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温泉旅游资源整合策略研究

    余丽

    

    摘 要:广东省河源市作为旅游城市是珠三角的“后花园”,具备发展温泉旅游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近些年,河源大型温泉旅游度假村日益增多,温泉旅游的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但存在温泉旅游产品同质化、温泉旅游资源整合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城市温泉旅游品牌的影响力不足等问题,不利于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调查河源的温泉旅游资源及发展现状基础上,对河源市温泉旅游资源的整合策略进行研究,包括以温泉旅游资源为依托的空间结构整合、以旅游产品为依托的开发模式整合和以市场为依托的营销整合,以最终实现产业结构优化,提高区域温泉旅游竞争力,推动河源温泉旅游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温泉旅游;资源整合;河源市

    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河源市课题“河源温泉旅游文化资源整合与品牌建设研究”(HYSK17P07);文化旅游语境下河源市运动型旅游产品开发与建设研究(2015SK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度假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多,特别是随着人们旅游观念的变化,温泉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广东省河源市温泉资源十分丰富,且目前其温泉旅游产业开发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中,河源市温泉旅游度假村数量多、起步早,但由于温泉资源的同质性,发展至今存在旅游产品同质化、温泉资源的开发模式大同小异、市场细分不明确、营销方式落后、区域发展不平衡、城市温泉的旅游品牌影响力不足等问题,不利于景区温泉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一、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内涵及意义

    (一)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内涵

    目前,我国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理论比较成熟,李纯等从共生理论角度阐述了温泉旅游企业竞合共生、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可行性[1];王晓静从区域联动理论提出了旅游资源整合的思考[2];朱海艳从全域旅游视域下研究了旅游资源整合的路径,具体为品牌整合、空间整合和文化整合[3]。由此可见,当我国区域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会从各景区分散、单打独斗到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发展方向,最终实现旅游资源、市场、交通、信息、营销、形象或品牌等多方面的共享与优势互补。本文认为区域旅游资源整合是指在一定区域内,调和各种矛盾和冲突,对旅游各要素进行优化重组,促进旅游各要素的互动和优势互补。整合的方式包括以资源为依托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整合,以产品为依托的区域旅游开发模式的整合,以市场为依托的旅游市场营销的整合,以品牌为依托其旅游形象的整合。

    (二)区域温泉旅游资源整合的意义

    在温泉旅游产品严重同质化的市场中,只有整合各种内外温泉旅游资源,才能产生差异化的经营效果,从而获得竞争优势。区域温泉旅游要做好整体规划,深度挖掘地域文化,整合各种资源,提高温泉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各景区的协同发展,最终构建一个吸引力、竞争力更强的旅游目的地,推动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二、河源温泉旅游发展现状

    河源作为广东省地级市是优秀旅游城市,树立了“客家古邑·万绿河源·温泉之都·恐龙故乡”的城市旅游形象,地处东江上游,山环水绕,是广东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饮用水源地,风光秀丽,空气清新,被誉为珠江三角洲的“后花园”。交通便利,粤赣高速、广河高速、梅河高速及G205国道,组成了河源与周边省市的交通网络,随着赣深高铁的开通,将跻身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河源具备发展温泉旅游的温泉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河源温泉旅游已成为珠三角地区人们首选的休闲度假方式之一。

    河源温泉资源丰富,全市已探明可开发的温泉资源达34处,大多位于河源深断裂带、紫金大断裂带、康禾断裂带[4]。有32处天然温泉露出地表,形成温泉群,主要分布在河源市郊及紫金县、和平县和东源县。河源温泉水质优良,呈中性或弱碱性,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但不同地理位置的温泉微量元素成分不同,主要的疗养功效也不一样,各具特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的温泉含少量放射性稀有元素氡或镭,并达到了医疗价值浓度,属于珍稀温泉,有的含氟,有的偏硅酸,均达到医疗价值浓度。河源温泉旅游开发较早,从2005—2006年,在短短一年间就有3家大型温泉度假村开业,截至目前已建成8家大型温泉度假村,中小型温泉酒店和温泉民宿更是数不胜数。

