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班美术活动中幼儿色彩感知能力的培养

    王小芳

    【摘? ? 要】幼儿美术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色彩感知能力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通过对当前幼儿美术教学的分析,找到目前中班美术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色彩感知能力的有效策略,以充分发挥幼儿美术活动在培养幼儿色彩感知能力的优势。

    【关键词】中班美术活动;色彩感知能力;教育价值;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03-0145-02

    【Abstract】Children's art activitie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kindergarten education, and cultivating children's color perception ability in art activities has unique advantage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childrens art teaching, find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art activities of the middle class, and proposes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cultivating childrens color perception ability in art activities, so a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childrens art activities in cultivating childrens color perception ability .

    【Keywords】Middle class art activities; Color perception ability; Educational value; Effective strategy

    幼儿美术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幼儿色彩感知能力具有独特优势。而中班是幼儿发展色彩感知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色彩感知能力,成为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色彩感知能力的重要性

    色彩感知能力包括色彩视觉和色彩知觉,其中色彩视觉,就是当人受到色彩的视觉刺激时,便会产生相应的心理反应。已有研究表明,幼儿出生不久便出现了色彩知觉。到了中班,在教育的影响下,幼儿能基本辨别混合色,颜色和它的名称能准确地联系起来,细微地区别各种色调的明度和饱和度的能力也逐渐发展起来。可见,中班时期是幼儿色彩辨别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对幼儿色彩感知能力的发展有关键作用。

    中班幼儿好奇心强,喜欢鲜艳、艳丽的色彩,在涂涂画画中,认识色彩对中班幼儿来说是一种不可抵挡的诱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在艺术领域指出: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用多种感官去感受色彩、认识色彩,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从而激起表现的欲望。

    根据中班幼儿年龄和心理发展的不同特点,有意识地培养他們的色彩感知能力,可以引起幼儿愉快的体验,使幼儿获得美的享受,对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中班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色彩感知能力的误区

    美术活动是人类感受美的一种重要的体验性活动,愉悦的美术体验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人的审美能力。色彩感知是进行美术活动的能力基础,中班时期是幼儿色彩感知能力培养的关键期。目前,我国幼儿教师虽然对幼儿色彩感知能力的培养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仍然没有从大一统的刻板模式中摆脱出来,对幼儿色彩感知能力的培养效果有限。

    (一)美术活动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在现实教学中,大多数幼儿教师主要采用两种教学方式;一是设定美术活动的总体框架,以临摹为主。一般由教师画好范画,然后让幼儿依葫芦画瓢,这就是所谓的“临摹法”。这种教学方法缺乏趣味性,容易抹杀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二是过分强调幼儿的自然发展,放任幼儿想怎样画就怎样画,至于主题思想、方式、技巧,教师管得很少,这就是所谓的“涂鸦式”。这种方式缺乏教师引导,对于幼儿的色彩感知能力提升效果差。

    但是,每种教学方法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幼儿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运用直接决定了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在现实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容易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贯穿课堂,这就使上述两种教学方法的缺点充分暴露出来。

    (二)缺乏正确的幼儿美术教育活动评价

    教育评价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对教育活动中幼儿的行为和人格的变化,对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评判的过程。正确的教育评价有助于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色彩感知能力。然而,目前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进行幼儿美术教育评价时往往是以“像不像”作为评价幼儿作品的标准,并不注重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把美术活动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忽视了幼儿美术活动中幼儿色彩感知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幼儿色彩感知能力的策略

    色彩是吸引眼睛注意的诱饵,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色彩世界中,处处都存在色彩,幼儿认知世界就从这缤纷的色彩开始。教师和家长应让幼儿从小用多种感官去感受色彩、认识色彩,以此激发幼儿对美的追求、对美的感受,激起表现的欲望,从而使幼儿成为驾驭色彩的主人。

    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幼儿色彩感知能力也尽相同,自主表现、搭配色彩的能力也有限。依据中班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和年龄特点,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培养中班幼儿的色彩感知能力(以中班美术《颜色变变变》为例):

    (一)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中班美术活动中,幼儿只能利用现成的颜色进行单一的涂色活动,还不了解颜色相互混合后能出现新的颜色,也不会去调配新的颜色。《纲要》指出“幼儿园各领域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于生活、游戏之中”。所以在中班美术活动《颜色变变变》中,教师将美术与科学两个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可以在增加幼儿美术活动趣味性的同时,加深幼儿对色彩科学的认识。

    在活动中第一个环节用直观演示法:利用Flash导入引起幼儿探索颜色变化的兴趣。课件形象生动、色彩丰富、富有童趣,能很好地激发幼儿探索颜色变化的兴趣。

    第二个环节用情感体验法: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发现颜色两两混合后能出现新的颜色,知道颜色可以变化。同时让幼儿初步学用简单的记录卡记录颜色的变化,体验、感受各种颜色变化带来的惊喜。

    在第三个环节我让幼儿合作涂色“好看的围巾”,并展示幼儿作品,教师用平等的谈话法与幼儿交流,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认识颜色,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兴趣,使幼儿了解颜色产生变化的过程,加深幼儿的色彩体验,提高他们的审美理解能力。

    (二)注重教师在美术活动中的指导作用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教师应更多地参与幼儿的美术学习活动,和他们一起感受美,分享创作的快乐,同时对幼儿进行随机的、及时的点拨,让幼儿在自由宽松的美术活动过程中逐渐喜欢上美术活动,学会用美术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譬如:中班美术活动《颜色变变变》中,在让幼儿到操作台调色时,教师不是在台上消极地等待幼儿操作,而是参与到幼儿的操作中来回巡视,及时关注幼儿,发现幼儿的需要,并及时为有需要的幼儿提供有效帮助。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细心的指导,能让幼儿更好地投入美术活动中,主动探索颜色的变化,发现颜色的奥秘,提高幼儿的色彩感知能力。

    (三)注重教师对美术活动的评价

    完整的美术活动应该包括美术感知、美术创作和美术评价。因此,在美术活动中只有将三者相互交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才能使幼儿更快、更有效地进行美术学习,发展美术能力,提高色彩感知能力。《纲要》指出“教师应为幼儿创设展示作品的条件,引导他们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因此,教师在美术活动中要全面、客观地评价幼儿的作品,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幼儿的自尊心以及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例如:在美术活动《颜色变变变》活动评价中,教师先要肯定每个幼儿的作品“你们涂出的围巾真漂亮!”然后再提问幼儿他是怎么调出这些颜色的。这样的评价有助于幼儿梳理感知,提高对颜色的认识,真正使幼儿的色彩感知能力得到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美术教育作为一门视觉艺术,是培养幼儿色彩感知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幼儿教师,必须树立创新价值取向,在教育教学中正确引导幼儿感受美,努力使自己成为幼儿美术教育改革的积极倡导者和行动者。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薛芳芳.幼儿美术教育的途径和方法[J].吕梁教育学院院报,2009(03).

    (责编?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