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体育教材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张庆新 毛振明
摘要:运用教材相关理论对我国近现代体育教材的发展演变历程进行剖析与评价,结果显示:我国近现代首部体育教材是1903年出版的《蒙学体操教科书》,不同学段体育教材的发展存在差异性与潜伏性,教材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多、优、精的漫长历程,不同时期大中小学体育教材发展存在统一性与不平衡性,呈现出社会、教育、经济、文化、体育因素的制约性与时代性等规律。中国未来的特色体育教材应强调民族传统特色,加强大中小学的衔接性和实用性。教师和学生用书的特色、数量和质量将在不断完善的教材管理制度中得到体现和增长。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教材;近现代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6-0068-04
Review and expect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xtbooks in modern China
ZHANG Qing-xin1,MAO Zhen-ming2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Art,Beijing Education College,Beijing 100009,China;
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China)
Abstract: By tracing physical education textbooks published in various periods in modern China, the authors dissected and evaluated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of sports textbooks in modern China by applying related textbook theories, and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since physical education textbooks in modern China, represented by the Gymnastics Textbook for Children published in 1903, officially went on the stage of history, there have been differences and delitescences in the beginning of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xtbooks at different study stag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xtbooks had gone through a long process from none to many, excellent and exquisite;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middle school and element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xtbooks in different periods is unified but unbalanced, showing such patterns as the restriction and time nature of social, education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sports factors, which has inspirations for making physical education textbooks with Chinese features. By describing major characteristics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xtbooks with Chinese features in the future, such as emphasizing traditional national features of the textbooks and strengthening connections between college, middle school and element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xtbooks, the authors dre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textbook selection will be more rational and practica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xtbooks used by teachers and students will be more distinctive;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will be increased/enhanced synchronously in the constant perfection of the textbook management system.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physical education textbook;modern education
教材是供学校进行体育教学使用的材料,是体育学科传承体育文化和满足学生体育知识需要的载体,在体育教育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当前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中,特别是在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背景下,新兴体育教学内容开发、传统体育教学内容淘汰、体育教材内容选编与分类、体育教科书多样化与使用等等与体育教材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日益突显[1]。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我们对体育教材缺乏宏观认识有密切关系,在宏观认识中最重要的是“从历史和社会发展角度看体育教材”。但是,当我们试图寻找“历史和社会发展中的体育教材”时,却发现关于这方面的系统研究近乎零。因此,全面而系统地回顾与梳理我国近现代体育教材发展演变历程,分析总结其历史经验与教训,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研究对象是癸卯学制颁布至今的中国近现代100多年普通教育中的大中小学体育教材。“体育教材”概念界定为“狭义的体育教材”,即体育教科书,且仅包括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不包括挂图、卡片、光盘等教学材料。据现有资料显示,查到中国近现代体育教材共计出版1 687册[2-7]。
1中国近现代体育教材的回顾
1.1清朝末期(1840~1911年)