    河源温泉旅游发展至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①早期开发的温泉度假区大多存在设备老化、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文化内涵不足、缺乏创新、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对游客的吸引力也日益下降,导致淡旺季差异明显,发展后劲不足。②后续开发的大型温泉景区积累了之前是我经验,迅速积聚人气,后来居上。但由于温泉资源的同质性和温泉服务的可模仿可复制性,长期来讲增长乏力。③河源部分温泉旅游景区营销水平有待提高,表现为市场细分不明确、营销策划能力较弱、营销方式较落后、营销渠道单一等。④河源温泉旅游区域联动性较差,区域品牌效应尚未形成,在国内知名度不如云南腾冲热海温泉、陕西华清池温泉、北京小汤山温泉、江西庐山温泉等,与省内的珠海御温泉、从化温泉相比,影响力也有一定的差距。三、河源温泉旅游资源整合策略

    (一)以资源为依托的旅游空间结构整合

    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整合受旅游目的地、客源市场、旅游节(景)点、旅游路线、出入通道等影响[5]。河源温泉旅游的目的地是河源市,客源市场以珠三角地区为主、市区及周边地区为辅,省内大部分游客以自驾游或跟团旅游的方式为主,旅游节点指河源市各个温泉景区,旅游路线受游客使用的交通工具、客源市场与旅游节点之间的交通状况、不同路线的观景质量、旅游目的地出入口的定位等因素影响。

    根据河源温泉旅游景区的地域空间分布特征、发展潜力及交通状况,可将河源温泉旅游的空间结构整合为“一网两区三群”(见图1)。“一网”指河源市温泉旅游网。“两区”指优先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优先开发区包括位于河源市郊区、高速路口附近的三家高级别景区,具体为河源客天下水晶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区、河源巴伐利亚庄园和河源春沐源,代表了河源温泉旅游的最高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河源温泉旅游的产业规模和旅游流向。重点开发区涵盖了分布于河源各县乡镇的中大型温泉旅游度假区,如紫金御临门温泉度假村、东源叶园温泉度假酒店、康泉十八云溪温泉度假村、和平天上人间温泉度假村、和平热龙温泉度假村等,为游客提供了多种温泉旅游线路选择。“三群”指三个温泉旅游集聚区,根据交通和地理位置进行划分,分别是和平县温泉旅游集聚区、东源县温泉旅游集聚区、河源市郊與紫金县温泉旅游集聚区。由此可见,温泉旅游景区发展受资源条件、景区级别、地理位置及交通路线的影响。

    

    (二)以产品为依托的开发模式整合

    河源温泉旅游企业首先要对温泉产品的概念、内涵和外延都有深刻的认识,其次要做好项目规划和产品开发设计,挖掘地域文化,将温泉旅游产品赋予文化内涵,并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多元文化的开发理念,提升温泉旅游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实现差异化经营,最终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1.大型综合温泉旅游度假区

    目前,温泉旅游已由早期的室内温泉、露天温泉、主题温泉酒店向大型温泉旅游度假区转变。在保留户外温泉项目的基础上,一方面增加温泉池特色(如死海漂浮温泉、辣椒温泉、会按摩的旋涡温泉、别墅私汤等),优化温泉景观规划设计,提升游客泡温泉的满意度;另一方面,发挥温泉产业的整合效应,形成运动休闲、医疗保健、观光娱乐、会议、研学教育、现代农业、养老社区、文旅小镇等产业集群,提高景区的吸引力、复购率和游客的逗留时间,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河源大型综合温泉旅游度假区都位于市郊,代表景区有河源客天下温泉旅游度假村、巴伐利亚庄园、春沐源,市场定位是河源市区及珠三角地区游客,产品定位是大众、中高端复合型旅游产品。

