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圣经》中多重背叛与宽恕
张蒙蒙
【摘 要】《圣经》中记录了上帝创造天地万物和人类的过程,在后续的各个章节中重点记录了上帝对人类的关爱、惩罚和救赎,人类的行为也出现了从顺从到背叛再到忏悔和顺从的循环模式,但仁慈的上帝始终未对人类彻底失望,当自私的人类向上帝一次次苦求时,上帝依然出于慈爱,对人类施行拯救。
【关键词】《圣经》;背叛;背叛;宽恕
中图分类号:I06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9-0228-02
《创世纪》记录了上帝创造天地万物和人类的过程,从生态环境角度看,上帝将各个生态因素均已考虑完全,其中非生物因素包括了水、土壤、阳光、空气等必备因素,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动物等。环境条件已具备,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人并赋予人类有管理其他万物的权利,人类可以享用树上、地上产出的果实,也可以管理和食用飞禽走兽,就像父母给子女创造了良好生活环境一样,上帝也同样给人类以优越的生存条件,然而人类并没有遵循法则,靠自己的劳动和努力从自然中获取,再回到自然之中,而是心中持有欲念,不听从上帝的嘱咐,也不对上帝的宽恕和救赎感恩。《圣经》描写人类无数次背叛上帝,又无数次向上帝哀求以获得救赎,这条线索贯穿全文,反复无常的行为折射出人性自然状态中恶与自私自利、不知满足的一面.
一、反复背叛
《圣经》中描写的东方伊甸园生活环境颇为适宜,有满园各种各样的果树,又有河流滋润土壤,上帝创造亚当并命令他管理伊甸园,仁慈的上帝为了不让亚当感到孤独,又创造了夏娃来陪伴他,但是自由自在的生活并没有让他们安于现状,面对狡猾的蛇的引诱,夏娃露出了贪婪的本性,她不满足于食用园中其他树上所产的果实,对上帝禁止食用的能分辨善恶之树的果实也渴望品尝,偷食禁果的夏娃又让亚当吃了禁果。这是人类第一次背叛上帝,也是基于此次背叛,原罪这种观点已被很多人接受。
面对上帝的审问,亚当将错误推卸给了夏娃,而夏娃又推卸给了那条蛇。审讯的描述很简单,但是反映出人类始祖诸多缺点:心存贪欲,不听从命令,经不住诱惑,逃避责任和相互推诿。智慧树的果实让人类眼睛明亮了起来,同时也打开了人类的罪恶之路。亚当的儿子该隐不但不听从上帝的教诲,反而因为上帝不喜欢他的所作所为而嫉妒其兄弟亚伯,心怀不满的该隐竟残忍地杀害了亲兄弟,在上帝质问该隐时,他也选择了逃避撒谎,情形与上帝质问夏娃时一样。这是人类第二次背叛上帝。同样的情形发生在后世雅各家中,雅各其他11个儿子因嫉妒他们的父亲偏爱小儿子约瑟,把约瑟卖到埃及,且向他们的父亲撒谎。当世上人逐渐多起来时,罪恶也随之增加,上帝为此感到忧伤,且后悔创造人类,上帝决定将除义人诺亚一家之外的人类和动物一并毁灭掉。较之于人类,《圣经》中并没有明确说明其他动物的罪行,只是说所有有血肉的生物都有自己败坏的方式,包括地上走的和天上飞的。笔者认为,引诱夏娃偷吃禁果的蛇可能是一诱因, 《创世纪》所述,在上帝创造的其他动物中,唯有蛇比其他动物更为狡猾。《新约》中魔鬼撒旦也曾化身成蛇引诱过耶稣,那么其他没有蛇狡猾的动物的行为同样也不被上帝所接纳,上帝需要的是一个纯粹的、充满 “义”的世界。于是上帝发动洪水将地上一切有血肉的动物全部毁灭,同时也在方舟中拯救了诺亚一家和百兽,类似于自然界挑选优秀的种子和健康的动物作为母本以繁衍出强壮优秀的后代,上帝拣选在他眼中蒙恩的义人诺亚及家人作为人类的希望,在诺亚向上帝献上馨香的燔祭时,上帝不仅看清了人类生来就恶的一面,也看到人类可教育的潜质,于是上帝就与诺亚家人和其他一切万物立约,以彩虹为证,不再用洪水毁灭世间有血肉之物。然而人类总是忘记上帝的救赎,诺亚的后代不思悔改,自我膨胀,竟然妄图建造高耸通天的巴别塔,以炫耀自己的能力,此时的人类已有了骄傲和狂妄自大的心理,上帝再次惩罚了人类,变乱他们的语言,把他们分散到世界各地,这顺应了上帝的本意,要让人类遍布各地,生养众多。
