理思想因地制宜地应用在财务内控领域,提升预算战略的内部定位,使预算战略思想在单位内部受到足够重视。例如,在单位监察委员会、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等监督部门中,设置常规的预算战略培训活动,使单位高级管理者能够充分认识和掌握预算战略的定位、内涵,以便加深对事业单位预算战略的内控认识。三是在单位内部形成全员战略认识。这要求单位基层职工和中高级管理者充分理解预算执行效益对单位未来发展战略的影响,从而发挥预算管理对单位战略执行的积极影响。例如,要求基层职工有序可靠地上报预算项目额度,从而杜绝预算编制不可靠、预算执行效果不佳的现象。

    (二)完善内控监督机制在预算管理流程中的参与方式

    要保证预算执行环节对预算绩效的反映形成足够正向的影响,单位需要保证内控监督机制参与预算流程。一是保证预算执行监督机构的建立。事业单位在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同时,需要对预算执行控制机制进行组织设计,使预算监督岗、预算会计专员等岗位职责得到细化设置,从而保证单位预算控制监督力度的加大。二是优化预算编制监督。这要求单位预算管理人员监督预算编制过程的实地调研和市场研究环节,使单位预算编制的可行性足够强、因素参考面足够广,最终实现单位预算精细化管理的目标。三是预算执行监督权限的分离设置。这要求事业单位保证预算账和财务会计账的编制权限分离,同时保证预算会计岗和财务会计岗的分离设置,以便强化对单位预算执行环节的执行监督,最终促进单位预算执行效益的提升。

    (三)完善预算绩效考核反馈方法与预算信息的内控沟通机制

    要加大预算绩效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的指导应用力度,单位可以参考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是保证预算绩效目标的设置符合实际。这不仅要求事业单位对预算内收入设置合理可靠的预算绩效目标,而且要求事业单位对预算外收入等資金项目设置弹性灵活的预算绩效目标,使预算绩效的反映贴合现实,最终便于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的客观反馈。例如,针对预算外收入,包括货币性资产及非货币性资产捐赠、保证金收扣等,事业单位的预算目标设置为未知数账户或待评估账户,使预算绩效的考核依据足够科学。二是健全预算绩效反馈机制。也就是说,事业单位在预算决算后,不仅要进行部门绩效通报,还需要给出细致有针对性的总体预算绩效报告,使预算绩效有力指导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妥善改善预算多季度异常、预算绩效考核不客观等现象。例如,部门预算绩效通报结果与个人奖惩评价挂钩,以刺激职工的预算执行积极性。三是完善预算绩效信息的个人、部门沟通机制。这要求事业单位针对预算个人信息交换、预算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沟通机制,使单位预算奖惩信息公开平台基本确立,包括单位内网预算信息化平台、单位内部事业群平台等,从而保证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架构上搭建起稳定持续的预算信息沟通平台,最终提升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效益。

    四、结语

    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控制存在预算战略意识弱化、预算编制执行欠缺等问题,事业单位要让预算管理问题得到妥善解决、预算管理水平健康提升,需要充分利用内部控制工具,使内控信息沟通、内控监督、内控岗位分离机制充分参与预算管理活动,以实现单位预算效益的提升。

    (作者单位为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

    [作者简介:沈晓莉(1985—),女,四川都江堰人,本科,会计师,研究方向:事业单位预算资产管理。]

    参考文献

    [1] 魏张彬.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20(11):102+104.

    [2] 徐庆.新常态下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策略探讨[J].时代金融,2020(08):98-99.

    [3] 郭敏.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研究[J].纳税,2020,14(08):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