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该如何选取合适的立论角度
吴郁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因此,写议论文之前要学会确定文章的立意,俗话说“文以意为主,意由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但是议论文立意的选取有多种角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么,如何能够较好地选取立论的角度呢?
下面是笔者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时所使用的一则材料,笔者就以对此材料的解读作为案例来分析如何选取合适的立意角度。
近日,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肖贤友在病危时写下一份遗书:“我的遗体捐国家,我老婆呢?”在这位患者去世后,当某媒体截取“我的遗体捐国家”一句,以“歪歪扭扭7字遗书让人泪奔”为题加以报道时,有人认为这一句确实很好地突出了一个人在特殊时期弥足珍贵的爱国之心,但也有人认为另一句更能真实地反映一个人弥留之际最朴素的人间真情。
在“大爱”和“小爱”之间,你也许有自己的选择,而你选择时也许会想到自己熟悉的一些人、事,从而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根据以上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针对这则材料,学生可以从哪些角度来选取合适的立意呢?
一、感知生活的多元化
我们的生活是多元化的,对于一个问题的理解往往也是可以拥有很多答案的,这与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有关。观察一个事物,我们可以从纵向的角度来看,也可以从横向的角度来看,也可以选取全方位的角度观察,总之,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都要可以自圆其说,而不能自相矛盾。
有了这个指导思想,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分析问题就不会过于片面,完全忽略事物的根本了,而是能够掌握分析问题的基本准则,再去分析这则材料有哪些立意,然后再进行比较分析哪个立意更加贴合生活,更加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这些立意的选取,不仅是对学生思维的考验,而且对于他们养成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与作用。
关于上面的材料,很多媒体认为爱老婆是一种明显的“小爱”行为,不符合时代的主旋律——塑造英雄的立场,甚至会削弱英雄的形象,会影响英雄的光辉,媒体是不屑于这种小爱的。而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对于家庭而言,他是一个丈夫,是一个父亲,或者是一个儿子,他有自己的担当与责任,他要照顾好这个家庭。由此,我们在立论时,可以由单一向多样、由统一向分散进行多元化的思考,而不是过于片面,造成观点过于绝对化的弊端。
二、裁取信息,选取最佳角度
对于材料,学生除了要多元化思考以外,还要能够裁取关键信息,进而选取最佳的立意角度,因为不可能所有的角度,我们都要面面俱到,那样的文章就会显得十分薄弱。
这则材料中新闻事件仅仅是一个引子,而最后一句“在‘大爱和‘小爱之间,你也许有自己的选择”才是关键,所以在具体写作时,可以直接论述“大爱”和“小愛”这个两难话题,当然,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大爱”和“小爱”的概念。
那么,裁取了关键信息后,我们该如何选择最佳角度呢?
(1)切口要小,便于准确把握题目,展开议论;(2)思想要新,所发议论不同凡响,给人以新的启示;(3)针对性要强,容易说得中肯,有说服力,增强现实意义。
选择议论角度的要领有:(1)题目或训练要求限定的角度;(2)能触及题目或材料主旨的角度;(3)有时代感、针对性的角度;(4)具有新颖性的角度;(5)最适合自己的角度。
其实,从笔者阅卷的过程中,看到大部分同学选取了“大爱”的角度,也就是为了“大爱”,要放弃“小爱”,也有很少一部分同学写“小爱”,也很重要,如果能够从不同的条件来分析两者的关系,我想就能够让文章的立意更加丰满。当然,对于语言和论据的要求也要精简和典型,只有这样才能够写出别人所想不到的立意。
三、思维延伸,丰富立论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选取了合适的立意之后,我们要鼓励他们继续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而不应该浮于表面,造成立意的浅层次化,如材料中关于“大爱”的概念与内涵,学生就不应过分拘泥于爱国,还可以扩大到对其他民族的爱、对人类的爱和一般的集体之爱等,而“小爱”也不应仅仅局限于爱家人、亲人,还可以扩展到对家乡的爱、朋友之谊、同学之好等。这里的“大爱”和“小爱”,实际上是相对而言的,不应该机械、绝对地理解。
如果学生能够跳出这些拘囿,“大爱”与“小爱”的关系就不难理清了。其实“大爱”与“小爱”有时并不矛盾,没有“大爱”,人的内在就不明亮,国家、社会的发展就会受到伤害,而“大爱”无法保障,个人的生活必然也会受到影响。当然,我们还要加上一些附加条件,对于大爱和小爱,我们要注意尺度,因为很多事情,需要大家集体完成,不可能完全依靠个人的力量来完成。
最后,同学们选取了最佳角度,又进一步深挖了立意,下一步就是选取典型素材,并能够将作文立意分层次展开论述,在结构上形成一种建筑美,再加上优美的语言,一篇好的议论文也就应运而生了。
同学们经过不断地思维历练和习作训练,写作水平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