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蚕文化”进课堂 构建特色学前教育

    王海红

    【摘? ? 要】本文主要以“桑蚕文化”进课堂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学前教育教学现状,首先分析学前教育“桑蚕文化”教育研究内容。其次从通过社会即学校,发挥社会教育力量;通过教学做合一,引导幼儿积极成长;通过生活即教育,升华幼儿情感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学前教育“桑蚕文化”教育相关措施。最后阐述“桑蚕文化”活动教学评价,进而提高“桑蚕文化”进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桑蚕文化”;学前教育;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0?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03-0059-02

    【Abstract】This article mainly focuses on the introduction of "silkworm culture" into the classroom,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eschoo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first analyzes the cont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silkworm culture". Secondly, from the social education force through the society as the school; through the teaching and integration to guide students to actively grow; through the life as education, sublimation of students' emotions, in-depth explanation and discussion of preschool education "silkworm culture" education related measures. Finally, it elaborates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Sericulture Culture" activity teaching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teaching of "Sericulture Culture" in the classroom,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materials for related research.

    【Keywords】"Silkworm culture"; Preschool educ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蘇州市吴江区作为全国范围内著名的丝绸之乡,是国家栽桑、织绸与养蚕的发源地,蚕桑生产历史相对悠久,蚕业文化时间久远。在学前教育中,为增加幼儿的知识储备量,教师可适当地引进桑蚕文化。而如何组织幼儿感受蚕桑文化韵味和魅力,就需要教师进行深层次的探索。教师要充分明确教学目标,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带领幼儿全面走进桑蚕文化的世界,强化幼儿对文化知识的掌握,强化学前教育的有效性。

    一、学前教育“桑蚕文化”教育研究内容

    针对学前教育教学中的“桑蚕文化”,教师要围绕教学中特色化“桑蚕文化”进行研究,巧妙结合“桑蚕文化”内容和课程内容,探索特色性的园本课程。

    (一)课程内容

    将“桑蚕文化”主题和课程活动结合起来,举办多样化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类型如下:非正规活动:种植角、饲养角、图书角、蚕花节;正规活动:蚕宝宝诞生,即正规活动、认知蚕宝宝、蚕的生活、讨论蚕丝、制作蚕宝宝、我是开心的蚕宝宝、舞动蚕宝宝。

    (二)特色化课程

    1.认识蚕宝宝

    安排幼儿交流和互动,使幼儿初步感知蚕外形,在学习活动中找到欢乐,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在活动的布设上:其一,认真观察蚕宝宝,了解名称和特征。组织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对蚕宝宝进行观察,呈现对应录像片,使幼儿感受到蚕宝宝包含头与身体,头上长着嘴与眼睛;身体呈现长圆形,有许多环节;身体之下长着一些小脚,身体旁边有气孔,气孔的作用是呼吸与散热,可以爬行;其二,分析蚕宝宝喜爱吃的食物,喂蚕宝宝多种类型的树叶,总结蚕宝宝喜爱吃的树叶类型。

    2.讨论蚕丝

    鼓励幼儿阐述蚕丝的使用价值,调动幼儿的民族自豪感,训练幼儿的表达能力。

    在活动的布设上给幼儿讲述蚕丝用途:

    其一,呈现色彩艳丽的丝织品,包含服装、围巾和鞋等;呈现绣品,包含双面绣工艺品与单面绣工艺品,组织幼儿用手摸摸与用眼睛观看,作品是通过哪些材料编织而成的?摸起来感觉怎么样?幼儿会回答轻薄、滑爽与柔软等。

    其二,给幼儿展示电网包皮以及渔网,提出问题:小朋友们,你们认为这些是用哪些材料制作的呢?引导幼儿知道蚕丝的用途。

    其三,给幼儿阐述蚕丝在工业领域内的使用途径,包含绝缘绸、电网包皮等。对于国防领域,可使用在手榴弹和火药袋的制作上,扩展幼儿的知识面,讲述蚕丝作用疗伤方面的有效性。

    二、学前教育“桑蚕文化”教育相关措施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育理念,其对于学前教育教学中开展“桑蚕文化”活动起到引导作用,具体如下:

