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北京奥运遗产展望广州2010年亚运遗产

    倪依克 曹月勇

    摘要:北京奥运会在申办、筹办与举办的过程中始终秉承人文奥运理念,以创新的理念、艺术的视角彰显传统文化的积淀,以天地万物,唯人为贵的理念建设着人文与自然环境,以海纳百川的开放姿态融汇中西文化、展现独特魅力,诠释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厚重之美。广州亚运会应借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经验,在筹备过程中注重规划、创新,做到体育性与超体育性,有形性与无形性,本土化与全球化,传统、现代与未来的融合、协调。通过会徽、吉祥物、宣传画等的设计,开闭幕式等的文艺表演彰显岭南文化特色,展现历史名城风采。通过加大对体育设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修缮、城市环境改善等投入力度,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吸引更多的外国客人来广州观光旅游和投资。在保护与传承的同时进行合理开发,充分发挥亚运文化遗产的教育、文化功能和多元价值,促进体育、文化、经济等方面可持续性发展。广州亚运会的举办将给亚洲、世界奥林匹克运动、广州留下一笔可观的亚运文化遗产。

    关键词:广州亚运会;北京奥运会;遗产

    中图分类号:G81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10-0014-06

    Heritage from Guangzhou Asian Games 2010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ritage from Beijing Olympic Games 2008

    NI Yi-ke,CAO Yue-yong

    (Department of Leisure Sports and Management,Guangzhou Sport University,Guangzhou 510500,China)

    Abstract: The Beijing Olympic Games carried on the humanistic Olympics conception all the way throughout the processes of application, preparation and holding, highlighted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with innovative conceptions and from perspective of art, built humanistic and natural environments with the conception of people being the most valuable in the universe, blended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with a compatible attitude, showed its unique charm, and interpreted the profound beau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he Guangzhou Asian Games should refer to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the Beijing Olympic Games, in the process of preparation, focus on planning and innovation, blend and coordinate sports nature and super sports nature, tangible things and intangible things, local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tradition, modern and future; highlight the features of Lingnan culture and show the charm of the historically famous city via the design of the emblem, mascot, poster and such, as well as via artistic performances on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calibrations; enhance citizen life quality and attract more foreign visitors to visit and invest Guangzhou via strengthening the protection and repair of sports facilities and the historically and culturally famous cit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city environment; at the same time of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carry out rational exploitation, fully exert the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functions and diversified values of the cultural heritages of the Asian Games, and boos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port, culture and economy. The holding of the Guangzhou Asian Games will leave Asia, the world Olympic movement and Guangzhou a handsome heritage from the culture of the Asian Games.

    Key words: Guangzhou Asian Games;Beijing Olympic Game;heritage

    2001年7月13日,中国申奥成功之际,国际奥委会对北京的评估报告中用了一句独特而从未用过的评语,那就是“北京举办奥运会,将给中国和世界体育运动留下独一无二的遗产”。2008年9月17日,当鸟巢上空的残奥会圣火缓缓熄灭的时候,北京奥运,留下了太多宝贵的遗产:

    ——方便、快捷、四通八达的公共交通网络和人性化的无障碍设施;

    ——彰显着中国科技发展和人文色彩的奥运场馆;

    ——青山、碧水、绿地、蓝天的生态城市;

    ——显而易见的经济遗产;

    ——潜移默化的精神遗产;

    ……

    可以说,北京奥运会留下的遗产是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是庞大而又细微的,很难完全给予概括,但其中包含的一些特色与理念,对2010年广州亚运会挖掘广州特有的历史文化,融合体育运动包含的人本主义、和谐精神,提升当地文化及亚运文化遗产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提供与国际文化交流的平台,发挥亚运文化功能,使其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获得双赢,以及丰富广州亚运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将有着积极的借鉴价值。

