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在河道窄缝中艰难生存的湿地
王岩龙
[摘要]通过了解湿地的定义和作用及对我县客观情况分析,提出保护湿地的思路与方法,使人与环境在健康和谐的生活中获得良性的生存与发展。
[关键词]湿地;汉河;保护;志愿者
湿地的定义
湿地是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森林、海洋、湿地)之一。国际湿地公约采用广义的湿地定义,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水域。这一定义包含狭义湿地的区域,有利于将狭义湿地及附近的水体、陆地形成一个整体,便于保护和管理。
湿地的水文条件是湿地属性的决定性因素。水的来源(如降水,地下水,潮汐,河流,湖泊等),水深,水流方式,以及淹水的持续期和频率决定了湿地的多样性。水对湿地土壤的发育有深刻的影响。湿地土壤通常称为湿土或水成土(Hy-dric Soil)。
一、湿地的作用
1物质生产功能。湿地具有强大的物质生产功能,它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2大气组分调节功能。湿地内丰富的植物群落,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并放出氧气,湿地中的一些植物还具有吸收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功能,能有效调节大气组分,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3水分调节功能。湿地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在时空上可分配不均的降水,通过湿地的吞吐调节,避免水旱灾害。
4净化功能。当含有毒物和杂质(农药、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的流水经过湿地时,流速减慢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淀和排除。一些湿地植物能有效地吸收水中的有毒物质,净化水质。
5提供动物栖息地功能。湿地复杂多样的植物群落,为野生动物尤其是一些珍稀或濒危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是鸟类、两栖类动物的繁殖、栖息、迁徙、越冬的场所。
6调节局部小气候。湿地水分通过蒸发成为水蒸汽,然后又以降水的形式降到周围地区,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
湿地的诸多优点我不再赘述,现分析一下我县湿地状况。
我县湿地的分布因离所依赖的河流距离而呈现不均衡状况。很显然,担心过度蒸发的平原上已实行节水灌溉措施的广袤土地很难成为湿地,而靠近汊河即邻近河道的地方就有了形成湿地的基本条件。我们已知的南门外的湿地是我县最著名的湿地代表。每到节假日,络绎不绝的人流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我县湿地水域缩小的原因
1水泥砌过的汉河主河道无更多的水补充湿地。湿地的形成大多依靠坚实的河流基础。干旱少雨的滹沱河流域因上游储水不足和人为的地下水超量开采,使得采用防渗和水泥砌就的汉河主河道首先满足自己的同时无法供给更多的水给湿地。
2冰分的大量蒸发。前年秋天我做过一次对比。第一天水和沙的交界处我做了个标记,等第二天同样时间我再来时发现,水已经后退了两米多。
3沙质土地的渗漏。难以保持水分的沙质土在水的渗漏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以前的滹沱河流域大都是鱼米之乡,不少喷泉自地里往上冒,一根扁担就能打上井里的水,当时的沙质土是起了积极作用的——河水通过沙质土向外渗水。现在正好相反,地上水通过沙质土向下渗水。
三、解决问题。
1防止湿地水分渗漏。由于社会发展,超采地下水已是不争和无法更改的现实,因此,我们对之无能为力。从湿地水源上看,每年水的来量不稳定,所以,先解决湿地自己本身的问题。防漏的方法同我们知道的水泥汉河方法一样,在湿地的干枯季节,依湿地的地势分阶段地进行防渗膜的铺设和水泥的硬化。这需要一个高超的技巧,因为如此不仅投资巨大而且耗时长。因此我认为,不妨将湿地整体划分为几十或上百甚至上千块的可操作性的小区块,彼此有几十厘米高的隔离,逐年施工。
2大力种植水里能扎根的漂浮植物和水面以上有坚硬木质的植物,防止水分过度蒸发。趁湿地水退露出沙质土时,将种树的地方挖出沙土补充黄土种上一米多高的小树:待水多的时候,引入水里能扎根的漂浮植物。下大力气抓好这两手措施,不日,将有很好的收获。
3,重视人的因素。发挥人的积极因素为我所用不失为保护湿地的另一思路。招募保护湿地的志愿者,并用明显的界限标示出每个志愿者所保护的区块。在这个被保护的区块内,志愿者凭自己的意愿可以种树,投放有益的动物如青蛙,捡、捞拾垃圾,抵制外来生物入侵的爱护环境宣传等等一些公益的活动。监督并防止垃圾废水排入湿地。多举行类似徒步滹沱河的绿色行动。临近湿地的土地也提倡多种树。
在进行以上措施解决临近县城湿地的同时,着手规划远离县城的湿地计划。之所以湿地规划分先后,是因为城市人口密度大,休闲去处少,空气清新度低于远离城市的乡村。由于汉河流域跟我国地势一样西高东低,因此,规划我县湿地也呈阶梯状分布。我们可以把它当成一项长远规划——像施行五年计划一样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