具有近代学科体系的体育教材,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废科举、办学堂、开民智的热潮中问世,经历从直接翻译到改编外国体育教材的过程。清末时期的体育教材,起步建设受洋务运动兴起、教会学校传播、近代学制确立等影响,出现第一本小学、中学、女子体育教材(即1903年坪井玄道与田中盛业著,丁锦译的《蒙学体操教科书》;1904年由作新社译的《普通体操法》;1907年左右科学书局出版的《女子体操教科书》)[8]。编写出版主要集中在小学堂,内容以兵式体操为主,大中小学内容千篇一律,没有中国传统体育内容(如武术);编写形式主要是直接翻译和改编日本体育教材,存在简单模仿和抄袭现象;编审制度非常严格,从壬寅学制到癸卯学制都对各项课本的编审作出相关规定[9],形成新的编写出版格局,各学堂、书局均可编写教科,逐步由私家出版进入私家与官编出版并行时代。虽然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呈现出形式多种多样,但实施状况大多不尽人意。
1.2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时期(1912~1926年)
具有真正近代体育意义的体育教材,是在20世纪初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和文化背景中产生的,经历了改编外国再到自编体育教材的过程。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时期体育教材的新发展受中华民国成立、新文化运动兴起、新学制确立等影响。内容中兵式体操的地位上升至最高点后逐渐衰落,并在1923年制定的《中小学课程纲要草案》[9]中被废除;内容安排的科学性明显提高,中国传统体育正式进入体育教材。与清末相比,编写出版数量基本一致,依旧主要集中在小学,没有出现学生用书的身影。民初以改编和重新撰写为主,壬戌学制颁布后由学习日本转为仿照美国;编审权力上下变换,曾将审定权力从“学部”下放到“省图书审查会”,随即便强调一律由教育部编行或审定[9],出版格局从激烈竞争趋向暂时稳定;但实施状况很不平衡,发展受到师资力量、场地器材等因素的限制。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时期的体育教材,出版数量趋于稳定,质量逐渐提高[10]。教材的体例、内容,由学习日本转为仿效美国,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在体育教材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具有欧美性质的近代体育项目也得到长足的发展。
1.3国民党统治时期(1927~1949年)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体育教材形成了改编外国体育教材和自编体育教材并行的局面,新局面的形成与发展受国民党政府成立、抗日战争爆发、国内革命战争接踵而来等影响。国民党政府为了战时需要,规定在中学以上学校增加军事训练内容;与前几个时期相比,编写出版数量增幅较大,依旧集中在小学,教材内容丰富且基本稳定;编写形式延续学习美国模式,国民党政府开始着手体育教材建设工作;体育教材编审制度不断变革[9],但由国家审定的基本宗旨没有改变;关于体育课程与教材的法规文件颁布达40余件[10],但由于社会制度和经济落后等方面的原因,颁布与实施存在很大的差异。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体育教材,进步发展是主流,教材的体例、内容,受到美国、德国体育教材的影响较大。
1.4建国初期(1949~1957年)
真正成为完整的教学科目和系统的学科体系的体育教材,是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完善和形成的。新中国成立揭开中国学校体育的新篇章,现代体育教材经历一个从无到有、逐步发展的过程。建国初期体育教材的发展受政治影响,“一边倒”全面学习前苏联,积极和消极影响并存。教材、教法、形式等方面存在中国共产党统治、国民党统治、日伪统治3种不同性质体育的历史痕迹;出现第1套全国通用中小学体育教材,即1956~1957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的《小学体育教学参考书》和《中学体育教学参考书》,以及近现代第一批大学体育教材——《普通体育课教学参考书》、《体育专项课教学参考书》、《体育提高课教学参考书》、《体育保健课教学参考书》[11]。编写出版数量及其所承载的内容均减少,以基本体操和游戏为主,缺少球类、武术等内容,转向以劳卫制内容为主;使用全国统一的必修教材,重视“三基”的传授。
1.5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1958~1965年)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学校体育工作受国家政治、经济的影响,经历曲折的发展过程,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教材建设也正处在摸索前进的阶段。这一时期的体育教材基本摆脱前苏联的模式,初步形成我国学校体育教材体系,如将教材分为基本教材和选用教材两类,增加民族特色、理论知识教材内容。与建国初期相比,编写出版数量有所减少,中小学基本持平,但出现室内和少数民族体育教材,如湖北省教育厅体保科的《中学体育课室内教材》(195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和体委组织的体育课程编写组编译,新疆人民出版社于1963~1964年出版的《中学体育教材》(4册)。教育部开始重视系统体育教材建设,武术等重新进入体育教材;受体育选修课程改革的影响,首次设置选修教材,约占总授课时数的20%[12]。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体育教材,基本摆脱前苏联的模式,中小学体育教材稳步发展,大学体育教材有了新的突破,教材的体例、内容初步形成具有我国特点的系统的体育教材的雏形。
1.6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
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领域是受破坏的重灾区,不光教材被批,而且教师、教法、制度、教育思想也被全盘否定,学校体育工作遭到严重的推残,体育教材建设走了不少弯路,发展受“左”的思想影响较大,体育课被改为军事体育课,全国20个左右的省市开始编写出版军体课教材;编写出版数量未见减少,与教学大纲的零颁布形成鲜明对照;教材以军事项目为主要内容,几乎失去体育的意义。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体育教材,受左倾思想的影响,经历从“以劳代体”、“以军代体”,基本脱离体育教材本质内容的过程,没有颁布任何体育教学大纲,但教材数量并没有减少。
1.7拨乱反正全面恢复时期(1977~1985年)
拨乱反正全面恢复时期的体育教材,出现学生体育课本(如1982年,辽宁省鞍山市编写中学体育课本,并在省内被8个市试用[11]),填补建国后的历史空白;但内容未能完全摆脱前苏联模式的影响,且未能及时更新,基本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围绕竞技运动编订,忽视广大学生的现实需要和未来生活工作的需要;与文革时期相比,编写出版数量增幅较大,教材课时安排趋向科学化;突出“增强学生体质”指导思想,打破“以竞赛为中心的编排体系”;改变全国统一、只重视必修内容的局面,允许部分省市自行编制特定范围使用的体育教材,并加大选用教材的课时比例;教材改革引起大家的重视,并开展各式各样的探讨和实验活动[13]。
拨乱反正时期的体育教材,出现教师用书与学生课本并存局面,逐步恢复并有所发展。教材虽未能完全摆脱前苏联的模式,但也初步形成我国特色,体育课程教材建设走向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1.8改革开放高速发展时期(1986~2007年)
1986年至今是我国改革开放高速发展时期,学校体育工作也得到新的发展,在各个方面开花结果。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创新等为体育教材建设的繁荣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的体育教材体系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这一时期的体育教材,灵活性和适应性得到加强,尤其是2001年新课程标准取消对教材内容的规定性,曾将连续通用近百年的“体育课”改为“体育与保健课”,同时出现名为体育与保健的教材;与中国历史上任何时期相比,编写出版数量都大大增多,大中小学体育教材均创各历史时期的最高点,特别是在大学,新世纪出现繁荣创新局面;教材编写不断注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思想,注重改革教材编排结构;编审制度由“国定制”转变为“审定制”,形成“一纲多本”或“多纲多本”局面;但学生体育课本出版曾经出现一定程度的泛滥,教材内容缺乏缜密的教材化,一些值得商榷的新兴体育运动大量涌进教材,原来属于生理卫生等方面的内容被引进教材。版式陈旧、内容分类混乱等各类问题相继涌现;教材弊端依旧存在,尤其是2001年之后的体育教材开发的意义、标准、限度问题,教材与学生兴趣、学生发展、安全教育、生活、文化等关系问题,如何对待教材的系统、完整和层次性问题,需要在未来的发展历程中逐步完善。