    这三个景区彼此相邻,都具备规模大、资金雄厚和临近高速出口,拥有离目标客源市场近的交通优势,可突出综合型温泉旅游度假区的特点,利用各自品牌优势,差异化塑造品牌价值,最终形成产业集群的效应,延伸温泉产业链。如河源客天下利用客天下品牌和河源“客家古邑·恐龙故乡”的城市旅游形象,打造以温泉文化、客家文化、恐龙文化为主题,以乐活旅居为理念,集客家小镇、温泉+大型水上乐园、恐龙主题乐园、特色休闲体验区等多元业态、文旅综合于一体的休闲度假综合体。巴伐利亚庄园以“健康养生、禅修养心、旅居养老”的三养理念,融合东西方文化,打造集欧式风情和当地特色的温泉小镇,既有中国的客家围龙屋式酒店和寺庙,又有德国的古堡和风车,建筑特色鲜明,还有国医国药温泉、四季滑雪场、体育公园、花海农场以及360°可旋转的全景剧场等运动休闲项目。河源春沐源是集“生态旅游度假小镇、现代农业产业园、怡养休闲社区”于一体的综合性度假项目,其中,禾悦庄的定位是“小而精”的高端温泉度假酒店,温泉公园、儿童营地、马术俱乐部、郊野运动公园等打造艺术美学生活潮名片。这三个高级别景区集群发展、差异化经营,可实现合作共赢,有利于提高整体竞争力,对河源市整体的温泉旅游品牌的价值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温泉度假养生+高端SPA

    鉴于部分游客不喜欢大型景区的吵闹与喧嚣,偏爱安静私密的休闲度假氛围,由此可另辟蹊径,打造高端安静舒适的精品温泉度假村。河源市的优质温泉资源和潜在的高端客源市场,满足该产品的定位条件。

    以紫金县御临门温泉度假村为代表,它最大的优势是优质的温泉资源,自流水温高达86~92℃,日流量达6 000多立方米,水质为重碳酸硅钠型,清莹透彻,略带硫磺味,富含多种矿物质,被评为“天然温泉认证”和“中国十大温泉养生基地”。景区主打巴厘岛度假文化,环境优美静谧,出入口、大堂、公共区域、别墅、餐饮等巴厘岛特色随处可见。御临门温泉度假村的市场定位是针对粤港澳大湾区游客,产品定位是面向小众的高端温泉“SPA+巴厘岛风情别墅”,但由于后续开发用地不足,整合策略为利用现有资源做优做精,发展高端温泉SPA。

    3.温泉+运动休闲娱乐

    温泉的养生保健属性,可与运动休闲相结合,如爬山、高尔夫球、网球等体育运动,满足游客强身健体的需要;也可引进与水有关的娱乐项目,如冲浪池、水上乐园、温泉漂流等。

    该类温泉旅游产品的地域定位是面向各县乡镇,代表景区康泉十八云溪温泉度假村、天上人间温泉度假村,市场定位是周边及珠三角地区游客,产品定位是面向大众的温泉+体育运动+观光娱乐+休闲度假。

    康泉十八云溪温泉度假村位于地热温泉带,四周群山怀抱,视野开阔,溪水潺潺,且康禾温泉国家森林公园近在咫尺,自然资源优越。景区利用环境优势,开发了碧草如茵的高尔夫球练习场、半山木屋别墅、房车营地、露营区、野炊区、花海等,为游客度假休闲、公司团建、商务活动等提供了多种选择,是绝佳的运动休闲场所。天上人间温泉度假村充分挖掘温泉水资源的娱乐属性,开发了冲浪池、戏水池、情趣鱼吧以及广东省最大的人工瀑布温泉和大型纯温泉水漂流河,获得了游客的喜爱。

    4.温泉+旅游路线

    有的温泉景区附近半小时车程范围内有优质旅游景点,旅游类型多样、交通便利,与这些景区联动,设计旅游路线,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温泉度假村可提供餐饮、住宿配套服务,泡温泉也有助于消除旅途中的疲劳,优势互补,可行性较强。

    该類温泉旅游产品的地域定位是各县乡镇,代表景区有叶园温泉度假村、热龙温泉度假村等,市场定位是周边及珠三角地区游客,产品定位是温泉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文化旅游。