    (一)通过社会即学校,发挥社会教育力量

    学校和社会以及家庭的教育应一体化,形成多元化教学气氛,保障教育以及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熏染,身心得以锻炼,培养幼儿生活情感,健全幼儿人格。

    (二)通过教学做合一,引导幼儿积极成长

    幼儿走进蚕宝宝生长世界中,感受“桑蚕文化”魅力,幼儿在做中学、在做中乐。学习活动自身具备趣味性与知识性,能调动幼儿学习动力。

    (三)通过生活即教育,升华幼儿情感

    对于“桑蚕文化”教育活动,学校教师要关注将教学活动生活化处理。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学校要求有条件的父母带领幼儿采集桑叶,其他幼儿在学校分配老叶与新叶,结合桑叶成熟程度对不同阶段的蚕宝宝进行喂养、采摘桑果,通过桑果加以染纸游戏,分析古时颜料的由来。邀请养蚕者走到学校普及养蚕文化,挖掘生活中现有的蚕丝制品,感受蚕丝具备的经济价值。因地制宜地设置绘画、社会调查等活动,使幼儿走出教室和生活亲密接触,亲近大自然,走进社会环境,得到和“桑蚕文化”相关的知识。

    三、“桑蚕文化”活动教学评价

    (一)教学成效

    其一,“桑蚕文化”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观察力作为人们智力的一个有机成分,对幼儿进行观察力的训练,有利于幼儿智力增长。在教学中教师和幼儿处于自由的空间中开展活动,教师安排幼儿加入多种和“桑蚕文化”相关的活动中。“饲养角”活动中,教师组织幼儿对蚕宝宝的整体视角观察转变为局部视角观察,细致了解蚕宝宝的成长特征,同时鼓励幼儿以语言的形式对蚕宝宝的特征进行描述,提出对应问题。“认知蚕宝宝”的活动中,教师全方位地激励幼儿加入学习活动,使幼儿在视觉和触觉调动的前提下感受蚕宝宝的成长特征,引导幼儿多看、多想和多听,使幼儿全方位了解蚕宝宝,加深幼儿对蚕宝宝的认识。

    其二,“桑蚕文化”培养幼儿表现力。表现力是多种能力的集中表现形式,能增强幼儿表现力,刺激和引发幼儿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学前教育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给幼儿创设诸多的表现机会,能使幼儿充分了解蚕宝宝的成长时空,引导幼儿分享蚕宝宝的样子,增加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我是蚕宝宝”与“舞动的蚕宝宝”活动,最大化地激发幼儿的表演欲,以生动性的肢体动作与舞蹈使幼儿在活动中彰显自身特色,提高幼儿表现力。活动期间,教师要不间断地对幼儿进行鼓励,树立幼儿的表达信心,不仅能强化幼儿表现力,还能给幼儿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二)教学归纳

    本次教学活动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学归纳包含两点:

    其一,课程教学活动应该布设浓厚气氛,环境能给予幼儿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在设计教学环境期间,要熏染幼儿身心,确保“桑蚕文化”真正融入课堂教学中。

    其二,课程活动的设计要满足幼儿成长需求,教师要挑选合适的课程调动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关注课程实施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使幼儿在制作蚕宝宝与蚕宝宝扮演中获取良好成效。

    四、結语

    综上所述,“桑蚕文化”进课堂课题开展是存在较强现实意义的。学前教育引进“桑蚕文化”,不仅能增加幼儿知识面,还可以训练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便于幼儿积极成长与发展。在实际的“桑蚕文化”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幼儿主体地位,围绕幼儿身心成长特点与规律,优化与整合教学过程,烘托良好的教学气氛,强化幼儿感知和感悟,使幼儿深入“桑蚕文化”世界中,形成珍爱生命与尊重生命的情感。

    参考文献:

    [1]夏俭.做一个传承蚕桑文化的使者——“传承蚕桑文化构建教育特色”项目活动[J]. 小学教学研究,2019(21).

    [2]刘燕.信息技术融入幼教教学大有作为[J].好家长,2019(78).

    (责编?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