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中地理空间思维的培养

    廖碧云

    地理学科的综合思维是指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与能力,它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地理空间思维。人文地理具有宽泛性、综合性和时事性的特点。一节优秀的人文地理课不仅要生动有趣,还要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帮助学生构建整体性、系统性的思维模式。实践表明,构建区域背景、设计“大”问题、辅以材料、激活小组讨论、构建思路框架是培养地理空间思维的有效方法。在此,将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课为例,对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中培养地理空间思维的方法进行探究。

    一、地理空间思维的内涵与特点

    地理空间是物质、能量、信息的数量和行为在地理范畴中广延性存在的表现形式 。地理空间思维则是对地理信息的感知、提取、概括和联接等。

    地理空间思维具有形象性、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地图是表达地理信息最常见的方式,可凸显地理空间思维形象性的特点。用地理信息进行空间行为决策的重要方式是“表述联接”,即空间信息用属性信息来表述,属性信息用空间信息来联接。二者是耦合的关系,体现出地理空间思维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二、在人文地理教学中培养空间思维的方法

    培养地理空间思维,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多种信息的解读并建立信息关联,由此进行空间行为决策。在教学中,可参考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构建区域背景。区域的范围较大,能给学习者提供大量信息,因此以区域分析为背景进行地理空间思维培养更高效。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课,以贴合学生生活的苏州市为背景,利用大量的空间信息、数据信息和生活信息,进行归纳、演绎、抽象、综合,可促进学生空间思维的发展。

    二是设计“大”问题。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常会将知識点逐一分化,再以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但这种细化型的提问,在培养学生系统分析能力上效果欠佳。而以更大的问题为导向,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利用素材和数据,对资料进行甄别、分析与整合,从而有效提高空间思维的综合能力。在解决“大”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尝试透彻地分析问题,这就是对思维最好的训练。此外,学生还可能受到启发而提出新的问题,更有利于发展地理空间思维。如本课提出的“大”问题是“探究姑苏区的未来发展方向”,鼓励学生对姑苏区的发展各抒己见,促进了学生主动去关注并思考身边的地理现象。

    三是辅以材料。“大”问题的解决需要从更多资料中获得数据。这些资料可以是学生课前收集的,也可以是教师在课前协助学生收集的。材料的形式不限,可以是图片、地图、数据等,但每种材料必须有主题,能体现出一至两个地理信息。如本课的辅助地图包括政区图、景点和文化产业园分布图;图表包括地价表、人口数据表、专利分布表、工业资产总额及增长图、零售总额分布表;文字材料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规划、医院和学校搬迁资料、学生对苏州的印象或感想。课例资料以地图、图片、图表、文字等形式呈现,从数据类型上看,既有空间数据也有属性数据。学生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选取、概括、分析、联接和整合,在此过程中培养地理空间思维。

    四是激活小组讨论。由于要解决的问题较大,而且数据较多,学生仅靠个人的力量很难在一节课内完成分析、整合数据并提出方案的任务,因此可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先进行问题细化和资料分化,再进行充分的分析解读,最后实现整合。如本课将“探究姑苏区的未来发展方向”这一“大”问题分化为四个小问题,分别由四个小组进行讨论,并进行数据的联接和构建。为了激发小组讨论的积极性,除了要将问题细化之外,更要合理地进行组织、分工与合作。小组长负责分派资料、整合讨论结果并代表本组发言;其他小组成员也都有自己要承担的任务,如根据分派的资料概括地理信息,其中记录员要负责记录每个组员的发言。总之,小组学习要求“人人有任务,个个要发言”。

    五是构建思路框架。如何将数据进行关联和分析,是培养地理空间思维的关键。思维过程通常包括一系列的分析和综合活动,是一种抽象、概括、归类、比较、系统化的过程。本课采用了SWOT分析法构建思维框架,将学生随机分为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风险(Threat)组,并开展小组讨论。各小组要选择合适的资料,在组内概括并提炼出每一组数据中的关键地理信息,再将信息整合到思维框架中,形成最终汇报稿。

    三、在人文地理教学中

    培养空间思维的评价方法

    对于教学效果,一般可通过答题正确率进行评价或通过展示汇报进行评价。在人文地理课堂上,采用展示汇报的方式进行评价更加生动活泼,深受学生欢迎。

    在本课中,优势组的汇报是:姑苏区有三点优势,即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商业发达,文化创意产业起步早。其中,优势最大的是历史文化资源,因此姑苏区的发展重点是整合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历史文化的世界级名片。劣势组的汇报是:姑苏区人口增长缓慢,工业产值下降,工业科技创新不足。姑苏区工业衰退的趋势明显,将本区的工业外迁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整合土地资源,以独特的魅力吸引人口。机会组的汇报是:姑苏区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和规划,具有政策支持的优势;另外,医院和学校的外迁减轻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压力。风险组听取汇报后,提出了质疑:如果工厂、医院、学校的外迁导致姑苏区的人口大量外迁,而历史文化名片的打造主要吸引的是游客,常住人口的减少是否将对姑苏区的长远发展不利?学生们的汇报精彩纷呈,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

    评价方法以互评为主,自评为辅。互评结果在汇报结束后当场反馈给学生,评价结果使学生体会到了被肯定的喜悦。学生自评由教师课后审阅后再裁定,最后得出总评。这种评价方法操作简单,可及时进行评议,在常规课堂教学中实施比较高效。

    实践表明,构建区域背景、设计“大”问题、辅以材料、激活小组讨论、构建思路框架的方式能够将地理属性数据落实到空间上,使学生通过对地理信息的感知、提取、概括、联接和整合,有效训练地理空间思维,并形成自己的观点。这表明,在人文地理教学中通过以上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是有效的。

    (责任编辑?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