    1北京奥运,留下了什么

    1.1以创新的理念、艺术的视角彰显传统文化的积淀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提出的三大理念。“北京的城市环境跟其他奥运会的举办城市相比还存在差距,‘绿色奥运理念是我们表达的一种态度、愿望以及努力的目标,但这实际上并不是我们的长处;其次是‘科技奥运的理念,这也不是我们最具优势的地方;只有人文奥运——依托五千年深厚底蕴的中华文化的北京奥运会,才是我们最大的‘资本,也是我们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所以,文化是中国面对世界最为深厚的积淀”[1]。

    一直以来,世界大型运动会不仅是竞技的运动场,也是各承办地区与民族文化展示的舞台。北京在申办与筹办2008年奥运会期间,秉承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精髓相融合,创造性地将中华文化的厚重与活力一一刻画在那一轴长卷之上:

    中国元素被匠心独运地用在奥运场馆的建设上,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等奥运场馆,无不烙印着中国独特的人文色彩。

    开幕式上,“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呼声,“活字印刷术”排出的“和”字,李宁飞天点燃主火炬等,都宣示了中国文化的“和谐”的境界。中、英两国歌手合唱的主题曲《我和你》,曲调和歌词,都深具中正平和之美,意韵悠长。

    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则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艺术与运动特征有机结合,巧妙地幻化为一个向前奔跑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在它的舞动中,‘以运动员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体育内涵被艺术地解析和升华”[2]。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评价说,这是一枚出色的、富有诗意的会徽,能够使人联想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与此同时,它还传达了一种代表中国未来的青春、充满活力的精神。

    北京奥运会吉祥物——5个福娃,其色彩与灵感就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来源于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中国著名美术评论家水天中先生说:“我们现在提出的福娃,完全是友好的、友谊的、富有生命活力的、富有动感的形象,既使我们民族的文化有了新的含义,也使奥运有了一种新的文化意味。”

    北京奥运会奖牌则创造性地将玉嵌其中。玉文化是中华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玉表示着美好、尊敬、相爱、相助的内涵,象征着中华文明,也诠释着团结友谊的奥林匹克精神。这既体现了对获胜者的礼赞,也形象诠释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玉”比“德”的价值观,是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在北京奥运会形象景观工程中的又一次“中西合璧”[3]。

    ……

    2008年的北京,向世界展示了一届“和谐、交流与发展”的人文主题的奥运会,无论是在大的方面还是在细节都处处彰显北京的人文魅力。更可贵的是,在保留传统文化深厚意蕴的同时,以创造性的思维赋予中华文化更多的艺术的魅力,这不仅使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也使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有了更为深沉的认识——它是如此之美。

    1.2以天地万物,唯人为贵的理念建设人文与自然环境

    人文奥运,蕴涵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北京奥组委的官方网站上,有对“人文奥运”内涵的解释——传播现代奥林匹克思想,展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展现北京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和市民的良好精神风貌,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加深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与友谊;促进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人的精神与体魄之间的和谐发展;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以运动员为中心,提供优质服务,努力建设使奥运会参与者满意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天地万物,唯人为贵”。

    在新建场馆、奥运村、新闻中心和交通、通讯、住宿等基础设施及竞赛日程安排、体育场馆的赛后使用等方面考虑更多的是人文关怀,即如何更有利于运动员、裁判员、官员、新闻记者、赞助商、游客和当地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鸟巢”实行观众与车辆分流,设置多个导视路标,无障碍设施十分完备;“水立方”的更衣室、卫生间、池岸区等的地面,铺设防滑保温的人造石地砖;北京射击馆采用生态型呼吸式遮阳幕墙,观众走进馆里,立刻会感到丝丝凉意……从治理大气污染到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从场馆赛后利用到提高城市服务水平,从推动环境保护到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突出了“以人为本”,就要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

    以人为本的奥运会,折射出一个民族日趋成熟的心智。从1984年奥运会上金牌零的突破到如今,人们看待金牌的心态平和了很多,人们对待运动员的失利有了更多的理解,人们面对“海外兵团”有了更多的包容……运动员的脸上有了更多的笑容,运动员的内心有了更多的温情……