《出埃及记》对以色列人的背叛的描写,更能充分显示人类对上帝信仰的脆弱。经文中说,埃及人奴役了以色列人几百年,痛苦不堪的以色列人向上帝发出了哀求,于是上帝派去了摩西,摩西让法老认识到上帝的强大与不可抵抗性,也为以色列人能平安离开埃及打下了基础,逃离法老奴役的以色列人很快忘记上帝的救助,忘记了上帝在西奈山上对百姓提出的 “十戒”条律,竟然拜起了金牛犊,值得指出的是,摩西的同胞兄弟亚伦也参与了金牛犊的制作,作为上帝神迹的直接见证者和以色列人的领导者之一,亚伦思想的沦陷进一步证明人性的善变。悔改就会得到宽恕,执迷不悟者将会受到处罚,上帝对知错者原谅的同时对不知错者给予严厉的惩罚,有3000名拜金牛犊者被杀,悔改者被降以瘟疫以作警示。
上帝说“你们若遵行我的律例,谨守我的诫命,我就给你们降时雨,赐予你们平安,你们若有敌人,他们必倒在你们的刀下……你们若不听从我,遵守我的道,背弃我的约,我就按你们的罪,加七倍降灾于你们。”在《利未记》与《民数记》中,有大量的篇幅描写上帝对民众的要求与相应的恩惠,在道德与戒律层面基本上可以粗略地认为是围绕“十戒”展开,听从上帝的人终能到达上帝应允的流着奶和蜜的地方,背弃上帝者将受到严厉处罚,包括天灾、疾病、敌人的入侵,等等。然而,德福与受罚鲜明的对比并没有让一些顽固的人们清醒,他们在旷野上遇到困难时便忘记上帝的教诲,开始发起牢骚,缺少食物时他们向摩西抱怨,面对敌人时,他们又退缩害怕,竟怀念起在埃及的奴役生活,他们反复地试探着上帝,不断怀疑着上帝的安排和上帝与他们的约定,在摩西一次又一次的哀求之下,上帝抑制住怒气,选择饶恕反复无常的以色列人而没有杀他们,但是众人受到惩罚,要在旷野中飘荡四十年,要在旷野上担当罪孽四十年,唯有一直专一跟随上帝的人才能得到迦南之地。
旷野上的苦难生活可以理解为上帝在教育以色列人要专心地跟随他,谨记他的教诲,记住上帝与他们的约定。上帝多次向他们施展神迹,化解他们的灾难,没有食物时,天降玛哪;没有肉吃时,上帝让海风吹来鹌鹑;没有水喝时,上帝让石头流出清泉。民众的每一次怀疑和抱怨都被神迹击碎,上帝始终抱着宽恕之心来坚定一些顽固的人的信心,用爱和帮助来感化他们。当耶稣的门徒问耶稣宽恕人的次数时,耶稣向门徒提出的要求是宽恕人到七十个七次,上帝也是这样对待知道悔改的人。
《民数记》《申命记》及《约书亚记》中记载了以色列人是如何在上帝的指引和帮助下得到迦南地,十二支派如何分配到上帝应许的美好之地,同时也不止一次重申上帝的诫命和例律,在战争胜利后展开诫命的叙述,同时也对违背上帝者给以警告。《约书亚记》中清楚记述着每当以色列人背叛上帝时,敌人就会发起对以色列人的进攻,并将他们征服。每当以色列人在被压迫的痛苦中悔改,哀求上帝时,上帝便又发起慈悲之心,派遣被拣选之人拯救以色列人,民众在不断背叛,上帝在不断垂怜。
二、结语
整体来看,人类从顺从到背叛再到忏悔和顺从的循环模式穿插在《圣经》之中,作为一条隐线来对人类的信仰行为进行描写,展现了人类的自私善变和信仰的脆弱,但是仁慈的上帝始终未对人类彻底失望,依然用不断的惩罚和救赎来教育人类要真心悔改,坚定信心,全心全意跟随上帝。相信在爱的滋养下,人类终会明白上帝的苦心,不再背叛他,不再偏离其道。
参考文献:
[1][加]弗莱.伟大的代码:圣经与文学[M].郝振益等译.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61.
[2]杨洁.《圣经》与美国文学[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04).
[3]张建刚.《圣经》对欧美文学影响之探析[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5(11).
[4]石慧.圣经对英美文学的影响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