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竞技运动异化本质的文化溯源与反思

    许爱民 王晓明 黄 玲

    摘要:竞技运动是具有规则性、竞争性或挑战性、娱乐性和不确定性的身体活动,最终以创造优异成绩为主要目标的身体运动过程。竞技体育本质的异化就是指参与竞技体育的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不协调,原本是追求自身的发展,但反过来自身却被对象占有了。文明进步、攻击性暴力、国家政治、商业利益等导致了竞技运动的异化。竞技运动应该建立起抗阻异化的堡垒,主动寻找竞技运动本质意义上的文化回归。

    关键词:体育文化;竞技运动异化本质;文化溯源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9-0007-04

    Cultural tracing and retrospecting of the nature of dissimilation of competitive sport

    XU Ai-min1,WANG Xiao-ming2,HUANG Ling2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31,China;

    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of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Nanchang 330027,China)

    Abstract: Competitive sport is a sort of body activity with such characteristics as rule-specific, competitive or challenging, entertaining and uncertain, a body moving process that bases its main goal on creating outstanding performances ultimately. The dissimilation of the nature of competitive sport refers to the incoordination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subject and object of competitive sport, in other words, the subject of competitive sport is to pursue its own development originally, but on the contrary it is possessed by the object. Civil progress, aggressive violence, national polity and commercial interest have resulted in the dissimilation of competitive s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 we should build a dissimilation resisting castle, and initiatively seek for the essentially meaningful cultural return of competitive sport.

    Key words: sports culture;nature of dissimilation of competitive sport;cultural tracing

    竞技运动是以人为主体的身体活动,它将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观众等人的因素统摄其中。当这些人的因素参与竞技运动时,发生了某些行为变化或角色迁移,阻碍了竞技运动的正常进行时,异化现象就出现了。周爱光[1]认为:“异化是指由主体产生的客体脱离开主体成为与主体相对立的独立存在,并在保持其独立性的同时反过来支配其主体的结构。”庞建民等[2]认为:“所谓竞技体育本质的异化就是指参与竞技体育的人(主体)与竞技体育(客体)之间关系的不协调。这种关系的不协调就是指参与者(包括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管理者等)原本是追求自身的发展,但反过来自身却被对象占有了,即被运动成绩和物质奖励占有了。”在现代的竞技运动中,充斥着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竞技运动发展的不和谐、不协调的现象,这些现象扭曲了竞技运动的本质精神——“公平竞争”原则,形成了结构性的矛盾,异化产生了。在这些异化现象的背后:一是,掺杂了人为的利益因素,竞技目的成为次要原则,操纵竞赛追求利益成为首要动因;二是,竞技运动中所形成、发展的技战术、组织模式、竞赛规则和行为规范逐渐被客观化,都反过来成为克制和支配竞技主体的因素;三是,竞技运动的主体被客观因素所诱导、哄骗、欺瞒和教唆,竞技主体缺乏克服的手段,导致主动性、创造性缺失,竞争的公平、公正原则丧失;四是,竞技运动的客观因素目标明确,使得竞技主体自然选择性地跟随客观因素的改变,导致竞技运动目标偏离本质精神;五是,竞技运动主体的保障与目标相脱离,竞技主体的付出与回报不符,衍生的嫉妒与怨恨是竞技运动无法摆脱的阴影。竞技运动的异化“使得人的塑造和关照被忽视,在狭隘民族主义和商业主义垄断下,竞技运动基本丧失了文化教育本原,沦为政治工具和商业手段”[3]。竞技运动主体是人,目的是人的身心全面发展。但是在竞技运动异化的阴影下,主体被忽视,内部各结构与社会因素相关联的过程中,表现出非理性的价值选择、思维意识和行为方式、竞技主体成为被操纵的符号和工具。“一种异己的力量扭曲了竞技体育本质,使人们离竞技体育的初衷越来越远”[4]。竞技运动异化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与其相关联的因素众多,都成为竞技运动本质精神异化的手段,要厘清竞技运动异化的本质特征,必须从竞技运动异化的文化溯源开始。

