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促进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育
金芝
摘 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绘本教材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绘本; 道德与法治;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15?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3-052-001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看画面、讲故事等多种手段,能够将道德与法治课生动形象地展示到学生眼前,这样更加有助于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本文主要通过绘本教材在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运用绘本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二年级上册第1课《假期有收获》一课,本节课的核心问题是让学生明白假期用心过,才能有收获。我们学校90%是务工子女,对于假期其实也是家长头疼的一件事。因此利用道德与法治课堂指导孩子客观地接受现实,合理应对这样的现状,引导他们“愉快、积极地生活”,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节课教材一开始就出现绘本《小强的暑假快乐吗》,教师可以抓住这个特色,从绘本入手,让学生先看看绘本上小强的暑假是怎样的,再分享自己的假期是如何過的,让孩子知道父母不能陪伴也是为了生活,自己可以制定一个合理的暑假计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去过每一天,也能过出一个精彩的假期。
运用好绘本导入方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恰巧符合自己的状态,一针见血地揭示了主题,突破了重点,让孩子们感受到书上居然写的和我们的实际生活是一样的,多么的有趣,从而达到其他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效果。
二、立足绘本教材,愉悦教学过程
周末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充满期待的日子。因为大人也一样,孩子更加会有这样的期待。二年级特地安排了这节课,说明如何安排周末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需要正确引导,让孩子们能“愉快、积极地生活”,这样的生活也是要在成人帮助下能定出自己可行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习总书记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对于每一个年龄段的人来说都是适用的,从小给孩子种下一颗种子,来年定会绽放出花朵。
《周末巧安排》一课,第一环节说说我的周末,书上的正文是一个日记体的故事,讲述了周末去书店的经历。紧接着,让孩子们畅谈自己的周末是如何过的。然后就出示了《小宝,不可以》的绘本,取材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通过阅读,让孩子们知道日常生活中父母所反对的很多行为,这些行为正是大家喜欢交流和反思的话题。比如:周末我睡个懒觉;周末作业我晚点做……“早起?晚起?”和“先做?后做”,都是孩子们平时的表现,引导孩子们说说周末该如何做到这些。在绘本的每一个场景中,都出现了“不可以”,其实是一种隐形的来自家长的命令或者提醒,引导孩子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如果有事先有约定,自己却有了懈怠之意不想坚持学习了,“不可以”这样的提醒和制止是有必要的。如果是家长强势让孩子“不可以”,作为孩子也要正确的和家长沟通自己的想法,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说出来,有时也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绘本《小宝,不可以》就是对正文的一个诠释,虽然文字少,但是充满着大道理,我们老师要用好绘本,不是机械的出示一张张图片,可以让孩子描述上面画了些什么,仅有的文字和画面有机的结合,想办法将图片串成小故事。在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中,引导孩子观察图片,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大胆想象、表达绘本故事。
三、寻找绘本故事,丰富教学内容
新编的《道德与法治》课本中已经有很多的绘本,用好教材的绘本也能上出精彩的课堂。但是如果我们按部就班地去上,必然会枯燥乏味,而且用不着半节课就会将内容上完。所以,作为教师可以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围绕该主题,我们也可以补充一些相关内容的绘本,充实文本内容,让学生触类旁通,从而强化印象、加深体会。
比如在教学第13课《我爱家乡山和水》一课时,教材上的绘本是《傣家竹楼的传说》,一方面引导学生寻访自己家乡山水风景的传说故事,感受家乡的乡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另一方面,也可拓展学生的视野,结合学生实际,我们的孩子来自五湖四海,每个家乡都有不同的乡土气息、文化习俗,让孩子们自己寻找这方面的绘本,课上交流,让孩子们感受不同地区人们的乡土风情。
有些绘本与所学主题活动的题旨是不谋而合的,属相同或类似的道理,因此可用来作辅助性的材料,将绘本资源的价值充分利用,课内课外里应外合,不但教学目标轻松达成,而且能使孩子们从故事中汲取了丰厚的精神力量。
四、按照绘本故事,引领生活实践
绘本作为一种新的阅读补充形式,具有内在独立价值和教学意义,是解决小学低年级阅读问题的途径之一。绘本中蕴含着很多的哲理,也成为老师们上课的抓手,恰当的运用也能成为课堂中的亮点。对于一节道德与法治课来说,课堂上能使孩子们的心灵受到了触动或震撼,将道理真正转化为孩子们的道德认识,并引发道德之行。但是,再完美的课也只局限在课堂中,课堂还是局限在有限的时间中,道德与法治的根本落脚点在实际生活中,教师讲到七分,还留下三分“韵”。所以教师需要适当拓展绘本故事,通过课后延伸的方式来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教育。
比如在教学第11课《大家排好队》一课,绘本故事《守规则、懂礼让》是本节课的一个延伸和补充,让孩子们懂得遵守排队规则、礼让特殊人群的关系,反映了规则与道德间相互补充、融合的关系。这里绘本的八幅画,要学生自己看、自己悟,不是所有的绘本都需要教师去讲解,有时也会失去绘本的意义。绘本可以让孩子自己读,留给孩子思考的空间,每个人理解的可能都不同,这样有助于每个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独立思考后让学生说出来,再次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再与人交流,达到思维的碰撞。
当然,上好道德与法治课不是绘本故事会,也不是绘本串烧,绘本在课堂教学中只能起一个辅助作用,我们在操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所选的主题特点来选择适当的绘本,适时适量的运用,切忌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只有这样,绘本才能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发挥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增强课堂的知识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最终让道德与法治课不是一门空洞的说教,一定要发挥到平时的道德言行中,促进学生塑造一个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袁晓峰,王林,等.图画书阅读——引领孩子快乐成长[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7
[2]林圣洁.绘本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J]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