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戏曲创作中的改编现象探讨

    杜晓杰

    【摘 要】适当的改编是振兴和发展传统戏曲在时代大潮下重要的文艺创作。然而,盲目而粗糙的改编在当前的戏剧编纂和演出中是戏剧衰落的标志,这些偏离了艺术本身意义的改编,是造成表演生态下艺术生产混乱无序的结果,是不合理的行为,这样不仅违背了人们对戏曲意愿的美好向往,也间接地毁了一个个优秀的历史遗留财产。我们要充分尊重历史,尊重每一部被传承下来的好作品,在信息化、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改正不合理的编制和表演体系,结合历史和传统标志,进行深度的艺术研究和改革,这样才能使传统戏曲在时代进步的潮流中紧跟脚步。

    【关键词】改编;艺术产生;戏曲内在;传统戏曲

    中图分类号:J804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0-0042-01

    一、戏曲改编在时代中的普遍性

    看看现在的新歌剧,新创的戏曲节目,“改编”这个名词随处可见,尽管有些作品没有被标记为改编,但是其中的情节也是带有一部分成熟剧目的影子。虽然改编是戏曲创作在当下满足人们要求和取悦现在人们审美的重要过程,也是对戏曲不足的一次补充,是以另一种形式得到更好的呈现方式。但是因为粗糙而拙略的改编技巧,甚至不加以标注地抄袭某些成功的剧目,这种类似与以盗窃的手段得来的东西,应该值得广大人民反思和抵制了。

    二、戏曲改编的主要意义与形式

    改编在作品的初期是按照原有的戏曲本身特色,通过改变作品的表达方式或加深作品影响的一种独特呈现形式。作为文艺创作的一种形式和传播方式,观念、结构、精神层次等方面的变化是它区别于安排和重排的中心要点。此外,这种变化不仅要占据相当大的空间,而且要有独一无二的特性。因此许多改编作品能脱颖而出,甚至超越原作品本身,成为平凡中的不平庸的经典所在。这也体现了人们常说的,改编也是对作品的另一种再创造。

    在当今时代的潮流下,我们可以发现,最常见的改编方式还是以戏曲本身所具有的特色进行更进一步表现的形式,同时也是差别最大的表现形式。因为我国戏曲的历史是世界当中最悠久的国家,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人文墨客,在古代时期一些人物传奇,地方特色戲曲,大量的杂剧为后人们遗留了丰富的文艺财富,是对现代戏曲进行改编的有力参照物。所以旧戏新编是戏曲创作本身的主要表现手法。但是,由于旧戏的审美、表现形式、内容都和当下的戏曲种类、创作意境、审美方式不同,有着不可忽视的多变性,这也造就了多种模式的对接方式。

    从古到今来看,不少的人、物传奇戏曲因为受到了历史的遗留问题,所承载下的东西越来越少,甚至一些经典的剧作也因为无法追溯历史考察其本身所具有的唱腔和音乐。所以人们在对这些经典剧作改编时更加用心,不得不改的同时,更加地尊重原著。虽然对历史遗留的问题无法解决,但是因为独特的文字,诗词的意境,深入人心的精髓,也尽其所能地复刻经典。如今人们的审美和眼界逐步在提升时,也懂得尊重作品本身,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利用现如今所拥有的技术、技巧、音乐,也可以使古老的艺术呈现符合当今时代的旺盛生命力。

    其次,因为一些旧戏时代久远,剧情古老,或词语寡淡、意境平平,技巧拙劣已经不被人们所熟知,甚至未登上舞台就以显现出即将绝迹的现象,所以人们在考量这些即将没落的戏曲时,要采用改头换面的形式,结合时代的要求,创造新的表现形式,才能走进人们的视野。我们把这种改编也罗列为旧戏新编的形式之一。另外,还有一种改编方式,改编的并不是上述那些即将绝迹的剧作,而是一些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优秀戏曲,这些经典的戏曲因为被几代艺术家不断演绎,在人们心中不断地熟悉,所形成的艺术体系已经成型,在人心中已经稳固。所以改编的空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不会超越经典本身。但是部分人就是借用这些经典戏曲做一些锦上添花的改编。因为剧作本身存在着地区方言和表演风格的不同,移植过来的经典戏曲就需要做一些改编工作,这也是改编的另一种形式之一。

    三、深入改编的内在

    纵观当今潮流下,改编已经是一种戏曲创作的表达形式,但也是因为改编的数目众多,真正还原经典,甚至超越经典的剧作少之越少,滥竽充数,博取眼球的剧作遍地都是。真正能为旧戏注入新鲜生命力的作品数量更是寥寥无几。因为改编而涌现的大量新剧日益增多,不断冲击着原有剧作的市场,导致原有剧作的减弱,衰败现象越发突出,这样的状况很不利于戏曲在当今时代下的发展。究其原因我们可以看出,当下戏曲尊重经典的人越来越少,创作过程更是不能稳扎稳打,相关创作人才也是少之又少。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尽管改编在当下时代对戏曲的创作过程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由于粗制滥造的改编,已经使得戏曲市场逐日匮乏,不合理的改编形式,导致了戏曲舞台逐步走向死亡的边缘。世界经济快速发展,改革创新是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而旧戏新编更是对当今社会演绎舞台的一次挑战,它是另一种艺术发展的蓬勃生机。如何改革,如何创新是时代对于人才的考验,为了赢得市场,赢得观众的喜爱,更为了将悠久的历史文艺传承下去,成为了每一代艺术人不断追逐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张才秀.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的暗讽研究——以《后宫甄嬛传》为例[D]西南大学,2016.

    [2]皇甫领领.汪曾祺戏曲改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

    [3]石昊.新中国舞台美术研究(1949-1966)[D].上海戏剧学院,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