    1竞技运动异化本质的文化溯源

    1.1文明进步导致竞技运动异化的产生

    当人类社会突然感知到文明世界的来临,人类的社会交往活动伴随着生活领域的扩大而逐渐增多,文明进程开始影响着人类自身的发展。德国哲学家西美尔提出:“生命有超越生命的能力。生命过程是不断超越生命本身,不断壮大、发展自身的过程。”[5]文明带给了人类思想的深度,导致自我意识出现,“人就是自我意识,他意识到了自己,意识到了他的人性事实和他的尊严。正是据此,他同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6]。但是自我意识留下了一些思想遗产,比如:怨恨、嫉妒、暴力、负罪、内疚等,这为异化留下了自我生长的空间。德国哲学家尼采探究心灵道德认为:“人变成了一种道德动物,更准确地说,人变成了一种奴隶道德的动物,他的道德的心理标记是内疚和负罪。……内疚和负罪,这是现代人最重要的疾病,就是要挖掘这种疾病的起源。”[7]内疚和负罪感催生出怨恨和嫉妒的心理,社会道德和人性道德界限没有明显的划分,罪恶和邪念在肆无忌惮地扭曲着人们的心灵。对于文明在人类心灵上的异化遗产,起初人类是依靠体育运动来化解和暂缓异化的痛苦,但是随着灵魂世界的爆发和“上帝”虚无主义的出现,体育运动这一解药逐渐失去功效,本来是保留着人类道德底线的竞技场,最后却变成了人们追求竞技运动中的荣誉、金钱和胜利的地域,不惜用任何手段达到既定目的,竞技运动中公平竞争的界限就这样一次次地被撕扯、袭扰和亵渎。

    1.2攻击性暴力导致竞技运动异化的产生

    攻击性是动物(包括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是一种源自身体内部的本能反应。动物行为学家康拉德?劳伦兹认为:“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都具有一种对抗同类分子的战斗本能,这就是攻击性本能,它是生物进化的原始动力。”人类依靠着进化的成果和攻击性本能,改造着整个世界,并让自身成为支配这个世界的主宰。“在未经人类文明洗礼过的史前社会,人类依靠种族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协作来共同抵御来自自然和其他猛兽的威胁,将各自身上的生物攻击性引向对群体有利而无害的方向”[8]。攻击性本身是没有好坏之分的,但是人类在文明的碰撞中,感受到了恐惧、危险和失败的苦果,攻击性转而变成为一种暴力的手段,于是在人类文明历史中,战争成为了唯一选择。人类变成为一种善于有组织、有计划和有意愿屠杀同类的可怕动物。“什么是最大的快乐?暴行的快乐:因为在这些状态下,对于残暴行为的欲望和才能被视为一种美德。暴行是人类最古老的节日欢乐之一”[9]。人类情绪是如此琢磨不透,在暴行中获得的快乐和安全感,流淌在血液中的攻击性吞噬着人类文明。攻击性瞬时变成为一把双刃剑,一面是进步,一面是暴力,在这种两难的权衡中,竞技运动化解了这一矛盾。“竞技运动所摹拟的正是一种人类由来已久的暴力行为与暴力现象。但竞技运动自身并非暴力行为,它属于一种具有非理性内涵的艺术形式”[10]。竞技运动成为人类攻击本能的收容所,暴力在这里安静地、尽情地流淌,人们嘶声竭力的呼喊、纵情欢快的愉悦、毫无顾及的嬉笑、天性本能的打闹、激烈随意的狂欢、能量野蛮的宣泄,竞技场成为了释放天性的舞台。但是,在竞技运动中也会有失控的暴力,攻击性在竞技运动中,形成这样一种过程:从本能→收容→异化。

    1.3国家政治导致竞技运动异化的产生

    “体育竞技是国家间象征性的对抗,军事冲突则是国家间事实性的对抗……体育绝非是对战争的克服,友谊在体育中一再被强调,恰好是为了掩盖体育的战争本性”[11]。德国体育史学家莱默尔说:“运动和政治永远分不开,运动最有兴趣的地方,也是政治家最有兴趣的地方。谁要从事体育运动,谁就摆脱不了政治的影响。否则,就别参加运动。”于是,当国家政治利用体育竞技的开始,竞技运动就与政治结下不解之缘,这也是导致竞技运动异化的因素之一。本身不具备任何政治因素的竞技运动,在“为国争光”、“民族英雄”、“集体荣誉”等政治术语前,沦为国家之间的权力竞技、实力竞技和经济竞技的工具。竞技运动的初衷被改变,原本希望人在竞技场中释放能量、燃烧生命、放飞激情和回归野性的竞技运动,成为国家政治的手段,体力之间的竞技变成为经济、智力和国力的竞技。“公平竞争”、“更快、更高、更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都被淹没在国家荣誉至上的巨大海洋之中。竞技运动从人类身体本能的思想中心转移到国家身体的政治中心,是一次巨大的变革,竞技运动本身不具备承受这种改变的能力,所以异化产生了。“竞技已不再是体育,竞技已成为人们谋取‘功利的手段,成为国家利益、民族‘功利的竞技场”[12]。