    以人为本的北京奥运会,也使得更多的残障者融入到社会中来。借助残奥会,推动了北京无障碍环境的建设,改造了很多坡道和盲道,提供了2 800多辆无障碍大巴,安装了100多个地铁中的升降梯等措施来解决残疾人的出行问题,使残疾人有了融入社会的可能。最为重要的是,残疾人体育观念的转变。长期以来残疾人被排除在体育活动之外,人们总是以同情的心态善意地刻画出残疾人与健全人的界限,而忽视了残疾人要融入健全社会的强烈愿望。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促使我们对残疾人体育的观念发生了转变——残健融合,才是残疾人所需要的。

    秉承以人为本的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个体育盛会,而且能够在一个长远的时期内给人们带来和谐、温馨的生活环境,推动人的综合素质发展的契机。申奥以来,北京先后投入1 400多亿元人民币,实施了从控制煤烟型污染、机动车污染、工业污染和扬尘污染,到持续推进大气、水、噪声、固废等污染治理;从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强化生态建设,到健全法律法规;从加强环保科研,到完善环境监测体系,完全兑现了申奥的环境承诺。有调查表明,奥运会大幅提高北京市民的幸福感。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对全市18区县3 032名居民进行的电话调查发现,42.6%被访者认为,奥运会通过“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了全民环保意识”之后,人们对环保的关注比例高达91.9%[4]。

    英国奥委会主席科林?莫尼翰认为,举办奥运会对中国具有深远的意义,奥运体育设施都秉承着可持续使用的理念。奥运场馆从规划选址到施工建设都力求节俭,按照安全、质量、功能、工期、成本五统一的要求,统筹考虑,综合平衡[5]。在场馆规划中,能利用现有场馆改造、扩建的,就不再新建;能搞临时场馆的就不再新建场馆。因地制宜广泛采用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技术和措施,在照明、用水、能源利用、施工等各个方面都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思路,以建筑节能、水资源利用、环境与生态保护、绿色环保建材应用等方面为重点,采用先进适用技术,部分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节能与环保的典范[6]。

    奥运场馆在设计的过程中,在满足比赛期间国际奥委会技术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奥运场馆的社会效益,使之与广大市民日常健身的需要相结合,并便于赛后开展文化、体育、会展、商贸、旅游、娱乐等活动。北京把6个场馆放在了大学园区,既改善了大学体育设施,又解决了场馆的赛后利用问题,也减少了建设资金。“鸟巢”赛后将充分利用自身场地优势拉动场馆商业的发展,运营规划以承接大型体育赛事和文艺演出、开发无形资产、出租配套商业地产为三大主要经营模块,未来将成为一个文化娱乐时尚中心,既要服务竞技体育,又要满足群众观看体育比赛、进行健身娱乐的需要。“水立方”赛后运营的主体是人造冲浪海滩,围绕它还有种类繁多的水上娱乐、健身、培训等设施,将是北京最大、最全面的市民水上游乐中心。

    1.3以海纳百川的开放姿态展现独特魅力

    “世界更多地了解了中国,中国也更多地了解了世界。”——在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指出了本届奥运会最重要的遗产。他此前曾多次表示,通过奥运会,中国向全世界开放,全世界则关注、审视中国,双方彼此加深了解,这将带来积极而长远的影响。

    1993年,北京以“开放的中国盼奥运”作为征服世界的语言申奥,虽然失利,但却显示出中国开放的姿态。2008年,在我国改革开放30年之际,北京奥运会提供了一个向世界展示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的特殊舞台。在文化构建上,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接受各种文化,以开放、创新的意识融汇中西文化,创造出包括奥运场馆、奥运奖牌等在内的一批艺术品。在宣传上,更为全面、更为坦诚地向全世界传达着各方面的信息,在短短的16天里,4万名中外记者集中报道奥运会,全球4.5亿观众相继收看奥运转播,法国《费加罗报》也发表题为《中国与西方坦诚相对》的文章说:“在全世界,人们从未如此多地谈论中国,谈论这个庞大、神秘、全球绝大多数人还不甚了解的国家。媒体进行的大量报道与调查让人们看透了表象,穿越了长城……”此外,在奥运会期间,中国政府在北京城区的世界公园、紫竹院公园和日坛公园设置了专门供游行示威人员表达自己意愿的地点。从北京奥运会申办、筹办到举办,开放的中国显示出更加自信的姿态。

