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创作的发展状况及前沿
郭阿健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各个民族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少数民族舞蹈是我国文化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舞蹈创作中能够充分的反应出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少数民族舞蹈的创作需要一定的文化背景,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社会文化不断变化,由此对少数民族舞蹈创作形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文章对于我国少数民族舞蹈创作的发展状况以及前沿进行了分析,为我国少数民族舞蹈创作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创作;前沿
不同的社会背景会催生不同的社会文化,在特殊的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舞蹈的创作思路以及创作形式会发生很大的改变。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舞蹈艺术的创作都是以时代背景为创作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灵感,从而通过肢体语言表达人们对生活的态度。我国的社会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而每个阶段的少数民族舞蹈创作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在对少数民族舞蹈创作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可以为以后的创作方向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
一、建国初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的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创作
建国以后我国的各项生产逐渐恢复,人民的生活开始稳定,为少数民族舞蹈创作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建国后人们的心情比较激动,能够在和平的环境下生活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人们充满了对新生活的向往。所以在那个时代的少数民族舞蹈创作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色,表达的思想比较明确,并且开始研究舞蹈结构和人物形象设计,能够更加充分的表达出舞蹈中的情节,善于使用质朴和自然的动作,创作的灵感主要来源于生活和实践。那时的舞蹈编导大多是演员出身,对舞蹈创作充满了热情,所以为了体会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会深入少数民族内部去体会生活,尊重民族本身的舞蹈传统,能够真正的体现出少数民族的文化生活,在舞蹈创作中充满了真情实感,这是对生活的真实演绎,所以才能够创作出具有长久生命力的舞蹈作品。
20世纪40年代是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创作的发轫期,在几位海外归国舞蹈前辈们的努力之下,一直沉默于边疆、边远地区的部分少数民族民俗舞蹈被激活了,堂堂正正地登上了表演舞台。不过,这时期的少数民族舞蹈还处在原始的收集整理阶段,舞蹈风格简单朴素。海外回国的舞蹈前辈们借用西方现代舞创作思维,努力运用风格化的民族身体语言来表现民族的气质与精神。自此之后的60多年的发展变迁中,少数民族舞蹈创作发生了极大的结构性转变。
二、中国少数民族舞蹈艺术创作的复兴
十年文化大革命,对我国少数民族舞蹈创作是灾难性的时期,也是舞蹈创作最为低迷的时期。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我国政府对于民族关系以及民族政策方面颁布了一系列的决策,对于少数民族舞蹈创作提供了新的天地,我国的少数民族舞蹈创作也进入了全面复兴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少数民族舞蹈创作中主要是反映“四个现代化”,充分的展现出民族精神面貌以及各自的特色,表现形式比较新颖,在创作样式多样化,主要突显了人民性、教育性、娱乐性,舞蹈编导为了创作,会对民族文化遗产进行深入的挖掘,在确定主题之后,会运用风格化的方式表现民族文化的魅力。在这段时期,我国舞蹈艺术工作者非常注重对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抢救和继承,开始对边缘化的舞蹈进行重新整理和传承,在舞蹈题材上进行拓展,强调少数民族文化的个性。通过舞蹈艺术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拯救了一大批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为我国未来少数民族舞蹈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这一时期,少数民族舞蹈创作开始注重理性主导,肯定现代性,积极为社会变革服务。但不足的是缺乏对现代性的反思与审视,使少数民族民俗舞蹈被现代性肢解得面目皆非,不能够充分体现出少数民族舞蹈审美的现代性,进而限制了它的发展。
三、少数民族舞蹈创作的多元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少数民族舞蹈创作进入了理性探索阶段。这一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歌舞创作出现了规模化、结构化、风格化、技术化等特征,舞台艺术表现更加精美,带有情节和色彩的作品增多。此外,还出现了新的创作体裁,如舞蹈诗、大型歌舞等。新时期以来,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创作从复兴走向繁荣,它以参与民族的广泛性、作品题材的丰富性、作品内容的时代性、作品体裁的创新性而构成这一阶段的民族舞蹈的创作特征。
20世纪90年代以后,是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多样化的进一步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代表性的民族舞蹈有《春香传》、《阿诗玛》、《森吉德玛》等,是中国少数民族歌舞从抒情歌舞向剧情歌舞迈进的时期。民族剧情歌舞的大量出现,表明从这时期起我国已有了一批能够驾驭少数民族舞剧创作的舞蹈编导。同时,舞剧创作已引起了艺术市场管理者们的关注,有些舞蹈艺术家们将舞蹈创作与艺术生产等同看待,认为舞蹈也包括系列程序,如动机、艺术构思、作品完成、作品宣传、作品演出等,也有一套较为完整的生产流程和相应的规则。舞蹈编导的艺术修养、主创意识、本体意识、个性自觉、风格重构等都能影响作品的品质。
21世纪,网络技术全球化、动漫技术兴趣化、多媒体技术普及化,中国少数民族的舞蹈创作也受其影响。这时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创作出现了两种状态:即一种以多媒体技术和西方现代舞创作技术来重构中国少数民族舞蹈的表演形式,传统与现代融合。另一种将中国少数民族民俗歌舞资源与自然生态环境、旅游文化相结合而打造的典范性作品。这类山水旅游类的民族歌舞艺术家往往由电影界、舞蹈界等大腕级人物担纲,这类创作讲究大规模、大场面、大制作、作品往往呈现大气派。这一时期的舞蹈创作充满了商业营销气息,好看好玩,但已失去了纯真与质朴。
四、结束语
少数民族舞蹈的创作充分的反映了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特征,在舞蹈编导的过程中,通过对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民族文化的了解,基于传统文化的基础,在故事情节以及肢体语言的表述下,能够展现出一个民族以及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受到政策环境、文化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的约束,在少数民族舞蹈创作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时代少数民族舞蹈创作方式的研究,能够深刻的领悟到舞蹈创作的内涵,为我国少数民族舞蹈的未来创作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冯宁.试论民族舞蹈创作与民族文化的联系[J].艺海,2014-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