    1.4商业利益导致竞技运动异化的产生

    古奥林匹克运动荣誉的象征仅是橄榄枝,表达着人追求和平与希望,人与神在竞技场得到统一。但是,随后的古奥林匹克运动会却充斥着金钱、腐败、政治与利益,职业运动员的出现,虚假竞赛、裁判舞弊、操纵竞赛、替代竞赛等竞技运动异化现象也出现了,使得古奥运会的神威渐失,沦落为政治与权利角逐的工具。“功利化成为笼罩在体育头上挥之不去的阴影,体育的异化现象已客观存在”[13]。古奥运会冠军通常被认为是最有德行的人,冠军被视为英雄,雅典规定给每个奥运会冠军500杜拉克的奖金(可买500只羊或20个奴隶)。金钱的刺激,促使一批贫困破产的人以职业选手为身份,“在奥林匹克优胜者的花名册上,可见到一些出身贫苦的希腊人,常以职业运动员的身份,为雇佣他们的城邦赢得胜利[14]”。这些现象的出现,导致在体育竞技中出现营私舞弊,教练员不根据规则违反原则,运动员代表他邦参加比赛。最后出现“雇佣兵制”,就连生命和屠杀都可以进行交换,这一切冲击着公民对城邦的责任感,“有钱的城邦就是祖国”,古希腊城邦的道德体系崩塌了。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中同样出现了这些现象,历史又一次重现,“商业化的运作给竞技体育比赛带来变革,但过度的商业倾向和商业操纵也给竞技体育带来了很不利的影响,损害了竞技体育的最本质特征——公平竞争,导致竞技体育‘异化现象发生,如:服用兴奋剂,黑哨等”[15]。

    2对竞技运动异化本质的反思

    2.1寻找竞技运动的本质文化

    “体育根源于人的本质,体育的本质在于人类的自我创造”[16]。在对竞技运动本质的思考当中,很自然的将竞技与身体联系在一起,竞技运动的本质就是将人身体的最大极限素质发挥出来,让身体感受快乐、自由、力量与健康。“竞技如同一股洪流,把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裹挟进去,让他们尽情地宣泄、享受、排遣,并从中得到教育和发展”[17]。竞技运动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它伴随着人类进化的历史过程,是需要多种文化共同演绎的人类生命起源。竞技运动追求的是公平、平等和自由;它展示的是竞争、比拼和对抗;它教育着身体、张扬着身体、表达着身体;它通过竞技寻找着身体的差异,并以锻炼弥补这种差异,使竞技运动在与人类身体的交融中表达着本质精神。

    2.2建立竞技运动的道德规范

    竞技运动异化根源就在于对道德约束的不重视,使得与竞技精神相违背的异化现象有生存的土壤。“竞技主体的道德需要是竞技主体道德活动发生的主体动力。竞技主体的道德行为是由其道德动机驱动的,而其道德动机是在其道德需要心理与客观的社会道德情境因素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激发出来的”[18]。因此,有必要建立起竞技运动的道德体系,让竞技主体——人,能主动寻求“内在需要的一种自觉的道德力量,它使从业者认识竞技体育运动中什么是善与恶,从而自觉地、主动积极地遵守并同不道德手段与行为作斗争,为维护竞技体育竞争的公平性,保障与促进竞技体育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价值源与心理认同”[19]。竞技运动异化的形式和方式有很多,但都必须作用到人的主动因素中,因此建立竞技运动道德规范,必须以人思想道德规范为基础,同时考虑社会诸多因素,并统摄竞技运动的历史与未来,建立科学、合理和规范的道德体系,形成防止竞技运动异化的长效机制。

    2.3铭记竞技运动的公平竞争

    竞技运动作为一种身体运动的文化,一定有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核心,它是人类最能读懂的身体语言。“没有竞赛,就不可能有竞技体育的生命与活力”[20]。在竞技场只要用眼睛就能理解这里存在的文化内容,因为竞技运动“选择了最易于沟通、最少争议和歧见的国际性语言——肢体动作。使它最适合作为一种世界文化,对各种民族文化进行统摄、同化、融合和兼容”[3]。对于这样一种国际语言来说,我们应该保护它在历史中所形成的文化内涵,不应该受到异化和社会阴暗面的影响,保持其长久的发展方向。“公平、公正”是竞技运动的价值核心,只有在“公平竞争”中才能产生纯真的竞技精神,“公平竞争”是竞技运动的前提和基础,是身体运动文化的深刻内涵。“在竞技运动领域的竞争的核心法则是公平竞争。公平竞争作为人类生活态度的显现,作为人的生命意志面对未来的投射,它渴望通过体育运动这一形式来激昂生命的创造,通过人体运动的形式把握人生、塑造人生、实现自我正是公平竞争存在的深刻价值”[21]。只有真正理解“公平竞争”的涵义才能有效地抵御异化,主动在竞技运动领域淡化政治功能、防范商业干扰、疏导暴力倾向,维护竞技运动仅存的公平尺度。竞技运动的“公平竞争”是不能触碰的精神底线,是铭刻文化内涵的价值核心。