    美国总统布什在接受美联社记者采访时说:“我认为奥运会为人们提供了到中国并观察中国的机会,同时也使中国人看到了世界,有机会同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交流。”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说:“奥运将把中国有机地纳入到国际社会中来,中国孤立于世界的时代从此结束。” 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题为《倾听中国开放的步伐》的文章说:中国还有很多缺陷,但只要这个开放的年代不再倒退回封闭,这个最近一个甲子经历迂回曲折、跌宕起伏、饱经风霜的民族,总会在积极向世界学习、努力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以更自信和从容的姿态迈向更加开放的未来。

    开放,使中国走向世界,雄立于世界,开放是中国富强自己发展自己的一大法宝。中国的开放极大地促进了并将永远更加有力地促进世界友好和谐发展,因而中国的开放是造福人类、造福千秋的。中国式的开放是中国发展自己的一条成功经验,而中国开放的以人为善、求友好、求和谐,又使中国的开放在世界显示了无限的魅力,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明友好的纯正古风,也极大地强化了中国向世界开放的力度,使中国的开放更为世界所支持、所热望,因而也使中国的开放更加顺利、更加成功,更加高效。所以,在北京举办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是有着极为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的。

    2北京奥运遗产的特点及启示

    为了举办2008年的奥运会,中国确实付出了许多,但也收获了很多,不仅表现在筹备奥运会的过程中显示了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更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的精神。在筹备的过程中,与各国往来和合作更为科学,措施的出台更为合理,各项工作水平得到提高,服务细节进一步改善。由此,我们应借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经验,在筹备亚运会过程中注重规划、创新,做到体育性与超体育性,有形性与无形性,本土化与全球化,传统、现代与未来的融合、协调,以期在举办后留下丰厚而持久的遗产。

    1)体育性与超体育性。

    大型的世界性的体育赛事,早已超越了体育比赛本身,一方面,体育一直与艺术结合在一起,奥林匹克运动从开始时就有艺术比赛的内容,从而创造出许多流传于世的经典艺术品;另一方面,奥运会、亚运会等体育赛事的举办,对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影响已深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到场馆的后期利用,再到经济的发展,乃至人们意识的塑造,都应超越单纯的体育比赛本身来综合考虑,才能在亚运会结束后留下持久的影响。

    2)有形性与无形性。

    承办亚运会的城市都希望通过这个舞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优秀文化,留下丰厚的文化遗产。精神(无形)形态的遗产必然有它相对固定的物质(有形)文化形态作为载体,而物质形态的遗产也会包含精神层面的价值和理念。比如: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口号的载体可以是各种实物,而承载着口号的实物则成为包含着奥运精神价值的物品[7]。多哈亚运会开、闭幕式的艺术表演,充分展示了多哈的民族文化特色及亚洲历史文化特色;釜山亚运会创作的音乐和舞蹈在亚运会闭幕后长久不衰。自从建设广东文化大省及“泛珠三角”战略的提出,岭南文化的研究进一步得到了深化、延伸及拓展,但大部分是停留在学术研究的范畴,作为亚洲最大的体育赛事,2010年亚运会为岭南文化的宣传与创作提供了最佳的舞台。

    3)本土化与全球化。

    世界性体育赛事的举办,也是世界文化交流的渠道。在当下全球化的语境下,文化需要的是传播,传播中才能不断提高其生命力。温家宝总理说:“人类文明只有代代相传,才能不断丰富发展;只有相互交流,才能文物化成。”传播交流的基础,是要具有本土化与全球化的意识。本土化,才能拥有自己的特色,才能保有自己的传统;全球化,才能以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才能让世界了解我们的文化。亚运会,不仅是对广州,对世界来说也该留下一份遗产。在亚运会这个舞台上,我们应知道如何用世界的语言来彰显自己的文化。

