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伦理学视域中的“美好生活”
吴亚微
【摘 要】传统发展观把单一的“经济增长”定义为“发展”,使得其只具有工具理性而缺乏伦理理性,人逐步失去主体性。对自然无限制的索取让人类自食其果,社会道德沦丧、自然环境恶化这与我们生活的好坏息息相关。本文试图在德尼·古莱《发展伦理学》一书基础上,试探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于美好生活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发展;人的主体性;美好生活
中图分类号:B82-0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0-0223-02
从人类历史来看,“发展”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进行,人类对物质和精神的追求从未停歇。工业革命使得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掠夺,使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同时导致人们对物质财富过分追求,发展逐渐出现了价值危机。“德尼·古莱在《发展伦理学》一书中从广义的价值维度来看待发展的核心问题,把界定美好生活、公正社会以及人类群体与大自然关系作为发展的问题”。[1] 如何抓物质财富又兼顾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值得全人类反思,而古莱《发展伦理学》一书从人的伦理视角出发,阐述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伦理价值问题,对于我们追求美好生活和在新时代背景下對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美好生活”的伦理意蕴
古莱认为,“美好生活”的三大要素是最大限度的生存、尊重和自由。只有将三者最大限度地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满足美好生活伦理价值观的根本诉求,彰显全面人性,使之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动力。生存是保证生命得以延续的基础,是追求美好生活的物质前提,其延长人类寿命就是发展的目标之一。尊重,也就是对生命的重视,它作为一种人类普遍追求的价值,是指人们自身价值受到他人的认可,没有违背自身意愿而达到其目的的感受。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获取尊重是各个社会的普遍目标,发展背后的抉择都有着同样的价值观。古莱认为,“一旦物质福利成为美好生活的主要因素,那么物质上‘不发达的人们就很难感受到尊重了”。[2]虽然在当今社会,物质富足不是赢得尊重的唯一要素,但是只有人民认为通过发展才能赢得尊重,去认可发展是获得尊重的重要途径,人民才会不断地发展和前进。尊重是个人和一个民族、国家强大的精神支柱,它也是各个社会普遍追求的价值目标。自由,其最基本的含义无疑是对生活的追求选择更多和限制更少。自由的前提就是要有选择,在有选择的社会,人人都是平等的,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情,在选择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发展致富,拥有足够财富的人将会比穷人有更多的选择和服务。显然,发展是有益于自由的。但与此同时,美好生活也并不是完全取决于物质的极大丰富,他把物质的极大丰富看作是自由的基石。就如,当一个国家处于极落后的一种状态时,人们想的也只能是温饱的问题,根本无法涉及自由这一精神高度。因此,古莱认为自由是给人们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能自由地做出抉择。在选择机会相等的情况下,发展自己,提升自己,从而使之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在这一层面上,古莱将美好生活的内涵升华。
二、发展:追求“美好生活”的中心议题
(一)发展与美好生活的关系
德尼·古莱从发展伦理学的角度看待美好生活,认为美好生活的实现主要途径是通过发展,发展的目标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实现美好生活。美好生活伦理价值观作为德尼·古莱发展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三大价值诉求是全面人性的彰显,全面人性的提升更是人的主体地位的积极彰显,它既体现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又表现在美好生活实现的过程。发展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于能让人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二)德尼·古莱美好生活思想评价
德尼·古莱美好生活伦理价值观的三要素使得发展逐渐走向真正的发展之路,只有将三者(即维系生命、尊重、自由)最大限度地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满足美好生活伦理价值观的根本诉求,彰显全面人性,使之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动力。首先古莱在发展过程中确定了人的主体地位,认为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让人变得幸福;其次德尼·古莱美好生活思想包含了人类社会发展目标的内在诉求,即维系生命——寻求尊重和认同——实现真正的自由。古莱把自由视为发展的重要目标,把发展目标界定为“使人们摆脱来自外在的压制和束缚而取得自由”。古莱的发展价值观蕴含着人类社会发展目标的内在诉求并且在明确界定发展目标的基础上,还指出生存、尊重和自由各个目标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辩证的,在不断矛盾变化中相互作用。
(三)美好生活的实现方式