    2.4思索竞技运动的生命价值

    在竞技运动中“人们必须通过长时间的准备,才可以成长为成熟的、羽翼丰满的运动员。为此,运动员们不得不训练自身,不断重复整合自己,甚至惩罚自己”[22]。这一切的过程,都是人类在自我找寻那些原始记忆中的生命符号,身体运动是长久的过程,是一种保持身体健康的手段,必须学会坚持、忍耐、惩罚和克服,这是人类在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经验总结。身体需要运动作为生命基础的,静止等于生命的终结,运动等于生命的继续,于是身体运动成为有终点的持续过程,要保证身体健康只有坚持运动。“让我们的肉体与灵魂都得到双重的解放与充电,这就需要体育。体育,就这样充当着反抗异化的最积极有效手段。……体育拯救着人类,体育挽救并永远珍惜人类的本能与力量”[23]。人类必须时刻从睡梦中惊醒,必须反思、理解和畅想,让竞技运动回归自然、人性、道德和公平。竞技运动本身就是人类能力的展示,不要给予它太多的荣誉、光环和理念,不要干扰它本身具备的思想和文化体系,让它回到单纯、人性和自由,让它告别异化的侵袭,竞技运动的异化过程就是人类自身思想、身体的异化,这是可怕、恐怖的事实。当人类还清醒、还会思考的时候,请保存着最后一颗可以拯救人类身体,抵御疾病、虚弱、衰败和颓废的唯一生命解药,这就是竞技运动的生命价值——对于生命的解救。

    参考文献:

    [1] 周爱光. 竞技运动异化论[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庞建民,林德平,吴澄清. 对竞技体育中异化现象的分析与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07(1):74.

    [3] 卢元镇. 竞技体育的强化、异化与软化[J]. 体育文化导刊,2001(4):45-48.

    [4] 陈淑奇,龚正伟. 竞技体育异化与运动员权益保障问题之伦理审视[J]. 体育学刊,2009,16(1):19-23.

    [5] 刘放桐. 现代西方哲学[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02.

    [6] 亚力山大?科耶夫. 黑格尔著作导论:生产?第一辑[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11.

    [7] 汪安民. 尼采与身体[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61.

    [8] 范文杰. 从内隐攻击性视角看竞技体育的作用[J].体育文化导刊,2007(11):51-53.

    [9] 尼采. 曙光[M]. 田立年,译. 桂林:漓江出版社,2000:13.

    [10] 路云亭.竞技的本质[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6):462-464.

    [11] 汪民安. 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35-36.

    [12] 曹卫. 人文体育观渐入——现代体育“异化”的反思[J]. 体育学刊,2003,10(4):1-3.

    [13] 田荣和. 体育的工具性异化与人性化复归[J]. 体育学刊,2005,12(4):11-13.

    [14] 于克勤. 古代奥运会史话[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151-182.

    [15] 任建慧. 竞技体育发展中的悖论——基于人文视角的观察[J]. 体育与科学,2008,29(3):58-61.

    [16] 伍雄武. 现代人与体育[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58.

    [17] 卢元镇. 竞技:人类进步的表征与希望[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3(5):369-372.

    [18] 周成,周文. 化解竞技体育异化的思考——基于竞技主体道德需要的视角[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79-82.

    [19] 熊文,王泽应. 竞技体育伦理及其研究之意蕴[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4):545-550.

    [20] 肖林鹏. 竞技体育本质及发展逻辑[J]. 体育学刊,2004,11(6):1-3.

    [21] 刘志敏,解毅飞,凌青东. 对竞技体育“公平竞争”的哲学阐释[J]. 体育与科学,2003,24(1):37-38.

    [22] 马廉祯,谭华. 追求卓越的竞技运动——《竞技运动:一个哲学的探究》评述[J]. 体育文化导刊,2007(5):18.

    [23] 李力研. 康德的“补丁”——人类困境与体育运动作用[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20(6):1-6.

    [编辑:谭广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