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基于原点

    伍劲松

    都知道,声音有价值。

    一句话、一首歌、一段音效、一个节目,大自然的每一个声音都有价值。当然,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你认为的“废话”、不好听的歌曲、你不爱听的节目,是不是这些声音就没有价值呢?当然不是,刚说过,任何声音都有它自身的价值,包括噪音,只是我们还不善于利用它而已。

    我们常说的有价值的声音,是指声音的狭义“价值”,是依据人的自身需求来界定的,即有用就有价值。时代不同、背景不同、对象不同、诉求不同,对声音的价值认同也就不一。

    声音是我们广播的生命,而有价值的声音是维系和推动我们广播生存发展的核心元素。广播首先是媒体生存下来了,才有发展的可能和资本;听众接受你的声音了,你才能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因此,作为媒体,我们首先要考量的是:什么样的声音才会让听众接受和喜欢?

    这不是简单的“迎合”,应该是有原则和个性的“贴近”。原则是什么?是满足广大听众不断增长的需求;个性是什么?是跳出人云亦云和一般行政指令的独立思考,是既“满足”又“引导”,是有计划、有目的的策划和实施,是针对不同受众需求的细分,是对听众潜在需求的引导。

    融媒时代,人们获得资讯的渠道越来越多,信息的展现、传播方式也越来越丰富多样,但无论传播方式如何进化,受众最终关注的还是内容。就拿各类新媒体平台来说,新技术的运用带给用户的是便捷和便利,平台之间的竞争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内容的竞争。而对于我们广播来说,我们的核心产品是声音,在听众对于声音的选择变得越来越苛刻的境况下,要做好声音,我们就应该对以下三个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一是什么是有价值的声音;二是如何打造和营销有价值的声音,三是如何提升声音的价值(本期杂志选取了参加“中国广播大会”的部分电台经验供大家参考)。

    很多人会把收听率和点击率作为衡量声音价值的标准,因为这个指标关系到节目频率的营销,关系到一个电台或客户端的生存。但是,过分看重这一指标,就有可能忽视听众的潜在需求。比如读书、读诗等节目由于收听率不高,几乎从电台节目中消失(广播剧甚至沦为只为评奖而作),但从微信公众号和一些音频客户端的点击率来看,听众的需求还是很大的,而且收听这类节目的都是铁粉。市场是可以通过引导消费来形成的,关键在于如何打造和营销。

    有价值的声音需要用心地孕育和培植。自电台风行直播以后,就已经鲜见有价值的作品。很多直播节目的火,并非来自内容,只是凭借主持人的个体魅力。没有了专业的创作班子和策划团队,当然也就不可能研发出有价值的原创IP(知识产权)内容。

    不可否认,新媒体的大行其道挤压了广播的生存空间,广电合并又进一步边缘了广播的地位,但我们自己得承认,这些年来我们在发展道路上的确有些迷失,甚至遗失了广播赖于生存的东西——有价值的声音。好在,为时未晚,只要我们把遗失的东西找回来,坚持“内容为王”的理念,我们的声音事业就一定能够做大做强。

    ——广播不死,有为有位,声音永恒。

    (作者系中国广播联盟秘书处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