2中国近现代体育教材的发展规律
纵观中国近现代体育教材10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在曲折、坎坷的道路上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的发展变化,呈现出高峰与低谷、前进与停滞、生涩与成熟的变化。我国近现代体育教材发展史证明:体育教材发展既有其自身的规律,又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制约。
自清末兴学以来,体育一直被列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体操课(1922年以后改为体育课)也成为各期各类学校课程设置中的一门必修课[13]。这门课程的教材建设,近百年来有其自身的演变和发展过程,百年中国近现代体育教材史证明,体育教材是伴随着教育的发展而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无不受到各个历史时期社会背景的制约,发展轨迹无论在哪一个时期都必然打上时代的烙印;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体育教材在符合社会要求的变革中往往更加明显地反映其自身特点,有其自身的继承性和发展规律。主要体现在: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优,直到从优到精;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直至逐渐成熟;从一纲无本、一纲一本、一纲多本、多纲多本,直到再次出现一纲多本;从小学体育教材的出现到中学体育教材的出现,直到大学体育教材的出现;从以小学体育教材编写为主到以中学为主,直到以大学为主;从学生用书到教师用书、然后是仅有教师用书到学生用书再次出现,直到既有学生用书又有教师用书;从以兵操为主到兵操落伍且近代项目引进,然后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进进出出,直到各种新兴项目的不断引进,形成比较稳定的开放的教材内容格局;从直接翻译到改编国外教材,直到国内自编教材;从盲目模仿日本到效仿美国,然后是一边倒地学习前苏联,直到全面学习国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直保持着时而一统江湖,时而万马奔腾的出版格局;一直保持着单项教材和合编教材并存的教材形式;一直保持着部分中小学体育教材可通用,大中学体育教材可通用的局面。
3中国特色体育教材展望
中国近现代体育教材以1903年第1本体育教材的编写出版为标志正式登上历史舞台,至今已经走过100多年的发展历程。回顾历史,深刻感到中国近现代体育教材历史发展的曲折;更深刻地感到中国体育教材一直缺少鲜明的个性,中国体育教材的特色还不突出,或者说还没有形成。研究历史是为了今天的体育教材改革,展望未来。虽然不能十分确切地描述未来中国特色体育教材的具体形态,但中国近现代体育教材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体育教材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使得未来中国特色体育教材具备的一些主要特征已经初露端倪。
1)民族性和乡土性教材将会进一步得到开发,并重视以武术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内容,强调保持体育教材的民族传统特色。2)体育教材将继续在终身体育思想教材观的影响下,进一步关注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更好地衔接大中小学体育教材的同时,突显各自的侧重点(如小学注重体育习惯的培养,中学注重运动技能的习得,大学注重运动文化的传承),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3)体育教材的选择将会更加合理和实用,教材的功能将会被充分挖掘,更好地为体育教学服务。4)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的特性将会越来越明显,分别朝着延续强调教授方法和注重强调学习方法的方向发展。5)体育教材的数量和质量将在不断完善的体育教材管理制度中同步增长,选择面和灵活性将不断地加大,自主创新、本土化改造、国外引进的新兴体育内容会被进一步开发。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赖天德,陈雁飞,等. 关于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建议(下)[J]. 体育学刊,2007,14(4):1-5.
[2] 张大为. 一九○三年~一九八四年中文体育书目[Z]. 西安:西安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1985:138-144,184-253.
[3] 北京图书馆,人民教育出版社图书馆. 民国时期总书目(1911~1949)中小学教材[M].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
[4] 北京图书馆,人民教育出版社图书馆. 民国时期总书目(1911~1949)教育、体育[M].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
[5] 人民教育出版社图书馆. 人民教育出版社书目(1950~1999)教材卷[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6] 吴艳兰.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师范学校及中小学教科书书目(清末至1949年)[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 刘彩霞. 百年中国图书目录汇编[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70-97.
[8] 张庆新. 中国近现代体育教材史的研究[D].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8.
[9] 课程教材研究所. 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体育卷[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461.
[10] 苏竞存. 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史[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59-173.
[11] 李喜平. 辽宁省学校体育50年[M].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
[12] 李晋裕,滕子敬,李永亮. 学校体育史[M]. 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117-141.
[13] 王华倬. 论我国近现代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发展演变及其历史经验[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3.
[编辑:邓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