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

    摘要:语文是高中阶段重点学科,借助其丰富的内容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这也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的需要。传统文化在育人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将其融入到语文教学当中,在拓展学生眼界的同时培养学生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三观。然而现阶段语文教学并未与传统文化很好地契合,为此,本文从传统文化的作用入手,分析现阶段二者融合的难点所在,提出几点融合策略,旨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01-0094-02

    我国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培育学生的重要工具。相比于其他学科,语文学科与传统文化联系更为紧密,将二者有机结合可产生巨大的效应,不仅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还提升了学生的爱国精神和道德品质,为此,本文就如何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进行探讨。

    1 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1.1 培养学生道德情操

    自古至今,我国一直都重视道德品质培养,道德理论、培养方法不断涌出。可以说,在时代发展迅猛的今天,传统文化也是十分珍贵的,可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利器。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宣扬传统文化,可以影响学生的思想,规范学生的行为,从而让其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1]。

    1.2 提升学生爱国情怀

    纵观我国发展史,可谓是可歌可泣。在我国发展过程中曾受到到外国的欺压,签署了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自从新中国成立,这种局面才得以改善。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极大地提升,使得人们更加安于现状,同时爱国情怀逐渐削弱,各种有损国家利益的情况时有发生。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当中,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我国历史的认知,清楚当前生活来之不易,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思想,最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1.3 有助学生三观的建立

    改革开放,我国大门全面打开,与世界接触的机会增多,国外一些理念也逐渐渗透到我国,比如拜金主义。学生从互联网等平台看到这些信息,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三观,很容易受到其影响,从而丧失做人的原则。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当中,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清自己,形成健康的人生观;还可以帮助学生清楚自身价值,从而在学习、工作中拥有正确的价值观[2]。

    2 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的难点

    2.1 教学目标存在偏差

    以往语文教学比较看中知识的传授,比如在文言文中,教师的教学思路是范读文章、讲解语句、归纳主题、分析文章特点、布置背诵作业。从中可以看出并没有传授传统文化的环节,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课堂时间有限,没有过多的时间留给传统文化教育。另一方面,学生学业重,没有过多的精力来接受传统文化知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是将文章的重难点进行讲解,让学生尽可能多吸收、多消化,而对文章里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直接选择屏蔽。这种情况在文言文教学中最为明显,教师追求的是让学生掌握文章内容,并非传承传统文化、拓宽学生眼界。

    2.2 教学内容不合理

    各个地区大多采用人教版教材,該教材由四个模块构成。一是阅读赏鉴。该模块的任务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从中品鉴出文章的精髓,发现文章的美。二是表达交流。这个模块的任务是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尽可能帮助学生吸收、消化所学知识。三是梳理探究。这个模块的任务是通过梳理文章脉络,探究作者写文章时的心境。四是名著导读。此模块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有效读书,读好书。可以看出课本内容众多,但语文学科的学时有限,再也没有精力放到传统文化教育方面,以至于传统文化教育成效甚微。高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传统文化知识,比如在第三模块中设置了《优美的汉字》主题探究活动,重点在于了解汉字的产生、发展,以及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等。再比如第二模块中安排了《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主题探究活动,也未得到有效实施。虽然课本中有这样的任务,但是教学过程中并未开展相应的探究活动,使得课本的作用未充分发挥出来。

    2.3 教学方法单一

    高中语文教学采用的方法比较固定,重视文章讲解、忽视文章感悟。显然这种方式比较单一,也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究其原因,传统教育理念影响过深,使得教师仍然延续以前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开展的过于机械,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看出现有教学方法并不适合应用在传统文化与教学实践融合中。另外,语文课堂上没有必要的沟通,只允许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很少出现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来回答的情况。教学方法单一、沟通又不到位,教学质量想要提升难上加难。

    2.4 教学主体未凸显

    新课标指出学生才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的领路人,在教学中发挥引导的作用。然而现阶段很多教师仍然围绕自己来开展教学,不管是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方面都是从教师角度来设计,几乎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这样就会造成语文课堂略显沉闷,学生热情度不足,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大大降低。另外,大多数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只看在知识层面来引导学生,却在感情层面缺少引导。不可否认的是高中生的学业压力确实很大,精力被瓜分为好多份,以应对不同学科的要求。再加上互联网发展迅猛,很多学生将剩余不多的精力放到了游戏、交友方面,以至于在课外没有开展有效的自主学习,阅读量远远不足,这对传统文化教育来说也是一大难关。

    3 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契合的路径

    3.1 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教学目标之前,需要教师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并以此作为开展教学的重要依据。新时期教育工作的本质是服务,语文教师应当以学生为核心进行教学实践。教育不能只顾眼前,而应将眼光放长远,为此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逐渐深入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确保学生在之后能够健康成长。另外,教师应积极主动的参与相关培训活动中,从中吸收教育学生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教师还应与其他教师展开交流、探讨,从中吸收优秀的教学经验。此外,在闲暇时间,教师从网络、图书馆等场所获取教学的相关书籍、资料,深入研究,从而让自身教育理念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教师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作用之后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将培养学生兴趣、传授学生传统文化知识作为教学目标。同时,教学目标应当具备差异化,对待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目标,从而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得到长足的发展。此外,在教学目标中将传统文化的精髓纳入进来,以多种方式将其进行展示,从而提升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

    3.2 优化教学内容

    高中语文学科文言文、诗词较多,而小说、现代文比较少,为此,需要教师将教学重心进行转移,逐步增加其他文学体裁的占比,不断丰富教育主题[3]。在优化教学内容前,教师可采用问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根据调查结果来挑选传统文化知识,将其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这样做的好处有两方面,一方面学生比较喜欢教学内容,积极性高,学习效率也高。另一方面有助于传统文化知识的吸收,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最终将其培养出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才。另外,教师应多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借鉴他人的教学课件,从中找到适合应用在自己学生中的内容,从而丰富教学内容。

    3.3 丰富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的使用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来选择。我国民族众多,每個民族都有其显著的语言特征和思维特点。汉语是使用最多的语言,其具有简洁、形象等特点,在文章中运用会突出文章的美感。而《赤壁赋》中的思维也属于汉族惯有思维,为此教师在讲述《赤壁赋》的时候,可从汉语思维入手开展教学。采用该方法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文章理解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消化、吸收传统文化知识。高中生喜欢追求新鲜事物,为此,教师可以根据这个特点选择教学方法。比如教师从网络中寻找传统文化教育的素材,在教学中展示给学生,并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在演绎过程中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这样有助于传统文化教育的有序开展。

    3.4 凸显教学主体

    新课标指出教育的本质是教师服务学生的学习,可以看出学生才是教学工作的主体。为此,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来开展教学活动。首先,教师需要深入到学生群体,掌握学生的基本信息。其次,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对其提出高要求,学习偏差的学生,教师需要他们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懂得做人道理。再次,教师要对传统文化知识吸收、运用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进行鼓励,帮助其成长。最后,针对每个学生做出中肯的评价,评价标准因人而异。

    4 结语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结合是今后语文学科发展的方向,也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为此,需要语文教师提高重视,科学制定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稳步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江堂.高中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经典的现状分析[J].学周刊,2020(02):44.

    [2]王文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探索[J].新课程研究,2019(28):40-41.

    [3]傅增强.多措并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学周刊,2019(10):120.

    (编辑:杨梅)

    作者简介:马晓丽(1990—),女,新疆阿勒泰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