古莱认为实现美好生活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发展模式的基本选择;二是发展目标的内源;三是广泛集中民智。并且,古莱在追求实现美好生活时提出了两条重要的战略原则:拥有足够物质基础以改善生存状况和普遍团结的内在要求。他指出,“虽然人类必须拥有足够的财富以便生活得更美好,但是财富富足并不等于美好生活”。[3]而贫困使人们不能很好地生存和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只有当人们认为发展的目标是维持生命、尊重和自由,那么货品的范围才会扩大到基本的需求以外,才能实现“美好生活”。
三、德尼·古莱“美好生活”理论的当下启示
(一)发展中“人的主体性”作用
“传统发展观把经济增长等同于发展,把GDP作为衡量发展的唯一标准”。[4] 这种重物质轻伦理的发展观最终可能会将“发展”异化和扭曲,并不是真正的发展。德尼·古莱对发展中的伦理价值进行了深刻反思,他认为人在发展过程中居于主体地位,要实现美好生活就必须解决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问题,使人得到最起码的尊重,实现人最广泛的自由。“以人为本”是发展的根本宗旨,这与在发展中要注重“人的主体性”意义是不谋而合的。两者都是以“人”为中心,凸显人的价值和主体性地位,从这层意义上看,两者具有同一性。“好的发展”应该遵循人本性原则、公正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科学发展原则等一些基本伦理原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但也积累了大量的问题和矛盾,发展必须从观念到实践进行转型,以“人本”发展为价值追求,切实解决发展中存在的贫困、贫富差距过大、环境污染等实践性问题,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美好生活”伦理观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启示
古莱将“最大限度的生存、尊重和自由”作为实现“美好生活”的三大要素,当三者最大限度地有机结合在一起,便能实现“美好生活”这一目标。新时代的到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迫切,这是因为社会主义主要矛盾与根本任务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了变化。“美好生活”是古莱伦理价值观的根本诉求,彰显全面人性,使之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动力。古莱的发展观对所有人群大致为三个目标:一是为各种社会成员提供更多优质生存物品;二是采取某种措施改变物质生活条件以满足所期望的尊重需要;三是使人们摆脱压制性奴役而取得自由。古莱指出保护生命、培育尊重以及尽可能使自己取得自由等传统目标现在就成為评判发展的目标,而不是由发展来判断这些目标”。[5] 这对于我国在“新时代”地构建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三)“新时代”中国人的美好生活
德尼·古莱从共同的人性、地球和命运三个方面推理出人们会普遍走向团结这一结论。一是从本体论来看,美好生活基于人的共同的人性。古莱认为,在共同人性问题上人们取得一致意见,它也是人类团结的第一个基础。共同人性要求人们只有团结在一起,人类社会才能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才会产生想过上“美好生活”的同一目标;二是美好生活基于所有人共同居住在同一个星球上。古莱提出,“地球的整个物质圈都受到同样法则影响并受制于同样的命定论与非命定论。”[6]换言之,人类是一个命运的共同体,人类生存的基础是在这个共同的地球上,人类只有互相依存,互相团结,才能更好地实现生存价值,推动全球发展;三是美好生活基于人类命运的统一。古莱认为,人们具有共同的人性,生活在同一星球,人们就具有共同的命运,每个成员的命运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团结推动全球发展,人类才能过得幸福,才能真正走向“美好生活”的道路。因此,“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应该是以“维持生命、尊重和自由”为依托的,只有通过全国人民的团结努力才能实现。
四、结语
将“维持生命、尊重和自由”三大要素有机结合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必经之路。尽管德尼·古莱美好生活思想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其中不乏值得我们借鉴的真知灼见。在德尼·古莱美好生活思想中,从不同的角度阐释美好生活的内容,指明了美好生活的实现形式。这为我们当今社会构建美好生活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后,社会矛盾发生变化,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更加强烈,德尼·古莱的美好生活思想对于我们保障人的尊严,实现人的自由、普遍团结和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都有着现实的重要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力源·德尼.古莱研究[J],2012(04),第1页.
[2][美]德尼·古莱.发展伦理学[M],高铦,温平,李继红,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第52页.
[3][美]德尼·古莱.发展伦理学[M],高铦,温平,李继红,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第63页.
[4]刘力源.德尼·古莱.研究[J],2012(04),第21页.
[5] 刘力源.德尼·古莱.研究[J],2012(04),第10—11页.
[6][美]德尼·古莱.发展伦理学[M],高铦,温平,李继红,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第76页.