    4)传统、现代与未来。

    20世纪70年代以来,遗产概念在不断进化中由一个封闭的概念变成一个开放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日趋广泛,发展成为“祖先留给全人类的共同的文化财富”。外延也由一般的物质财富发展成为看得见的“物质文化遗产”、看不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天造地设的“自然遗产”。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亚运会后留下的遗产应该是具有持久影响的,尤其是文化、精神方面的遗产。一份具有持久影响的遗产,既要有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要有现代社会变迁的烙印,还要有面对未来的发展空间。

    32010年广州亚运文化遗产展望

    广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具有2200多年的文明史,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岭南文化务实、开放、兼容、创新,广州应该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向亚洲乃至世界展示一场祥和、文明、和谐的文化盛典,凸显一个自信、开放、和谐的广州。为实现亚运文化遗产的目标,可以采取多种形式,需要我们仔细斟酌确定,以便尽快实施,这也是办好广州2010年亚运会的重要内容。

    1)在文化艺术遗产方面,首先体现在会徽、会歌、吉祥物、宣传画、宣传口号等的设计。其中,会徽和吉祥物的创意都来源于羊城的美丽传说——千年前,5位仙人分别骑着口衔稻穗的仙羊降临广州。表达了广州亚运会将给亚洲人民带来“吉祥、和谐、幸福、圆满和快乐”的美好祝愿,同时也传达了运动会“和谐、激情”的理念。其次,是开、闭幕式的艺术表演,应将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融汇贯通,将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话剧、粤剧、音乐、舞蹈、神话故事等作为艺术创作者的创作源泉,以创造性的思维赋予其更多的艺术魅力。再次,亚运会期间举行一系列的文化艺术活动,也将会使得一批既具有本土文化特色,又具有时代感的文化艺术作品的诞生。

    2)展现历史名城的魅力,促使广州的历史文化遗产得以发扬光大。广州不仅在华夏文明方面发展一枝独秀,而且还成为世界上集东西方历史、文化、宗教于一体的最有包容性的大都会之一。如世界几大宗教都先后进入广州,并在这里和平相处,共同发展。这些宗教在广州发展演变,并与广州传统的文化相融合,留下诸多具有民族特色及地方特色的教派和宗教文化建筑遗迹,如光孝寺、怀圣寺、华林寺、三元宫、东山堂等。同时,广州还拥有饮食文化、方言文化、音乐文化、戏曲文化、武术文化(南拳、南狮、李小龙故乡等)、艺术文化等丰富的独特的岭南文化,这在亚洲乃至世界上,都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例如,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英歌舞”、“麒麟舞”、“醒狮舞”等民族舞蹈;反映广东人们勤劳善良的“客家山歌”、“汕尾渔歌”、“咸水歌”等民族山歌;具有广东省传统体育文化特色的传统武术、南狮、龙舟竞渡等传统体育项目。随着广州经济的发展,2010年亚运会的举行,政府对广州的文化投入将逐年增加,2010年广州这座历史名城将更具魅力。

    3)场馆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根据申亚报告,广州在2010年前将投入2 200亿元进行场馆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改造,其中用于场馆建设的约为1/20,其余大部分将用来建设和改造现有基础设施,改善城市环境和景观。广州应充分借鉴北京奥运会以“天地万物,唯人为贵”的建设理念。在场馆建设中,首先,应本着节俭的原则,考虑到比赛实际需要,能利用现有场馆改造、扩建的,就不再新建;能搞临时场馆的就不再建永久性场馆。其次,场馆的设计应兼顾本土文化特色和国际化趋势,并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相匹配。在借鉴、吸收国际发展新潮流的同时,凸显岭南文化特色。最后,应积极考虑场馆赛后利用问题,以及场馆周边地区未来全民健身运动的需求。现有场馆的维修完善与改造要与周边地区的环境相结合,可利用现有资源,以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天河体育中心作为市级复合型体育中心,展现“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空间取向。同时应在广州新城、大学城、花地新城构建地区性的体育中心,形成专项体育功能互补、型制独立并兼容全民健身活动的多中心、多功能的赛区布局。新建造的场馆在满足比赛期间亚洲奥委会技术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亚运场馆的社会效益,使之与广大市民日常健身的需要相结合,并便于赛后开展文化、体育、会展、商贸、旅游、娱乐等活动[8]。