    这类温泉景区处于乡镇,区位优势不明显,休闲度假项目有限或缺乏创新,其目的地吸引力不足。根据“斑—廊—基—缘”的景观生态学理论,乡村旅游规划要做好景点斑、风景廊(交通)、环境基、周边缘这四要素的资源整合。具体表现为充分利用旅游通道中的生态景观,并联动周边优质旅游资源,设计旅游线路,丰富游客体验,提高游客整体行程的满意度。例如,游客抵达热龙温泉度假村要途经黄石坳自然保护区,其山路两岸翠山竹海、山水交融,还有炊烟袅袅的农村田园风光,游客可免费驻足观赏,使生态旅游达到洗涤心灵、放松身心的效果。度假村附近15分钟车程内还有兴隆民俗文化村,稍远一点的林寨古村落、客家四角楼、围龙屋更具特色,都可体验客家民俗文化,有助于游客与当地居民的深度互动。叶园温泉度假村可与附近的苏家围客家乡村旅游区(客家人文景观及民俗体验)、东江画廊景区或万绿湖景区(生态旅游)组成一条旅游线路。

    (三)以市场为依托的营销整合

    整合营销是把营销活动看成一个整体,战略性地考虑产品、客源市场、营销主体及营销体系,制定出符合景区实际情况的营销整合策略。河源温泉旅游营销要瞄准目标客源市场(珠三角地区),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市场,重视政府和企业的力量,充分应用各种宣传推广方式,利用各种传播渠道,建立各温泉景区与消费者的联系,树立河源温泉旅游品牌形象,达到品牌推广和产品销售的目的。

    河源市要打响“温泉之都”城市旅游品牌,各級政府应为河源温泉旅游制定整体规划和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区域协同发展。为此,可邀请相关部门为河源各温泉景区水质进行检测,颁发权威资质证书,为河源优质温泉正名;也可举办温泉文化旅游节,宣传推广河源的优质温泉资源和温泉产业,推出河源温泉康养精品线路,提高河源温泉旅游品牌知名度。

    各温泉景区也要明确细分市场,找准目标客户,有针对性地进行营销,提高温泉景区的知名度。除在目标客源市场举办产品推销活动,综合应用各种宣传方式和传播渠道,提高景区的曝光度和美誉度外,在新媒体营销火热的背景下,各景区还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图片海报、图文、视频、直播等各种形象生动的宣传方式,在微信、微博、论坛、问答平台、团购、OTA平台、短视频和直播平台等进行整合营销,也可灵活应用会员营销、事件营销、口碑营销、互动营销、情感营销、社区营销等多种营销策略,并引导游客转发和分享,通过整合营销,促进景区的宣传推广。这对各温泉景区营销人员的素质和活动策划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要重视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四、结语

    河源温泉旅游地域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是一个漫长而渐进的演变过程,每个阶段各景区的发展水平和面临的困难、矛盾是不同的,能有效利用的资源也是变化的。因此,河源温泉旅游资源的整合策略应是动态的,其资源整合机制需不断完善,应对其不断进行评估并及时修正。由于现有的资源整合理论对温泉旅游地研究较少,且这些策略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足,还需经过实践检验并进一步加强。需要强调的是,整合策略的制定与执行需要政府部门协调、各景区与周边资源的共同参与,并及时关注游客的反馈。参考文献

    [1] 李纯,闵艳,黄静波.基于共生理论的郴州温泉旅游竞合发展研究[J].湖南学院学报,2017,38(4):1-5.

    [2] 王晓静.基于区域联动理论的皖北传统文化及淮河文化旅游资源整合思考[J].区域治理,2019(43):253-256.

    [3] 朱海艳,常利娜,韩一敏,等.全域旅游视域下榆阳区旅游资源整合路径[J].榆林学院学报,2019,29(5):43-48.

    [4] 方朝丰.河源市温泉分布及开发远景[J].四川建材,2012,38(3):59-60.

    [5] 张金忠.大连温泉旅游空间整合开发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