    4)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筹办和组织亚运会期间,将组织一系列国际主义、爱国主义等方面的宣传活动,同时,一些相关活动,如火炬传递等,也会激发人们的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热情。对于青少年来说,将会更加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围绕着申办、筹办、承办亚运会,将进行一系列有关奥林匹克运动、体育礼仪等方面知识的传播,同时,各类体育活动和高水平体育赛事的参与和观赏,可以使人们更充分地体验到体育所带来的团结、友谊、公平、民主与科学等精神与理念,使人们更加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主动维护社会环境的稳定。广州2010年举办亚运会,将使市民树立强烈的主人意识、文明意识和行为规范意识,重新建立广州市民言谈举止的文明规范,对市民的心里产生深刻而长久的影响。

    5)亚运会将带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直接拉动经济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的经济建设突飞猛进,2002年的GDP跃上3 000亿元人民币台阶,人均GDP突破5 000美元,根据世界银行的标准,广州已达到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平均水平。2010年广州亚运会,是继北京奥运会以后,我国迎来的第二个国际性的体育盛会,这将为广州的经济建设留下一笔丰富的遗产。可以预见,举办亚运会同时可促进与亚运会相关的部门生产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从而带动本部门增加值的提高。如举办亚运会所创造的GDP的增加,亚运会各相关部门由于投资增加而引起的大众消费、劳动力就业的增加等。同时,亚运会后各种设施通过为当地各部门提供各种服务而带动有关部门产出的增加,如道路铁路的贯通、管道的铺设等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所提供的便利和服务而创造的间接效应[9]。根据广州市统计局运用两种科学方法的综合预测,在未来6年,筹备亚运会平均每年将拉动广州GDP增长0.56个百分点,预计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将达到7 660亿元,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2 000~13 000亿元,为2004年生产总值4 115.81亿元的1.86倍[10]。

    2010年亚运会将成为广州走向世界,迈进现代化的时代标志。

    “世界给我十六天,我给世界五千年”,北京奥运会为我国及世界留下了一笔厚重的遗产。这笔遗产的背后,有着五千年来传统文化沉淀下的文明,还有着7年来的苦心规划与创新。奥运会的帷幕已经落下,留给我们丰厚遗产;亚运会的帷幕尚未拉开,留待我们创造遗产。落下帷幕后,有收获有遗憾;未开启帷幕前,有展望有期许。北京在申办、筹备和举办奥运会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功经验值得广州2010年亚运会学习与借鉴。2010年广州亚运会定将给亚洲、世界奥林匹克运动、广州留下一笔可观的亚运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 陈华. 奥林匹克:人文理念、社会价值与国家形象——访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金元浦教授[J]. 前线,2007,32(9):24-26.

    [2] 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EB/OL]. http://www.beijing

    2008.cn/spirit/beijing2008/graphic/n214068869.shtml.

    [3] 2008北京奥运会奖牌发布 龙纹玉璧体现中西合璧[EB/OL].http://sports.eastday.com/s/20070327/u1a2714483.html.

    [4] 奥运会大幅提高中国人幸福感[EB/OL]. http://news.

    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9/04/content_9769135.htm.

    [5] 沈聪. 奥运场馆——中国建筑史上的新篇章[J]. 前线,2008,33(8):56-57.

    [6] 周围. 绿色奥运聚焦之四:实现梦想的“绿色场馆”[J]. 环境教育,2008(5):21-22.

    [7] 熊晓正,王润斌. 对北京奥运会“独特遗产”的理解——实现“跟着讲”向“接着讲”的跨越[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10):1-5.

    [8] 秦伸阳,周靖宣. 南粤崛起亚太主要城市群[N]. 广州日报,2001-10-01(A5).

    [9] 张保华. 2010年亚运会对广州经济的影响[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25(2):162-165.

    [10] 杨国华,周永章,郑奔,等. 2010年亚运会对广州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6,19(1):20-22.

    [编辑:李寿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